清晚期光緒皇帝如何才能挽救大清行將滅亡的命運?

南柯396


1、掌控軍權:槍桿子裡出政權還是說的很有道理的。沒有軍權,其他什麼都是空的。慈禧為什麼能夠掌控朝局,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因為手裡有兵的榮祿支持她,袁世凱就是榮祿手下的兵。

2、掌控政權:爭取滿族中進步的大臣的支持;同時爭取進步的漢族大臣的支持。慈禧後期對漢族大臣打壓嚴重,賣弄平衡術,是可以利用的點。而不是靠在朝中無根基的康有為等人,在地方上也沒有官員支持,變法中發佈了很多政令,基本沒人遵照執行。

3、徐徐圖之:先爭取朝臣支持,許以利益,慢慢建立自己的威望和權力。天下熙熙,皆為利往,變法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要恩威並施,拉攏一部人人,打壓一部分人,慢慢變法,徐徐變強。同時掌控輿論,為變法造勢,爭取底層的支持。

4、重視外交,摒棄自大或者自卑的心態。西方列強也並非鐵板一塊,互相之間的矛盾也是可以利用的點。但是弱國無外交,運用外交可以爭取一定的空間,但是本質還是要強大自己,但是強大也非一朝一夕能夠辦到。

5、積累到一定程度,轉變政體,制度是根本,只有制度改變了才會真正強大。中國有一定的戰略縱深,前期讓出去的再一點點的奪回來,拳頭大才是根本。


鋒芒無限


  • 公元一八九四年對於大淸帝國來說,是一個頹傷的又充滿危機的年份。

“那個既是無賴又是天才”(光緒皇帝語)的袁世凱丟了與大清帝國唇齒相依的鄰國。日本軍隊兵臨鴨綠江,李鴻章“全權負責北洋海軍及東北三省”(防務)。

李鴻章在這個己成“火藥桶”的地方,不惜血本的放上自己的共計二萬三千人的精銳淮軍,裝備有山炮、機關炮等先進武器。

九月十一日,日軍進攻開始,三天後,鴨綠江防線潰敗。十五天後連克鳳凰城、大東溝、大孤山、寬甸,接著攻克金州、大連灣兩處戰略要地。

以上情況是光緒皇帝親筆起草的“對日宣戰書”後的戰況。

所有外國政府(指歐美列強)均宣告中立。

清歷甲午年十二月未,一場決定大清帝國命運的海戰在寒冷的威海打響。日本大型裝甲艦的神秘出現,與吉野號在威海衛港囗放炮示威,而中方訂購的戰艦遲遲不能交貨。

此戰,丁汝昌、劉步蟾自殺,其餘馬尾軍校培養的第一代海軍精華幾乎如流星般隕落大海。

我之所以有點偏題的作了以上敘述,其目的在於說明一個問題:

光緒皇帝本人雖有一腔激情,但是,關乎帝國命運的“總理海軍事務衙門”的“總理”是醇親王奕澴,他是道光帝第七阿哥、咸豐皇帝的親弟弟、同治的親叔叔、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宣統皇帝的爺爺、最重要的一點是一一他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夫。

頭暈了吧!這位“總理”大人從不辦公,只是過問“嘩啦啦“的銀子如何流進老佛爺的“錢櫃”。

這只是大清帝國時代貪腐官員的冰山一角!

  • 光緒皇帝要立即把慈禧太后控制起來,不惜“兵諫”,當然,光緒皇帝也是曾經這樣做了,只是錯誤的選擇了袁世凱。
  • 那嗎應該選擇誰呢?唯一能解決問題的是李鴻章,但是,怎樣使年過七旬的中堂大人作出這樣的生死決定呢?相信任何人都無法回答。

(袁世凱的頭像,這是外國定製的“袁大頭”銀元頭象製版)

整個大清帝國的所有權力都被慈禧太后操控,當旅順口大海的每一個漩渦都可能成為埋葬海軍英雄的墓地時,皇宮的夜晚實在太安靜,宮廷裡的各種遊樂活動以及繚繞的珍貴沉香菸氣和洋粉氣,是年己六十的太后與龐臣們對世界的全部認識。

在封建社會,“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整個天下都是他們愛新覺羅家族的,題主又何必為他們操心呢?你操了心,他未必肯聽。李鴻章就是典型例子。

  • 大清的覆滅是歷史的必然,但是一一

有一個人可以拯救大清帝國,只不過當時他是一個民間人士。

一八九四年一月㡳,一個知識份子埋頭疾書,歷時十多天,寫出了洋洋萬言、思想精深的歷史性鴻文巜上李傅相書》,信中提出了“富國四策”,關鍵詞是:“強兵”、“富國”、“農經”、“商緯”。

二月,這位滿腔熱血的民間人士,通過權威人士的介紹,終於把信遞到李鴻章手中,看了信以後,李鴻章點頭讚許,但是,中日甲午戰爭一觸既發,李鴻章日理萬機,僅僅答覆:“打完仗了,以後再見吧”!這是唯一挽救大清帝國的救命之策,但是,“天道輪迴”任何人都無法迴避。

北京之行,使這位民間改良人士不但熱情受挫,而且目睹清政府的貪汙腐敗,軍備廢馳,認識到“實現任何改進是完全不可能的”。從思想上發生根本性改變,走上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道路。

五個月後,在夏威夷共和國的檀香山成立反清組織興中會,於是,清王朝的噩夢開始了。

他就是孫中山。


良人執戟2


哈哈,雖然不可能,但是這個問題既然假設了,那我們就一起暢想一下!

首先,光緒要想幹大事,第一,你的手裡有權,怎麼有權呢,你得有心腹吧。所以像他的老師,掌大權的臣子,你就得去親近,掌握!尤其是兵權!

好了,有了兵權,眾所周知光緒最大的阻礙是誰——慈禧太后,所以你得先把慈禧給收了,軟禁了,或者直接處理掉!迅速掌控朝廷力量!這一步很重要,這個炸彈不除,你就只能等慈禧老了死後再找機會了。


這一切做完了,好了,可以開始光緒的表演了。要知道,清朝那會可謂是中央集權道達一定程度了哈,而且西方文化也傳播進來,所以光緒得多學習,結合自身情況,去做改變!但是,這裡注意,還得有自己的主見,畢竟這個問題能成立,主要還是得你存在。沒有主見的光緒,跟死了沒啥區別。


綜合這幾點,如果這樣,清朝可能會遲幾年滅亡!為啥還得滅亡呢?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不是誰能阻擋!不然,我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呢!

我是先啟,為你分享更多趣味歷史


先啟歷史


清朝光緒皇帝沒有強大的治國能力。

現在,設想這個問題,若光緒想要救清朝於水火,延長壽命,可以做以下措施:

第一,軟禁慈禧,保守派官員一律不用,革職查辦,推動維新變法,消滅一切阻礙力量,既是變法,一定要從上而下帶動變法。

第二,培養自己的親信,重用維新人才。

第三,重用留學人才,大力發展科技,不可簡單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同樣是以科技興國,但要有自主研發的科技。

第四,農商同樣重視,不可一味地重農輕商,刺激經濟發展。

第五,廢除八旗軍制,改學現代軍事,敢於同國外列強作鬥爭。

第六,查貪腐與無為官員,不養蛀蟲,嚴厲懲治腐敗分子。



風紀海石


光緒的死穴:管理靠權威越來越不行了。

光緒皇帝遇到的第一大難題是什麼?就是大家不搭理他的聖旨 ,一百多天他發了那麼多份聖旨要變法,而封疆大吏面對聖旨都跟耳旁風似的,覺得這是小屁孩在胡鬧。所以光緒皇帝痛感自己沒有權威。這時康有為就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叫大誓群臣。康有為說:“想變法,行!得把所有的臣子聚起來。問大家國家還要不要好,要不要奮發圖強?如果要,來跟我喊口號:變法!變法!”這種試圖通過權威把想法統一起來的方法在光緒身上是行不通的。清朝在地方上本來有套精巧有效的分權制衡機制,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等地方大員,各司其職,互相牽制。但是隨著太平天國起義,湘軍、淮軍要和太平天國打仗,要招募軍隊,要籌集經費,要快刀斬亂麻地處理各種事務。沒辦法,總督只能一元獨大,大權獨攬。所以,地方上的權力,就漸漸圍繞著掌握軍權的總督集中。四大衙門互相牽制的權力佈局,就不能為繼了。所以光緒時期中央本就權威不足,再加上他一直處於慈禧的陰影之下,親政時間不長,能有多少權威。

如果在今天這個互聯網時代,光緒就會知道,你想做一件事情,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大能量,而是有多少人在心底裡打心眼裡就願意去幫助你,不管你的地位有多高,都是這個規律。

慈禧就知道這個道理。她在和恭親王奕訢共同主持洋務變法的時 候,遇到阻力跟戊戌變法的時候是一樣的。很多老臣那個時候的觀念比1898年的時候還要腐朽、陳舊和保守。當時慈禧和奕訢商量要在京師設立同文館,這是以培養外語翻譯、洋務人才為目的高等學府,主要以正途出身的新榜進士或下級官員為招收對象。消息傳出後,士大夫們大起非議,作為內閣大學士兼同治的帝師,倭仁的反對聲最為激烈,他上奏說,“天文算學為益甚微,西人教習正途,所損甚大”,又說:“立國之道,尚禮義不尚權謀;根本之圖,在人心不在技藝”。以倭仁的 聲望和文才,那些守舊派士大夫們將此奏奉為經典,廣為傳誦。

不過,恭親王抓住倭仁折中的這樣一句,“如以天文算學必須講習,博採旁求,必有精其術者,何必夷人,何必師事夷人”,說倭仁既然認為不必師事夷人,想必有這樣的洋務人才推薦,於是他故意上奏慈禧太后,讓倭仁保薦精於西學的中國教師,並請倭仁來主持同文館。

慈禧太后當時在洋務事業上和恭王頗有默契,她似乎也想有意為難一下老夫子,於是半認真半戲弄的批准了恭王的建議。這下輪到倭仁傻眼了,他當時不過隨口說說,他哪裡知道什麼洋務,又哪有什麼人才可以推薦呢?倭仁反被弄得焦頭爛額、狼狽不堪。同為帝師的翁同龢在日記裡記述了倭仁窘迫與尷尬,試錄幾條:三月二十二日:倭仁辭職未獲批准;二十四日:倭仁再辭職仍不批准,他和恭親王談了幾句,幾至拂衣而起;

二十五日:倭仁無法辭職,只得受命而出,當時老淚橫流,把同治弄得驚愕了半天;

二十九日:倭仁上馬眩暈墜落,靠坐轎才得以回家,回去後痰迷心竅,幾至不語;

四月十八日:翁同龢去看倭仁,見其“顏色憔悴,飲食甚少”;

五月十二日:倭仁請開缺,慈禧太后命“賞假一月,安心調理”,仍未批准辭職;

六月十二日:倭仁再請開缺,慈禧太后這才“準開一切差使,仍以大學士在弘德殿行走”。翁同龢最後在日記中說,倭仁聽到這個消息,“為之額手稱慶”,總算是長出了一口氣。你看她對這麼頑固的保守派就用這一招,我讓你自己知難而退。

但是很可惜啊,三十多年後的光緒皇帝不會這一招。按照光緒皇帝的辦法就是叫過來訓話,罵一通,要求你一定要跟我上下同心。

那麼光緒應當如何做呢?

方法一:利用周邊的力量

不管是管理,還是平時為人處事,跟他人博弈,只要你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達到,我們最核心的不是加大自己的力量,而是怎麼調動周邊的力量。

比方說光緒皇帝就是燈下黑,他最沒有看到他最應該利用的力量-慈禧。你想慈禧當權那麼多年,全中國幾乎所有的官吏都是她一手提拔的,那種政治權威如日中天。而且她是撤簾的太后,此時也不當政,她的位置相對來說比較中立和客觀。光緒皇帝第一個應該爭取的就是慈禧的支持,而不是讓慈禧最後被反對派和保守派給爭取走了,所以這是戊戌年間光緒皇帝最大的戰略失誤。

比如說當時禮部六品主事王照。王照就上書給光緒皇帝講了這個觀點,但是這個上書後來惹出很多事,包括後來的戊戌政變都跟這個上書有關係。這是後話咱們不提,就說這個奏摺本身的內 容。王照就說兩宮要和,你們得達成共同的政治意願。甚至有這麼一層意思:皇帝你得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你應該挾太后以令天下,這樣你變法的政令就容易推行。王照甚至說,皇帝應該帶著太后到東西洋去考察,把全世界跑一遍,然後你們娘倆在路上達成的那些共識,回來後再借用太后的權威把它推行下去,這樣變法就容易得多。

但是光緒皇帝怎麼做的呢?他像是一個等待老師批改作業的小學 生。我在宮中獨立辦事,您看這事我能不能辦得好。他這種等著太后打分的這種心態就不對了,當然太后沒有抓到手。所以在戊戌年間,光緒就應該天天就自己的變法主張一條一條跟太后講,太后不想聽也不行,拽著她的裙角說我們是娘倆,你就得聽,你還得給我們出主意,老人家你得給我們把把脈,給我們助助陣等等。但是光緒皇帝好像就沒有這根神經。

有人說慈禧守舊,那洋務運動還不是有慈禧的支持。有人說慈禧歲數大了,難免老糊塗。也不對,為什麼?1902年庚子事變結束迴鑾北京之後,她幹了什麼?是掀起了急風暴雨式的改革,光緒皇帝在戊戌變法期間沒搞成的事,她全給幹成了,什麼廢八股,包括成立各種各樣的現代部門,包括設立警察,甚至搞憲政,這都是老太太自己發動的。有人說慈禧戀權,但是戀權與光緒衝突其實開始並沒那麼大。當光緒已經親政,慈禧在頤和園頤養天年,同時又能對外朝有所掌控。這種母子一體的政治格局其實對他們倆都是最好的選擇。

什麼叫母子一體?你想,1875年開始,慈禧把光緒那個時候才三歲,接到宮裡,那就一直對他非常好,生怕重蹈以前同治皇帝的覆轍,不聽管教,所以自己管,包括自己喂吃,自己管他穿衣服。光緒皇帝小時候還有一個毛病,就是那個肚臍上經常淌黃水,所以慈禧太后是自己幫他處理;一旦天打雷,皇帝一害怕,慈禧太后把他抱在懷裡,把他養大。所以她自己還寫過一首詩,叫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個母子感情說實話也是真的。這個母子感情在政治上的體現就是母子一體,所以為什麼在1889年的時候,就是光緒皇帝要親政的時候,慈禧的態度非常堅決,我操勞了半輩子,我也該歇歇,好不容易造個園子,我玩去嘍,所以光緒皇帝你反正成人,你就自己幹吧。從1889年一直到1898年將近十年,朝廷的辦事體制是怎麼樣的呢?就是大臣的奏摺上來,光緒皇帝是可以自己處理的,他有皇帝的全權,因為親政了嘛。但是在歸政的時候,他們母子倆也商定了,你處理完了之後,那個奏摺,包括那個上諭,要發給慈禧去看一眼,這叫事後的監督權。這事可以理解吧,對吧?一個老政治家在背後幫你把把關,幫你把把舵,這是一個正常的安排。如果這種母子一體的政治結構往下運行,那是一點問題也沒有,可以一直混到慈禧死,光緒自己掌權。

但是戊戌變法時期康有為、梁啟超等弄出個帝黨、後黨。康、梁對於高層政治的那種理解,和高層政治的真實狀況之間有著巨大的話語系統上的反差。後來有的歷史學家就嘲笑康有為這一派說:康有為那種對政治觀點的認知,基本上就是一個農村土老帽的鄉村紳士看了幾本小說、戲曲之後對於宮裡政治的理解。所以康有為最終異想天開的想“圍園殺後”,實在不足為奇。中國幾千年的政治運行到清代後期已經是一種定型的方式了。皇帝一定是以孝治天下。皇帝和自己的父母之間關係不好的例子在宋代以後的歷史上,我們幾乎沒有看到過。比如說如果父母還健在,即使你是皇帝,你也要去每天請安,去陪他吃早飯;看戲的時候你要陪著。這幾乎都是皇帝的法定義務。那光緒皇帝靠幾個小臣通過一場軍事政變把老太后給抓起來,這件事情在當時的輿論界是根本接受不了的。所以說兩宮之間的政治立場的協同,其實遠遠超過了外人的想象。但是你不能攔著康有為這些人一廂情願的繼續想象。康、梁所謂傳聞“榮祿定計要在太后和光緒在天津檢閱新軍時實行政變",慈禧真的要廢掉光緒有那麼費勁嗎?後來慈禧聞悉“圍園殺後”之事,大怒之下發動戊戌政變,慈禧一還宮,直接把光緒皇帝和幾個親近大臣叫來,然後把這個兒子數落一頓,然後宣佈訓政垂簾,哪還要借什麼軍隊和榮祿之手?

方法二:藉助底層的力量

任何改革,你想要做一件事 情,重要的是所有人的意願跟你一樣。那怎麼達成一致?就是要造就一個跟所有人意願不一樣的落後分子,你用各種方法讓這個落後分子自己去顯形,最後讓所有人都覺得對這個人反感的時候,你把他剔出我們的隊伍,你就可以達成你要的那個方向,並激發大家的熱情了。這就是利用底層的力量。

光緒皇帝當時也應該這麼幹。我們變法,然後在各個省每個月都排名次,看大家變法的成效怎麼樣。然後有一些人老是不行,你就給他機會,再給他機會。皇帝天天干活,累得滿頭大汗。這個時候有一些忠君愛國的分子就會出來說,你看看你們這些人,沒有天良啊,皇帝天天為變法這樣,你們還落後。這個時候你再給他處罰,大家覺得,原來這個事兒是真的,落後是要捱打的,大家就會跟上這支隊伍。所以這也是光緒可以利用的力量。

方法三:利用中層之間的協作力量

還有一種力量是中層和中層之間的協作力量。說到這個話題我就要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就是臺灣曾仕強先生寫的《中國式管理》。對比針對光緒皇帝當年面對的情況,曾仕強就舉了個例子。一個公司有兩個職業經理人,王經理和李經理,都很強勢很能幹,都是你的愛將。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倆總是談不攏,意見總反著的。比方說王經理提了一個方案,李經理不同意,身為總經理的你怎麼辦?你明明是支持這個方案的。開會的時候,你能把態度亮出來嗎?你亮出來,對不起,你只是一個打分者,你是一個是非的評斷者,這個目標你還是達成不了。因為就算這個方案對又如何?李經理不支持,他就會搗亂。有的人成事不行,但是給你搗搗亂讓你這個目標達不成還是可以的。

所以即使你支持他都不能說,因為這和你的根本利益衝突,你要的是目標而不是是非。那作為總經理怎麼辦?開會時你就說:你看你們倆意見不統一,這個事怎麼辦?那就再商量吧。會議停止。

所以很多人說中國人開會太拖拉,老是議而不決,這跟中國人的人際交流的特色——大家都不願意當面傷面子有關係。那接著怎麼處理 呢?把王經理叫到辦公室說:“小王啊,你這個方案呢,我是同意的, 我甚至很偏向。但是呢,我要批評你。你看人家李經理為什麼不同意 呢?你要爭取他的同意,你什麼時候爭取到李經理的同意,我什麼時候就公開支持你。”你看這也光明正大吧。

你就等著王經理跟李經理去溝通。等他倆溝通完,你再把他倆叫到一塊兒坐著。哎呀,上次我沒睡好覺,我也沒聽懂你們倆的矛盾是什麼呢?你們倆再說說。你放心,這個時候王經理和李經理會異口同聲地 說,我們倆沒什麼矛盾,我們倆只不過強調了事物的不同側面,實際上我們倆是為了把這個事想得更周到而已。

你看當他們同心合力的時候,也許一個不太完美的方案,往往因為這種更強力的協作,可以得以推行得更加順利。這才是管理者、當政 者、對目標負責的人應該有的策略;而不是公開地打一方拉一方。光緒皇帝當時也沒有這樣的智慧。

方法四:為人處事的策略

我們在社會上跟他人相處,你非要用自己的力量去跟他們博弈嗎?這種博弈,因為你可能是弱勢,可能環境的偶然因素,會讓你的博弈失敗的。

最好的博弈方法是什麼?調動周邊因素、周邊的人、各種民意,各種有權威的人,甚至是未來的力量,能用的力量你都可以調動起來。

最近我聽一位企業家講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成語解說。他說“唾面自乾”這個詞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我們過去說唾面自乾,就是別人唾你一口唾沫,你擦都不擦,讓這唾沫在臉上幹掉,說這個人實在是太委曲求全,太慫。當別人唾到你臉上一口唾沫,我們最正常認慫的舉動是什麼?擦掉就算了。什麼叫唾面自乾?我要讓所有周邊的人都看到,你把唾沫唾我臉上了,我等著它風乾,我不動。雖然我的姿態非常低,但是要知道,周邊的情緒正在醞釀。當所有的人都知道他沒理,他在欺負你的時候,你其實已經獲得了反擊的力量,只不過反擊的時機由你控制而已。所以唾面自乾,比唾到臉上擦掉是一種更為強硬的姿態。


蕭立誌


我敢武斷地說,題主說的是光緒帝完不成的任務!或許光緒可以延長几年大清國祚,僅此而已!

我們從這幾方面來看

一:光緒所處時代的內外環境

1:大清帝國從乾隆年代就己埋下了衰敗的禍根,並開始走下坡路,到鴉片戰爭英國人撕裂了大清肌膚,列強們就像聞到了血腥味,餓狼般的撲了上來,大清只能割地賠款,以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來苟延殘喘,而且稅務海關這些“命脈”部門都掐在列強手裡。大清己經是行將就木失血過多的病漢了。

2:從乾隆後期腐敗成風,到光緒時的一百多時間裡,不但沒有改觀,而且日甚一日,朝政腐敗,官員癕懶,人心瘓散,痼疾難瘉。沒有一套高效率的忠於職守的班了,什麼好政策,很對執行出好效果來。

3:皇權傍落,光緒執政34年,一直生活在大姨親爸爸的淫威下,國政是慈禧一言九鼎。朝廷重臣李鴻章袁世凱等一干臣僚並不是他能指揮的人,再好的政策也難以執行。

4:腐朽的封建皇權專制體制遠遠落後於議會內閣制的資本主義;小農經濟的農業國更沒法和科技發達的工業國家相比;中庸文明被弱肉強食的西方文明撕的體無完膚。如此巨大的差距,僅憑光緒一己之力,很難想象他能扭轉過來。

5:光緒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他自己心愛的女人被姨媽親爸爸扔井裡,他只會暗氣暗憋;他想為大清延命努了把力吧,結果被關了十年。自己都掌握不了自己的命運,何談幹事!

外因使光緒難有作為?那內因方面光緒能做什麼呢?

1:改變政體,光緒的“百日維新",結局大家都知道,清廷也曾派五大臣出洋考查,要實行資本主義的內閣負責制,但這次資本主義與封建主義的嫁接同樣以失敗收場。中國最好的出路應是共和制,這顯然是光緒不願也辦不到的。

2:要辦大事必須要有自己得力的人,慈禧這個“親爸爸”不可能讓光緒培養自己的勢力。

3:光緒自三歲繼位,一直在慈禧的陰影下生活,造成他的能力、性格、韜略都不足以力挽狂瀾拯救大清。

我實在想不出光緒挽救大清能有多少切實可行的舉措,因為他手裡實在沒有可打的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