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月596
歐洲的古希臘文明創造了自然科學,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必然產生社會化大生產和剩餘資本,所以誕生了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的主要特徵就是為了佔領市場,掠奪資源,所進行資本再投資,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的迅猛發展,膨脹了的資本向海外輸出成了必然趨勢,這時期的歐洲各國資本主義勢力已主宰國家上層並獲得政治話語權,搶佔海外市場和原料成了這些國家的國策,由於美洲,非洲,大洋洲,還處於原始或更往前的社會狀態,中東,遠東地區還處於中世紀社會狀態,而無法與資本主義社會銜接,向這些地區移民去傳播現代文明和資本投資成了歐洲各國的必由之路,所以世界各地就這樣被劃分給歐洲各國來領導,這就是所謂的殖民地。由於德國所得到的殖民地最少,所以每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時,各國把自己的殖民地對外封閉,德國的經濟損失也是最大的,德國為了爭奪殖民地而與歐洲各國爆發了兩次戰爭,由於全世界各地區都是又歐洲各國所領導,所以歐洲各國之間的戰爭也就成了全世界的戰爭,這就是一,二次世界大戰,經過拋棄儒學全盤西化迅速進入資本主義並加入歐洲資本主義俱樂部的日本根本沒有殖民地市場和原料基地保護,每當世界經濟危機來臨,日本的經濟損失比德國還慘重,所以日本看中了大清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被歐洲各國殖民的地區,所以日本下了這盤棋,日本在留日學生中招慕漢奸組建同盟會,編造大量帶有民族仇恨的小冊子包括《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在向中國留學生傳播,目的是大量製造皇漢為日本分裂中國出力。日本出錢出軍火讓他們回中國大陸搞恐怖起義,每次起義都有日本人坐鎮中國現場指揮,辛亥內亂就是日本人北一輝現場指揮的,日本的目的就是搞亂中國,製造民族仇恨分裂大清帝國,弱化東亞大陸的勢力,為日本獨霸亞洲作為自己的殖民地鋪平道路。在二戰時期日本又加入德國陣營名正言順的參加搶奪歐洲各國在東南亞洲的殖民地!
我愛祖國的碧水藍天
問得不準確,光緒帝是沒有實際的權力,一直都有皇帝的稱號,並不存在恢復不恢復皇位的問題。外國列強是反對廢掉光緒帝的,光緒的弟弟,也就是宣統帝的父親醇親王載灃訪問德國時,德皇是以國家元首的禮儀接待的。外國列強支持光緒帝,原因有幾個:一是大部分列強國家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廢掉帝王顯然不大妥當。二是光緒帝推行變法,給西方民眾普遍留下了民主改革的良好印象。三是也是最根本的,就是為自己國家的利益,清國必須是個衰落的弱國,但是不能太亂太動盪,清廷對國家必須要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列強可以勒索訛詐通過清廷攫取清國的利益,可以保證利益的最大化,清國必須得是形式上統一的國家。再舉個例子,日本自近代對中國一直虎視眈眈,接連發動侵略戰爭,卻支持孫中山推翻清朝的民主共和的暴力革命,又想讓伊藤博文來清國主持國家改革,就是為了一邊給清廷舔亂子,一邊卻又用各種手段幫助清國不至於崩潰
立志成蟲
列國列強當年是否有讓光緒皇帝恢復皇位,只要弄清楚,列強侵略中國是為了什麼?什麼樣的利益才能使得最大化?是慈禧還是光緒更能讓他們利益最大話勒?就這幾個問題一一解答之後,你應該也就明白了。
主要有幾點原因:
1、以英國為主的西方列強,雖然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但保留了君主立憲,從他們心底裡認同,中國的皇帝。當時慈禧準備罷黜光緒皇帝就是因為列強的壓力,才沒有取締,列強怕光緒被除引起中國內亂,影響列強利益。
2、光緒皇帝支持戊戌變法,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發展現代化工業。對於列強而言,強大的中國不是他們所需要的,但是一個開放、富饒、穩定的消費市場和原材料提供地,卻是列強所希望的。而當時封建、孱弱的以慈禧為核心的領導班子明顯保證不了一個開放、富饒、穩定的消費市場和原材料提供地。必須改革,達到雙贏的局面。所以列強一直希望光緒真正掌權。
3、光緒皇帝的戊戌變法,使得中國國門大開,有利於西方傳教士以及冒險者的進入。當時的中國開放到光緒任用伊藤博文做維新變法的總設計師 ,中法越南戰爭之後和中日甲午戰爭後的兩次談判, 都有清政府派外國人去和別人交涉 ,這樣開放的環境 ,每個國家都有蛋糕可分。
4、西方屬於資本主義社會,更多的在乎新一代的資源-資本。相比起野蠻的掠奪物資回國,他們更希望中國人能強大起來,直接掠奪成果比掠奪原始資源要合算的多。所以西方列強才會修鐵路,建工廠,立郵局,採取經濟控制中國。把中國作為生產地也是消費地
5、英國當時與德國全球爭霸,全面佈局,英國統治者希望能扶持新興的中國去制衡德國與老列強沙俄,而慈禧太后等一批“老頑固”明顯不符合他的利益,所以英國希望光緒能改革政治體制。
但是說到底,中國傳統的封建帝制已經根深蒂固,列強最終沒有如願讓光緒皇帝恢復帝位。卻刺激出了一個民國,怎麼看都不虧!
笑嘗歷史百態
個人認為是外國人那時候還需要通過清政府來維護他們的在華利益(中國太大了,想想太平天國運動,外國人自己的力量應付不過來的),而廢掉光緒帝可能會加速清朝的滅亡,而且光緒所推行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是有利於外國資本的繼續深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