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早註定,“三座大山”阻隔了韓楚兩人愛情

具有強勁生命力的矛盾文學獎經典作品《穆斯林的葬禮》,主要描寫了一段發生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大學生韓新月與她的班主任楚雁潮之間的愛情悲劇。

《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早註定,“三座大山”阻隔了韓楚兩人愛情

小說巧妙地將玉與月作為線索貫穿整部小說,重現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在楚雁潮和韓新月的愛情悲劇中穿插了韓子奇與梁冰玉悲劇愛情。但讓人記憶最為深刻,也最為感動的還是楚雁潮與韓新月之間的愛情。那麼又是什麼造成了他們這一悲劇結果呢?其實,這一悲劇早已註定,家長制傳統觀念、時代氛圍和自身性格侷限這“三座大山”早已阻隔了韓楚兩人的愛情。

家長制傳統觀念的阻撓。

在《穆斯林的葬禮》中封建傳統觀念主要集中體現在梁君壁一人的身上。梁君壁是一個從小聽著母親念著經文長大的婦女,“她潛移默化的學著媽媽的樣兒,也是祖祖輩輩的穆斯林婦女的樣兒,把心中的願望融進虔誠的信仰,把要說的話說給造就萬物,無時無處不在的真主聽。”

《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早註定,“三座大山”阻隔了韓楚兩人愛情

長時間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在梁君壁的潛意識中認為,兒女的婚姻就得由父母做主,選擇既門當又戶對的人家,經過媒妁之言成親就可以了,不允許兒女有自己任何的想法。

為了維護在家中的地位,在她看來兒女在做任何事之前必須先告知他們的父母,在得到首肯之後才能付諸行動。更不允許在以她為中心的這個家庭中出現像天星那樣先斬後奏的事情。

《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早註定,“三座大山”阻隔了韓楚兩人愛情

“如果允許這個家庭裡的任何成員可以先斬後奏,以既成事實強迫她批准,那她這個一家之主的位置就等於是擺設了。”為了維護那些表面的東西,梁君壁親手毀了兒子天星的幸福,同時也將病危的女兒新月逼上了死亡的道路。

當新月的病採取保守治療搬回家住後,楚雁潮的頻頻到訪讓韓太太很反感,在她的意識中,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二者不可混為一談。“我跟新月她爸,從來沒有把您擱錯了地方,您是新月的老師,是她父母輩分的人,‘一日為師徒,終生如父子’嘛。”那麼他們之間就不應該有除師生情誼之外的任何感情,可這一些的猜測都被楚雁潮推翻了。

《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早註定,“三座大山”阻隔了韓楚兩人愛情

表面上看她擔心楚雁潮與新月走得太近會影響楚老師的聲譽,但事實並非如此,她擔心的是別人對她的議論,他們會認為這是她“自個兒沒管教好女兒”。而梁君壁把新月與楚雁潮之間的這種愛認為是女兒在給她“惹事”,有嚴重封建思想的梁君壁怎能允許這樣不符合傳統的事情發生在以她為中心的家庭中。

《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早註定,“三座大山”阻隔了韓楚兩人愛情

為了維護那虛無的傳統道德觀念的神聖不可侵犯,她不顧病中新月的哀求,斷然拒絕了這份感情的繼續。因為在她眼裡,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道德勝過一切,當然也包括新月的生命。“我寧可看著你死了,也不能叫你給我丟人現眼!”作為新時期大學生的韓新月又怎能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去說服一個沒有接受多少文化的母親呢?在強大的封建道德面前,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註定夭折。

特殊時代氛圍的束縛。

《穆斯林的葬禮》描寫的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此時,正是中國的一個非常時期,也是一個特殊的年代。由於全國解放不久,為了提高經濟增長的速度,全國上下大鍊鋼鐵搞得人心惶惶,緊接著就發生了全國性的大饑荒,就在這樣一個物質極為匱乏的年代,同時也是一個階級鬥爭盛行的年代,更是一個以階級出身來決定人命運的年代裡,人們的一切只能按照那些既定的條條框框來進行,不允許人們對這個社會有個人見解。

《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早註定,“三座大山”阻隔了韓楚兩人愛情

在《穆斯林的葬禮》中,作為黨宣傳委員的鄭曉京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代言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她始終代表的都是黨組織,幹任何事情都要講階級出身、政治傾向。

在這樣的一個特殊年代裡,愛情只能發生在同一階級出身、年齡相當的兩個人的身上,也只有這樣,們的愛情才符合時代特徵、符合社會倫理道德、符合多數人心裡的愛情標準,也才能被人們所接受。

而韓新月與比她大八歲的班主任楚雁潮之間的那份愛顯然是不符合這一切要求,註定是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

《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早註定,“三座大山”阻隔了韓楚兩人愛情

去北大報到的韓新月無意中碰到了她的班主任,一切好像是命中註定的一樣。他們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而在相同愛好的驅使下,他們相互吸引,在長時間的相處過程中產生了愛情,按理說這將會是一份讓人羨慕的感情,只可惜它選錯了時節,愛上了本不應該相愛的人

《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早註定,“三座大山”阻隔了韓楚兩人愛情

當新月再次因病住院後,在得知新月的病治好無望時,為新月著想的楚雁潮將他對新月的那份愛告訴了她,而新月在聽到老師的表白後,她不敢相信她與楚老師之間還存在著愛情,“我們之間,可以……談愛情嗎?您是老師,我是學生……”此時的楚雁潮心緒也很難平靜下來,傳統道德告訴他,“這是師生之愛,無論如何也不要超越它。”但是理智卻告訴他,新月是一個病重的人,也許,只有愛情才能喚起她對“生”的渴望。在權衡利弊得失之後,他還是告訴新月“在愛神面前,只有兩顆串聯在一起的心,沒有什麼老師和學生!”可是楚雁潮的心思又有誰能夠理解呢?

《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早註定,“三座大山”阻隔了韓楚兩人愛情

那麼,處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那個禁錮的時代氛圍中的人們,又是怎樣看待楚雁潮與韓新月之間的愛情呢?

在韓太太的眼中,這是既不符合教規,也不符合輩分的戀愛。而深愛著新月的韓子奇在聽到楚雁潮對女兒的愛情時,他的第一反應是很吃驚,震驚之餘變思索“在老師和學生之間,竟然發生了愛情,”這是他想不明白的,“如果及早發現,他也許會果斷的加以誘導和制止。”試想就連深愛著新月並希望她能夠幸福的父親都無法理解這段愛情,更何況別人呢?

當作為黨組織宣傳委員的鄭曉京在得知這一情況時她的反應很是激烈,“您對那麼多的議論置之不理,完全否認和女同學有曖昧關係,事實是:您和韓新月在戀愛,而且由來已久!楚老師,您是一個成年人,對您個人的事,我本不該過問,可是您和什麼人戀愛不行呢,非要找自己的學生?班主任找自己的學生?......”作為班長的她更是無法理解楚老師與韓新月之間的這份愛。

《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早註定,“三座大山”阻隔了韓楚兩人愛情

也許能夠真正理解楚雁潮良苦用心的只有韓新月的主治醫生盧大夫了,“從心底祝福她在危難之際獲得了至真至純的愛情,並且由衷的驚歎愛情的力量使這個心臟殘缺的姑娘喚發了青春。”可盧大夫的認同又有什麼用呢?畢竟少數人的觀念是改變不了世俗的偏見的。

韓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不僅超越了年齡的限制,更超出了特定社會氛圍下人們的社會倫理道德的範疇。不被人們所認同的戀愛是不會有什麼好的結局的,更何況這是一份師生之戀。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這是被世俗所不允許的。同樣他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在一個容不得浪漫的年代,這種師生之戀也只能走向悲劇。

韓新月自身性格的侷限註定這場愛情的悲劇。

韓新月是新生事物的暗喻或者象徵。在小說中,她是一個自信心特別強的女孩,她相信她要做的事情都能做成功,“我從來都不給自己留退路。”

在考大學時,只報了北大一所院校,她想“用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在班級的每次考試中都保持著第一名的位置,不允許任何人超越自己,因為有這些資本,於是她很驕傲。

《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早註定,“三座大山”阻隔了韓楚兩人愛情

而韓新月又是父母亂倫所生下的女孩,由於這是一種為世俗禮教道德所無法認同的行為,生母梁冰玉在回國後的第三天就留下女兒獨自踏上了再次漂泊的路程,新月也就成了她的大姨也就是梁君壁名義上的女兒。

就僅僅因為對愛情背叛的懲罰,在新月小的時候,梁君壁就沒有給她太多的母愛,也沒有讓她享受到那份真正來自母親的溫暖。因為她是叛逆父母愛情的結晶,因此就要無辜的承受著命運惡意的撥弄,在心裡和生理上都要揹負著沉重的十字架,經常不安的忍受著由父親和養母長期的敵對情緒所帶來的迷惘與痛苦,雖然她可以從父親,姑媽和哥哥那兒得到關愛,得到溫暖,可是在母親梁君壁面前有的只是敬畏和不安,甚至是一種卑微生命的謙恭,於是新月變得很敏感,更多的則是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孤獨和不安。就是這樣一位聰慧,敏感的女孩卻在自己養母的干預下對愛情失去了嚮往,同時也失去了對“生”的渴望。

《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早註定,“三座大山”阻隔了韓楚兩人愛情

當新月與楚雁潮之間的愛情在沒有被梁君壁發現時,新月對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嚮往,可這一切卻又是那麼的短暫。當韓太太告訴新月她已經跟楚老師什麼都講清楚了,新月知道她所有的希望都已破滅了。

“十幾年來一直如履薄冰地和媽媽相處,一直在猜測媽媽的心,一直在尋找自己在媽媽心中位置”的韓新月又用什麼來反抗呢?她只能向她的母親妥協。

《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早註定,“三座大山”阻隔了韓楚兩人愛情

自始至終,我們可以看到,為了維護那份來之不易的愛情,新月只是以一個病人的身份來乞求母親,她並沒有以一個戀愛中的女人的身份來與母親爭論,這也就充分體現了她性格中懦弱的一面。母親的這次斷然拒絕,給新月的生命一沉重的打擊,她的妥協,導致精神生命也永遠不能甦醒了。

楚雁潮呢?因為在他的意識中從小就沒有父親這一概念,家庭的不完整,外加那是一個把階級出身和家庭成分看的比什麼都重要的年代,因此除了對自己的專業有很強的自信外,對於其他的一切他都只是逆來順受,聽天由命。

《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早註定,“三座大山”阻隔了韓楚兩人愛情

他所有的驕傲都是通過自己的後天努力爭取和小心呵護得來的,因此他更為珍惜這一切,當然也包括對新月的愛。為了讓新月能夠安心的養病,楚雁潮小心呵護著她,也時刻關注著新月的病情,可是韓太太卻不理會這些,她不顧新月的病,以“您跟我們隔著教門呢!”斷然拒絕了楚雁潮與新月的繼續來往。本來就缺乏自信心的楚雁潮就更沒有能力去說服韓太太,讓她答應這件事。為了不給新月再增加心理的負擔,他只能忍痛割愛,答應韓太太的要求,放棄這段感情,只以新月老師的身份來看望新月。

無論愛情有多麼的偉大,不管生命有多麼的珍貴,在頭腦裡滿是傳統道德觀念的梁君壁的面前,都不值得一提。所以說,韓新月性格的懦弱,楚雁潮自身的不自信,都促使他們的愛情走到了盡頭。

《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早註定,“三座大山”阻隔了韓楚兩人愛情

結語:逝去的人早已遠去,活著的人卻仍要承受著那份來自心靈的痛苦,“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可是又有誰知道呢?一支小提琴協奏曲的《梁祝》,既是他們愛情開始的序曲,也是他們悲劇愛情結束的見證。最後,楚雁潮在韓新月的墓前,用小提琴深情的拉著《梁祝》,訴說著對她的相思,也許新月正在另一個虛無的世界裡對著楚雁潮微笑,也許,孤獨的楚雁潮內心是無比幸福的,他或許能夠感受到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微笑,那是來自愛人的。

《穆斯林的葬禮》‖悲劇早註定,“三座大山”阻隔了韓楚兩人愛情

韓新月與楚雁潮,一個是北大高才生,樸素而美麗;一個是中國最高學府的英語教師,年輕有為且才華橫溢。本應“金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在特殊的時代,創造出一段超越時代的限制,也超越年齡限制的純潔愛情,怎奈造化弄人,“三座大山”摧毀了他們的愛情,在重重阻撓之下,他們兩人最終也沒能逃脫“葬禮”的命運。


姑且慕容:文學青年,寫過詩,撰過文,拍過電視,上過新聞。在書山文海期待您走近,願與您一道分享學習心得,感悟文化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