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一個玉器世家,60年間三代人的興衰與沉浮


雁歸有時,朝來有汛,唯獨明月,不再升起。

《穆斯林的葬禮》:一個玉器世家,60年間三代人的興衰與沉浮

《穆斯林的葬禮》是回族作家霍達的一部長篇小說,曾榮獲第三屆矛盾文學獎,2019年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該書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冰心曾經評價: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

關於回族,我只知道他們很愛乾淨,不吃豬肉,男人們都戴著一頂類似醫務工作者那樣的白帽,還有清真寺教堂,僅此而已。看完這本書,就如走進一個完全不同的新奇世界,讓我對回族這個少數民族多了一份認知和敬仰。

本文將從守護家業,追尋愛情,走向衰亡這三個方面來進行解讀,希望能夠引發讀者更多的思考。

一、兩代人守護下的奇珍齋,是消逝了的歷史的濃縮。

人們哪,不可動搖的是心中的信仰,各自為著神聖的信仰而獻身。

民國初期,北京有一家叫“奇珍齋”的玉器行,它的主人就是手工匠人梁亦清。梁玉清是一名琢玉高手,瓶爐杯盞、花鳥蟲魚、亭臺樓閣,無一不精。她年過四十,膝下無子,妻子白氏給他生了兩個女兒,長得一個比一個標緻。大女兒梁君璧長於心計,次女梁冰玉嬌小任性。

梁亦清一家,是篤信真主的穆斯林。在諾大的北京城,回回民族的子孫只佔人口的極少數,玉器行業就更少了,這也許就是梁亦清之所以深居簡出、與世無爭、以一種與生俱來的防禦心裡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吧。

一天,有位長者帶著一個少年去麥加朝聖路過樑家,少年被精美玉器所吸引,決定留下當學徒,這就是本書主人公韓子奇。韓子奇努力學藝,後來師徒倆接了一件訂單,為專做洋人賣買的匯遠齋定做寶船-"鄭和航海船"。鄭和是回族的英雄,他們決心做好這件光耀民族精神的作品,三年的精雕細刻將在中秋佳節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暈倒在轉動著的玉坨上,撞斷了鄭和手臂,寶船被毀,氣急而亡。

作者在書中寫道:

梁亦清僵臥在他耗盡了生命的水凳兒前,無聲無息地告別了他為之奮鬥的事業。遺憾的是,這事業終究沒有完成。出師未捷身先死,他和他的寶船同歸於盡了。

對於手工藝人梁亦清來說,他把活兒當作自個兒的命,自個兒的心,只有命和心都放在活上,做出來的活才是活的。可惜,人壽有限,無常到來,萬事皆空。

梁亦清猝然慘死,奇珍齋如同天塌地陷。匯遠齋的老闆浦壽昌乘人之危,將奇珍齋洗劫一空,奇珍齋面臨賠款破產。為了抵債,韓子奇投奔浦壽昌,到匯遠齋當了學徒,遭到了梁君璧的不理解和痛罵。他在匯遠齋苦熬了三年終成行家,帶著生意經回到奇珍齋,娶了長女君壁,決心重振家業。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韓子奇為了重振梁家家業,忍辱負重三年,勤學苦練,學成歸來。從這一點來說他稱得上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東山再起指日可待。

韓子奇與梁君璧成婚後,搬入四合院“博雅”新宅。十年之後奇珍齋名冠京華,又得貴子取名天星。韓子奇為為了慶祝舉辦了玉展,並獲得了“玉王”的稱號。此時是奇珍齋發展最鼎盛的時期,韓子奇雄心勃勃,準備大展身手一番。

《穆斯林的葬禮》:一個玉器世家,60年間三代人的興衰與沉浮


二、兩個時代,兩段愛情,交錯扭結終成悲劇。

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於走到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他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向對方說:我永遠不離開你。那麼愛情就已經悄悄的來臨,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把他們分開。

韓子奇成了“玉王”後不久,日寇侵華戰爭爆發,他擔心玉器珍品被毀,隨英商亨特來到倫敦。妻妹梁冰玉不顧姐姐反對,偷出家門執意隨姐夫遠行。在倫敦冰玉與亨特之子奧立佛相戀,後來奧立佛在倫敦大轟炸中卻不幸喪生。韓子奇與梁冰玉在海外相依為命十年,曠男怨女終於結合並生下女兒新月。

1945年,日本投降,韓子奇和梁冰玉帶著新月回國,卻發現妻子梁君璧把奇珍齋間接賣給了仇人浦壽昌。韓子奇婉轉的告訴妻子他和冰玉在英國產生了感情,並有了女兒新月。此時三人面臨難言的尷尬處境,冰玉要求韓子奇與她重返倫敦,韓子奇卻舍不下國內的事業和家人。冰玉獨自遠走他鄉,留下了女兒新月,並要求韓子奇在新月唸完大學後再把真相告訴她。

患難見真情,患難中也出愛情。韓子奇和梁冰玉兩人身處異國他鄉,兩顆孤獨的心互相取暖,互相照應,逐漸走到一起,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但也註定了是一場悲劇。讓理智戰勝感情,不是每個人可以做到的。韓子奇在這段感情中既傷害了妻子梁君璧,又無法給予梁冰玉一個完整的家,致使梁冰玉成天涯淪落人。

愛,不是獵取和佔有對方,而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愛是一生一世的承諾,就像信仰一樣,永不改變,永不背叛。

新月逐漸長大成人,以優異成績考上北大西語系。上學後與班主任楚雁潮產生愛慕之情。楚雁潮向新月表達愛意,兩人心意相通。新月從小心臟有問題,因無人留心發現的太晚,時日已不多。她得知自己病情真相後,愛情的希望也破滅了,她寫信要與楚雁潮分手,楚未答應。楚雁潮邀請新月參加魯迅著作的翻譯,新月受到鼓舞,再次從絕境中站了起來。

人最可怕的不是疾病,而是喪失了意志和信念,不要自暴自棄,不要消極等待。

楚雁潮為使新月保持生活的信心,要與新月在一起,卻遭到韓太太梁君璧的反對,理由是回漢不能通婚,並警告新月不要再與楚雁潮來往,新月的精神徹底被摧垮,最終兩人未能走到一起。

新月與楚雁潮是真心相愛的兩個人,在大學裡相知相戀,本該是一段才子佳人的浪漫愛情。可惜卻因身處在當時伊斯蘭文化與華夏文化撞擊與融合時期,註定了要遭遇痛苦經歷,使其夭折。愛而不得,終是遺憾。

三、家族衰敗,家落人亡,化作一曲人生的詠歎。

啊,安拉!在我們當中,你讓誰生存,就讓他活在伊斯蘭之中;你讓誰死去,就讓他死於信仰之中。

《穆斯林的葬禮》:一個玉器世家,60年間三代人的興衰與沉浮

新月看到“母親”梁君璧對自己冷漠的態度,心灰意冷,病情愈發嚴重。生命垂危之際,她從父親那兒得到了17年前媽媽梁冰玉留下的信,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感受到了真正的母愛。但還沒來得及告訴楚雁潮這一切,就離開了人世。

1940年災難降臨倫敦的時候,韓太太梁君璧在北京經營著奇珍齋,當時因為丟失一件珍貴玉器,她誤會了官家老侯,趁機辭退了他,夥計們很失望,也跟著都辭職了,致使奇珍齋倒閉。

1966年,韓子奇沒有躲過“文革”的災難,昔日被韓太太辭退的賬房老侯的工人和子女來向他討債,紅衛兵砸開密室,將其藏品搶劫一空。這一系列事情,讓他備受打擊,奄奄一息,最終遺憾離世。

歷經六十年風風雨雨的玉器世家自此消亡。從興盛走向衰亡,見證了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運沉浮,唱出一曲人生的詠歎。這是玉的長河,也是人生的長河,悲劇的長河。而人生的舞臺上,悲劇、喜劇、喜劇、悲劇,輪番上演,不捨晝夜,無盡無休......

作者:QY青衣,一個喜歡記錄,熱愛文字的女子。希望通過文字省察自身,安頓內心。我是@ QY青衣,來過的小夥伴,請關注點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