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銀行存款一定保本嗎?

買的銀行存款不保本大家可能懷疑了,銀行存款不是受到《存款保險條律》的保護嗎?50萬元以內全額賠償,按照新規,出險七個工作日內就可以得到賠償嗎?


識財君說是的,但是這個針對部分的銀行存款。難道存款還有很多種嗎?是的,下面咱們就來介紹下銀行存款,銀行之前的普通存款咱們就不說了,這個肯定是受《存款保險條律》的保護的,今天主要來說下當下最熱的智能存款和結構性存款


一、什麼是智能存款?


智能存款是近年來銀行發展起來的一種比較創新的存款方式,可以提前支取但不是按照活期計息,而是選擇實際存期內最大化的定期存款利率靠檔計息。


簡單來說,智能存款是一些民營銀行推出的創新型存款產品。以微眾銀行,富民銀行等智能存款為代表的存款產品。這類產品,主要來源是京東金融,度小滿,陸金所,小米金融等平臺的銀行精選。

也是當下最受歡迎的一種銀行存款產品。


智能存款為什麼火?原因很簡單。一個存款產品,起存金額50元至100元,利息超過4%,最關鍵的是還支持隨時支取,並且“提前支取利率”也能達到4%。這樣一個兼具高收益和高流動性的產品,如果沒有受到投資者青睞,那才奇怪。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存款”大多分為兩類:


第一類採取分段計息,類似於通知存款,目前很多銀行有此類產品,大多命名為“定活通”。比如,客戶投資“某個”產品後,活期賬戶上的資金連續7天不發生變化,則按照7天通知存款利率計息,利息收益遠超活期存款。


以微眾銀行的“智能存款+”為例:50元起存,存滿一個月收益就在4%以上,不足一個月也有2.8%,而且支持全部或部分金額提前取出,不限次數且實時到賬;取出時採用“後進後出”原則,即按存入最近時間往前逐筆取出,同時靠檔計息。


第二類採取固定利息,實際上屬於定期存款收益權產品。所謂定期存款收益權產品,就是發行機構為保障用戶資金的流動性,在未到期時可以通過將定期存款收益權轉讓給第三方機構的方式,讓用戶提前拿到存款本金及固定收益。


比如,客戶投資一筆智能存款,5年期整存整取利息為4.8%,提前支取為4.2%。如果3個月時,客戶要提前支取本息,這筆定期存款的收益權就會被轉讓給第三方機構,第三方機構將本金和4.2%的利息支付給消費者,等到3年到期時可以獲得0.6%的利差。百信銀行的“智慧存”之前就屬於此類產品。


一般來說,高收益對應高風險。智能存款會有例外?目前來看,智能存款風險確實不高。從存款角度來說,智能存款業務受到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保障上限為50萬元。不過,目前市場對於定期存款收益權轉讓產品屬於存款還是理財,尚有爭議。


就算產品本身風險不大,但因為其對流動性管理能力要求高,發行銀行也存在一定風險。倘若智能存款產品規模短期內迅速擴大,對於規模較小的民營銀行而言,可能面臨流動性管理危機。受監管指導,民營銀行已開始下調類似相關產品利率,部分產品還實施了限額購買管理。


二、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是指投資者將合法持有的人民幣或外幣資金存放在銀行,由銀行通過在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於遠期、掉期、期權或期貨等),將投資者收益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信用、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的具有一定風險的金融產品。


事實上,結構性存款不是普通存款,也不同於銀行理財。結構性存款在存款的基礎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更高收益。


下面我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下結構性存款的特點:


1.收益高:結構性存款比普通的定期存款收益要高出很多,這和它掛鉤的金融產品有關。


2.非百分百保本金:雖然很多銀行宣稱結構性存款是保本的,但理論上來說,結構性存款並非保本型產品,本金存在虧損的風險。結構性存款並非存款,和普通存款也存在本質上的差異。

結構性存款屬於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的一類,由銀行存款和金融衍生品兩部分組成。

銀行存款部分計入銀行表內資產,且在存款保險條例保障範圍,這部分本金的安全度是非常高的,且利息收益也很穩定。

但金融衍生品部分是不保本也不保息的,投資衍生品部分的本金存在損失風險。

不過因為金融衍生品投資部分佔比較小,即使這部分資金投資出現虧損,一般存款部分的利息收益也足以抵消這部分虧損,所以實際上結構性存款本金虧損的概率較小,這也是很多銀行之所以敢承諾保本的原因。


3.期限靈活:結構性存款的期限很靈活,有1、3、6、12個月等期限可以選擇,這樣一來用戶的選擇性就會多很多,不像定期存款都是以年為期限才能見到可觀的收益。


實際上結構性存款仍然屬於銀行的存款業務

,雖然說在資管新規認定結構性存款無法享受50萬的存款保險。但結構性存款與智能存款產品仍舊有著區別,結構性存款獲得的是預期利息。


三、智能存款和結構性存款有什麼區別?


1、產品性質


智能存款是一種新型存款,但其本質上仍屬於標準銀行存款產品,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50萬元以內可得到全額賠付。

結構性存款則屬於基礎存款和金融衍生品的合成產品,雖然名字中也帶有存款兩個字,但目前各銀行都將結構性存款歸屬於銀行理財產品。其基礎存款部分也納入存款保險範圍,但金融衍生品投資部分不保本也不保收益。


2、

投資門檻


銀行智能存款產品的投資門檻較低,最低50元起存,部分為1000元起存。

結構性存款的起投金額則更高,一般最低1萬起起投,大部分最低5萬起投。


3、靈活性


智能存款一般支持隨存隨取,其計息週期較短,有按日、按月或按年等多種方式計息方式,即使提前支取一般也可按靠檔計息方式計算利息,利息損失不會很大。

結構性存款一般有固定的的投資期限,不支持中途提前支取,因此流動性不及智能存款。


4、收益率


智能存款產品的收益率相對較高,一般都在4%以上,而且是按照產品公佈的存款利率計算實際利息收益的,屬於固定收益產品。

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由基礎存款部分的固定收益率和金融衍生品部分的浮動收益率共同組成,其收益率是不固定的,一般銀行會提供一個預期收益率區間,例如2.5%-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