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擇校:你必須關注的8個數據

  千萬不要想當然的認定一所學校,就開始根據去年的招生簡章、專業目錄、參考書目著手準備,這樣會增加考試的風險,快來看看這8個你需要提前瞭解的數據吧!


考研擇校:你必須關注的8個數據


  1.計劃招生人數

  通常來說,院校專業目錄裡會有計劃招生人數這一項。招生人數越多,錄取幾率也會相對增大。選擇院校時,應查看近幾年的數據,這樣會更保險。

  2.報考人數

  從這個數據中可以看出考試競爭壓力的大小。這個數據不能看到當年的最新信息,都是往年的信息,但是參考價值還是很大的。通過這個數據,我們再結合自身情況,就容易選擇合適自己的院校。如果遇到某些院校不公佈報考人數,那我們就只能參考招生人數了。

  3.實際錄取人數

  結合實際錄取人數和去年專業目錄裡的招生名額,既能夠推斷出去年的招生錄取情況。有些院校也會有擴招的傳統,這個也要考慮在內。

  4.報錄比

  專業的火爆程度能夠直接通過報錄比反映出來。許多名校的熱門專業報錄比甚至可以達到20:1。這是名校熱門專業真實考情的反映。

  5.推免人數

  有些名校熱門專業每年的推免名額可能會佔到當年招生人數的一半左右,那麼留給統考生的名額就很少,考研競爭激烈,難度加大。因此報考前一定要清楚報考專業的推免人數,以作參考。

  6.複試分數線

  複試線是區分校線和院線的,這點一定要注意。會有某一學校多個學院開設同一個專業的情況,這時候各學院的院線應該會不同。而學校通常會給出各院的最低複試院線。這個一定不要混淆。

  7.複試比例

  即計劃招收人數與進入複試人數的比例。1:1.2是教育部規定的最低複試比例,也就是說,如果錄取10人,有12人有機會進入複試。

  8.最終成績計算方式

  這個數據用於分析出初試成績和複試成績佔總成績的權重。初試成績會佔到總成績70%、50%的都有,甚至有僅佔30%和20%的,這可以幫我們明確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