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5《美丽人生》:用"LOCK系统"解读它成为经典的四个要素

《美丽人生》又名《一个快乐的传说》,是一部由罗伯托·贝尼尼执导,罗伯托·贝尼尼、尼可莱塔·布拉斯基、乔治·坎塔里尼等人主演的剧情片。影片于1997年12月20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曾获得"欧洲电影最佳影片"、"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等70项国际大奖、51项提名。

豆瓣9.5《美丽人生》:用

该片讲述了犹太青年圭多邂逅美丽的女教师多拉,历经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周折后,天遂人愿,两人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然而好景不长,圭多和儿子被送进了纳粹集中营,圭多利用自己的想象力编了一个童话般的谎言,说他们正身处一个游戏当中,最后父亲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伤害,而自己却惨死在集中营的故事。


影片中传达的是一种普世的爱,它跨越国界、跨越文化,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丽的。为什么《美丽人生》上映二十三年后仍能得到认可,获得重映的机会,至此仍是经典呢?

我认为,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影片在打造电影情节的过程中完美的运用了"LOCK系统",为电影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亮点,引起观众的兴趣并把观众带入到情节之中。


"LOCK系统"简介

"LOCK系统",是由美国畅销书作家詹姆斯·斯科特·贝尔在其著作《这样写出好故事》一书中所提出的一个写作原则,LOCK系统其实是四个英文单词的词首组合,涵盖了讲好一个故事需要注意的四个基本的要素原则。

其中,L,代表Lead,主角;O,代表Objective,目标;C,代表Confrontation,冲突;K,代表Knockout,冲击结尾。

豆瓣9.5《美丽人生》:用

主角不仅要引人注目,而且还要有代入感,能够成功将观众带入到情节当中;目标是情节发展的动力,可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目标包括想要得到某事物或者逃离某事物两个方面;冲突简单说就是主角为了实现目标,而面临的各种阻力,冲突会引起观众对主角的担心;最后是冲击结尾,冲击是指一定要有重击的力道,好结尾才会让大家回味。


《美丽人生》是如何运用"LOCK系统"打造精彩情节,使其成为经典的呢?

接下来,我将把"LOCK系统"中的四项基本元素一一对应带入影片中,通过做进一步的详细解读,来思考电影《美丽人生》的经典之路。

  • 主角(Lead):他是丈夫,也是父亲,犹太青年圭多为什么引人注目?

首先,圭多是一个勇于追爱的幽默青年。影片的前一部分是一种非常欢快的节奏和基调,影片开始把我们带入到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中去,主角是圭多,浪漫的邂逅,圭多爱上了这个美丽的女教师多拉。之后无论是剧院,还是化身白马王子带走多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观众开始对这个勇于追爱的幽默青年感兴趣。

豆瓣9.5《美丽人生》:用

其次,圭多是一个法西斯政权制裁下的犹太青年。

儿子乔舒亚:为什么犹太人和狗不准入内?

父亲圭多:各有各喜恶。

当观众沉迷于美好的爱情故事时,当观众以为这就是美丽的人生时,电影出现了转折,上面的对话是乔舒亚看到商店门口有个写着"犹太人和狗不准入内"的牌子后的对话。因为法西斯政权的制裁,所有犹太血统的人都要带去纳粹集中营,就这样拥有犹太血统的圭多和乔舒亚父子也去了那个黑暗的地方,这时的观众对接下来围绕圭多展开的故事更加感兴趣。


最后,圭多是一个乐天睿智有责任感的伟大父亲。为了保护好儿子的性命和童真,乐天睿智的圭多为儿子编织了一个最美的谎言,那是一场关于童真的游戏比赛,在集中营内,遵守游戏规则,获得一千分,就可以赢得坦克作为奖品,对乔舒亚来说,这场亲子游戏,充满刺激和惊喜。圭多在引人注目的同时,也成功的把观众带入到了影片情节当中。


  • 目标(Objective):圭多的一生中有一个终极目标:创造美丽人生,这个终极目标的实现是由两个小目标组成的:追求挚爱的公主多拉和保护儿子乔舒亚的童真。

目标一:追求挚爱的公主多拉。风和日丽的午后,浪漫的爱情从乡村的草垛开始,美丽的公主多拉从天而降,落入了圭多怀中,"早安,公主",出现了贯穿整部影片的最美的情话。一次浪漫的邂逅,圭爱上了这个与自己不同血统不同阶级的美丽教师多拉,接下来是在欢快的氛围中追求自己心爱的公主。

豆瓣9.5《美丽人生》:用

目标二:保护儿子乔舒亚的童真。圭多第一个目标实现后,一家三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圭多父子因为犹太血统而被抓去纳粹集中营,那是一个没有人性只有杀戮的黑暗世界,为了保护乔舒亚美好的童年,为了保存这份一去不复返的童真,圭多打算为儿子编织一个美丽的谎言,做一场温情的亲子游戏。

豆瓣9.5《美丽人生》:用

终极目标:创造美丽人生。突破重重阻碍,圭多完成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目标,一句句"早安,公主"表明圭多追到了挚爱的公主多拉;被美军抱上坦克的乔舒亚,用天真的笑容向观众表明,圭多的第二个目标实现了,对于圭多来说,没有完美的人生,但此时此刻的人生是美丽的。我们不也一样吗,虽然不能拥有完美的人生,但此时此刻的人生是否美丽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 冲突(Confrontation):在圭多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编剧巧妙的设置了多重冲突,层层推进,引人注目,特别是进入集中营之后,观众对于主角圭多的担心也越来越强,情绪越来越紧张,随着层层冲突的展开,电影被推向了高潮。

冲突一:阶级的冲突。

豆瓣9.5《美丽人生》:用

圭多是处于社会底层阶级的犹太青年,而多拉是上流社会的小姐,而且还是受人尊敬的老师。两个因为阶级差距看似完全走不到一块的人,可是圭多爱上了这个"从天而降的公主",他多次制造了与多拉偶遇的机会,最后一次"偶遇",发生在多拉与相同阶级未婚夫的婚礼上,面对这样的处境,此时的观众已经被带入到电影中去了

冲突二:战争的残酷与孩子的纯真之间的冲突。

豆瓣9.5《美丽人生》:用

乔舒亚是一个孩子,本该拥有天真烂漫的童年,可是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人性的法西斯政权,让无数孩子失去了纯真甚至生命。乔舒亚是无数个战争时期孩子的缩影,可是与其他孩子不同,面对残酷的战争与纯真的童年之间的冲突,将会发生什么,观众的情绪也跟着紧张起来。

冲突三:悲剧与喜剧的冲突。

豆瓣9.5《美丽人生》:用

编剧很巧妙的制造了强烈的戏剧冲突——悲剧与喜剧的冲突。其一是前半部分的喜剧色彩与后半部分的悲剧色彩之间的冲突,观众这样的悲喜转换之间情绪跌宕起伏。其二是观众心目中的喜剧收尾与事实上的悲剧收尾之间的冲突,也就是下面讲到的冲击结尾,总之,这样的冲突,让观众对于圭多的担心愈加强烈直至达到顶点


  • 冲击结尾(Knockout):温情的悲剧式结尾,圭多死在了集中营,这是整部影片最冲击人心的部分,也是影片的结尾。这样的结局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它很温情,却也突出历史——法西斯政权的残暴。
豆瓣9.5《美丽人生》:用

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圭多和乔舒亚成功的完成了最后一场比赛,前一天夜里,圭多被法西斯政权枪击。天亮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开着坦克的美军把乔舒亚抱上了坦克,并送把他送到了母亲多拉的身边,伴随着乔舒亚的独白,影片结束了,留下的是观众的沉思。

乔舒亚结尾独白:"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做的牺牲,我得到了他给我的礼物。"

豆瓣9.5《美丽人生》:用

绝大多数观众都会认为影片最后会是个美好的结局,圭多一家三口回到家里,继续过温馨的生活,所以大家觉得圭多被枪击的结局真的太意外了。我认为编剧的巧妙设计就在于避免了故事的结尾流于通俗,这样的结局出乎意料,可是仔细思考,它是在情理之中的:

其一,这是一个反映纳粹党的战争片,如果结局是大团圆,如何突出法西斯政权的残暴;

其二,圭多的目标都实现了,勇于追求真爱,睿智保护儿子,这就是最美丽的人生;

其三,圭多去世了,才会让这个父亲的形象和父爱的主题更突出,给观众带来的情绪反差才会足以产生发人深省、给人内心冲击的效果,这是最美丽的人生,最美好的父爱,最完美的结局。


写在最后:

经典剧情电影《美丽人生》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上映23年后影院重映,我认为就是得益于它巧用"LOCK系统",用引人注目的主角圭多,成功的将观众带入情节之中;同时设定明确的目标,带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一个个将电影推向高潮的冲突和发人深省、给人内心冲击的结尾构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什么样的电影才能堪称经典,也许它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但我认为一部经典的电影最起码需要靠好的情节来支撑,只有好的情节才会吸引观众的注意,才会有机会把观众带入到影片中,才能够经久不衰,达到历久弥新的效果,才能堪称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