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解读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艺术喜剧风格和观影方法

《美丽人生》是一部由罗伯托·贝尼尼执导的剧情片,这部影片带给观影者的震撼无疑是巨大的,尤其是圭多对儿子的深深的爱,在纳粹集中营不仅保全了儿子的性命,还保护了他幼小的心灵。该片在第71届奥斯卡奖获得了最佳外语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乐三项奖项。时隔23年在中国内地上映,作为2020年必看的影片,它的魅力和价值实至名归。

这部影片也延续了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艺术喜剧风格,这种喜剧风格在他的多部影片中均有呈现。这部影片导演以自己父亲在纳粹集中营呆过两年的经历写成,即使是以二战为背景,他的叙事手法仍然很抓人心,也打破了常规的叙事手法,而是用寓言的手法写实,又以黑色幽默的手法愣是将残酷的纳粹集中营生活营造出一种喜剧效果,也从父子的视角为观众展现了这段历史。

《美丽人生》:解读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艺术喜剧风格和观影方法

影片最大的彩蛋是,这部剧的男主正是这部影片的导演罗伯托·贝尼尼,而在影片中饰演男主妻子的尼可莱塔·布拉斯基在生活中也是他的妻子。

影片讲述了一对犹太父子被关进了纳粹集中营,父亲为了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利用善意的谎言为儿子编造了一个游戏。妻子虽然没有犹太血统,但也毅然同行,与丈夫和儿子分别关押在一个集中营里。最后父亲惨死在纳粹的枪下,母亲和儿子团聚。父亲对儿子的爱无不感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

今天,我想从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艺术喜剧风格、影片的叙事手法来深度解读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在第三部分,我也会结合自身观影的习惯分享三个观影方法,以便更好的解读导演创作背后的风格。

一、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艺术喜剧风格: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将二战为背景的悲剧营造出喜剧的效果,也就是用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悲剧内容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但又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黑色幽默”的产生是与60年代美国的动荡不安相联系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谬可笑的事物和“喜剧性”的矛盾不是作家们凭主观意志所能创造的,它们是那种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作家虽然也抨击了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一切权威,但是他们强调社会环境是难以改变的,因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

《美丽人生》的这部影片的背景是二战,这段历史,在纳粹集中营残酷的环境下,和惨无人道的统治中,悲剧不言而喻。而这部影片的片名是《美丽人生》,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是积极向上的,也是向观众传达一个信念,不论现在的你经历着什么苦难,美丽的人生终将到来。

影片一开始圭多搞笑的出场便为观众营造出了一种喜剧的氛围。圭多和多拉的两次见面,一次是美丽的多拉从塔楼上跌落到圭多的怀中,一次是圭多骑车逃跑时撞到了多拉,两次都以搞笑的方式邂逅,让观影者处在一种完全放松和愉悦的情绪中,导演如此安排并不是博取观众眼球的噱头,而是为后期做铺垫。如果没有前面圭多搞笑幽默的性格,后面进入到纳粹集中营,他也不可能想出用游戏的谎言保护儿子的身心。

《美丽人生》:解读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艺术喜剧风格和观影方法

这部影片虽以二战为背景,然而它的主题并不是要呈现二战的残酷,它巧妙的避开了杀戮、生灵涂炭、充满罪恶的气息,打破了以往的常规。

在人物塑造上,导演用圭多这个乐观、幽默的人物对那段沉痛的二战历史进行反讽。圭多作为这段历史中的悲剧人物,他用乐观向上的心态向当时的纳粹进行对抗,也讽刺了纳粹对圭多的身躯可以被囚禁,但他的心灵依旧是自由的、正义的。

在这部影片中,二战这段历史就像一层雾,薄薄的笼罩在观众的心头,除此之外,我们看到了圭多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对和平的渴望,以及他对多拉狂热的追求,最终赢得她的芳心。当父子被纳粹分子抓走,多拉本不是犹太血统,可以幸免于难,然而她还是毅然前往,这份爱亦是难能可贵。

单纯的喜剧可以让观众哈哈大笑,用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悲剧内容,却可以让观众笑着笑着流出眼泪来。最经典的片段则是圭多在解放来临之际,将儿子藏在铁柜子中,趁乱寻找妻子时被纳粹发现,当他经过儿子的铁柜时,他冲着儿子挤眉弄眼,留给儿子的是一张笑脸,当他夸张的大步走去,他便知难逃一死。在死亡前,仍不忘让儿子坚信这场游戏,这样的父爱怎能不让人动容。

二、影片的叙事手法:用寓言的手法写实,影片前半部分为后半部分做足了铺垫,足见导演的用心

这部影片除了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用黑色幽默的手法之外,还有打破常规的叙事手法,用寓言的手法写实,一方面是向观众传达人生是美丽的这一信念,另一方面是讽刺残酷的二战,用父子的视角展现这段历史。

《美丽人生》:解读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艺术喜剧风格和观影方法

影片的前半部分也为后半部分做足了铺垫,比如:圭多开头的乐观和幽默,才有了集中营毫不惧怕,还脸上带笑的圭多;孩子爱玩坦克,才有了进入集中营父亲利用坦克这一奖品的诱惑对孩子编织谎言;孩子不爱洗澡,才有了集中营逃过一劫,保住了性命;父亲本是编制的谎言,奖品是坦克,最后一辆真的坦克就开到了儿子面前,为父亲的谎言更添了一份真。

这部影片的主题是积极向上的,用爱情和亲情诠释人生的美丽。“没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丽的。”这部电影完美的呈现了这句话的含义。

影片中的视角也非常独特,通过圭多这样一个普通人,在纳粹集中营里,多的是普通人,但圭多有他的特别之处,那就是他的乐观以及对美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他虽然对儿子编织了谎言,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个谎言是善意的,也是美丽的。圭多这个人物是饱满的,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他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也能看到他对儿子深深的爱,以及他所表现的人性之爱。

罗伯托·贝尼尼将圭多这个角色演活了,他的挤眉弄眼、搞怪的笑、夸张的大步走,每一个镜头都成为经典,也成为观众挥之不去的记忆。罗伯托·贝尼尼将圭多好丈夫,好爸爸的角色刻画得十分成功和生动,也俘获了观众的心。

影片看完,我脑子里仍浮现出圭多搞怪的眼神和乐观的笑容。一部电影,人物塑造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观众接收多少信息。这部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导演的罗伯托·贝尼尼的艺术喜剧风格,也离不开他对角色的塑造。

三、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我也会结合自身的观影习惯和体验,分享三个观影方法

《美丽人生》:解读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艺术喜剧风格和观影方法

经过解读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这部《美丽人生》,不难发现罗伯托·贝尼尼的艺术喜剧风格,用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悲剧内容,这与他少年时的经历也有很大关系,10岁的他爱上了舞台表演,少年时从事过小丑和魔术师助理等工作。用黑色幽默的手法表达,让观众的情绪发生变化,不会一直大笑,也不会一直流泪,这种变化是有层次感的。

一部有意义的电影,会为观众带来心灵上的震撼,这对我们今后的成长也有非常大的意义。

下面,我就结合自身观影的习惯,也结合《美丽人生》这部影片,分享三个观影方法:

①了解一部电影的背景,有助于我们看懂影片所表达的主题

每部电影,都有它的背景。《美丽人生》这部影片的背景是二战,但这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并不是二战的残酷,而是通过二战这个背景,表达圭多这个人物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儿子深深的爱。

影片中故事的背景严格地界定并限定了其可能性。

这部影片的背景是二战,父子被关在纳粹集中营,那么就不会出现父子二人成功逃跑的设定,也并不会出现一家三口团聚的结局。在无法逃跑时,圭多只能对儿子编织谎言,借游戏和奖品来稳住儿子,再苦再累,只要二人保住性命总还有一线希望。圭多的死,换来了儿子的平安,虽然这代价是惨痛的,但也更符合当时的背景,同时对观众的冲击也比较大。

《美丽人生》:解读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艺术喜剧风格和观影方法

②多留心影片中的搞笑片段,很可能是最戳泪点的经典片段

《美丽人生》这部影片中搞笑的片段很多,从开头搞笑的出场就为观众营造出了一种喜剧的氛围,如果最初是为了逗笑观众,那么后面出现的搞笑片段则是为了惹哭观众。

就拿这部影片来说,很多人都忘不了圭多死之前父子两个相互挤眉弄眼的片段,之后他夸张的大步行走,迎接他的虽是死亡,但他最后还是用搞笑让儿子坚信了这个编织的谎言。观众们乐着乐着就落泪了。这个好丈夫、好爸爸用生命保全了儿子,也保护了他幼小的心灵。

多留心影片中的搞笑片段,很可能让你开怀大笑,也可能是最戳泪点的经典片段。

③影片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现实意义

我相信每个看这部影片的观众,都会为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年代而感动幸福。生命是美丽的,每个人的人生也是美丽的,怎么活主要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美丽人生》这部影片中圭多和多拉的爱情让人感动,圭多对儿子的爱更是触碰到我们心里最柔软的部分。人生中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爱情和亲情,这两大情感是每个人所追求的,当拥有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珍惜。

影片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思考是有意义的,电影不只是表达一个故事,很多时候也表达了一个人的人生。

《美丽人生》:解读导演罗伯托·贝尼尼的艺术喜剧风格和观影方法

写在最后:

《美丽人生》时隔23年在中国内地上映,作为2020年必看的影片,它的魅力和价值实至名归,因为我们不仅仅能看到真挚的爱情,伟大的亲情,我们还能看到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其实也是一样,悲喜交集,正如影片中用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悲剧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