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道德經》《論語》想提升自我,天書一樣?有沒有開悟的指點?

修行者一


看到題主這麼好學,非常佩服,遇到了就交流一下。


這兩部經典裡面都記錄著古代聖哲的智慧思想,非常值得我們去研學。

一部《道德經》是道家瑰寶,開篇第一章就是全文的總括。

一部《論語》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仁”、“義”是其核心思想。

一、《道德經》

01“道”,天道規律;“德”,得也;“經”,不變也。合起來的意思就是講述天道規律、如何依照一定理論方法、掌握天道規律而後得之的經典。

02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哲學家。老聃曾擔任守藏史(藏書室室長)。他的學說後來被莊子繼承並發展光大。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料記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後世認為老子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03 老子修行圓滿之後,感覺天下沒有人能夠了解並接受他的思想及學問,於是準備騎青牛西出函谷關而去。在老子到達前一天晚上,函谷關關令尹喜晚上做夢夢到有紫氣從東方而來,推斷是有聖人西來。於是第二天早早起來,守在關口等了一天,終於等到一個騎青牛的老者,於是是就跪下求老子留一些“真言”,老子拒絕,但是尹喜不會輕易錯過與聖人相遇的千古良機,於是再三懇求留住老子三個月,最終老子寫下了千古奇書《老子五千言》——《道德經》至今。寫完之後,便出關西去,從此後世再老子音訊。


04《道德經》五千言,共分八十一章。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05 簡義:可以勉強來講述的,並非真正的道,用語言說不清楚。勉強來用名字來命名的,都不能表達真實、準確。無是天地萬物的本始。有是萬物的總稱。因無是因為恆常不變才觀察到他的奇妙。有是能夠孕育萬物才能觀察他的變化無窮。無和有,從同一本元“道“出生,名字卻不相同,表現也有不同,都稱得上非常玄奧。玄奧到無上至極玄奧,是所有奇妙的門徑所出之處。


06 道無法用語言去表。為了便於說明,用無和有去展開描述。他本來是一體,都是從源於”道“,是道的兩種表現,無法分開,無就是有,有就是無,即無即有,即有即無,無有本一,不得以而強名之。

07 隨後的八十章全部圍繞第一章展開論述。

最後第八十一章總結: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簡義:天道規律,只會為萬物帶來利益而無害處,聖人處世的方法,是無論做什麼但不去爭奪。


08 整個《道德經》把這個世界的的真相和盤拖出,老子也是力圖從各個方面予以說明,都是為了說明什麼是“道”,如何能“德”。奈何道之所在,是無法用言去描述,只能用心去體會,講究一個“悟”字。悟後起修,方才能“德”。



二、《論語》

01《論語》位列四書、五經之首,是孔子的弟子所編著、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經典。全書從第一篇“學而“開始,一直到“堯曰”第共計二十篇。主要講述了孔子“仁”、“義”的思想主張。

02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03 《論語》共二十章。第一章“學而第一“,開章就說”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04 簡義:夫子說:勤於學習並且常常實踐力行,不是一件很愉悅的事情嗎?有知己朋友從遠方來探訪我,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嗎?別人因不瞭解而對自己有誤解,但是自己並不因此而生氣,不是稱得上君子嗎?

05 《論語》做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錄,全書充滿著對儒家文化“仁“、”義“等思想觀點的闡述,對中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道德經》和《論語》,一部是道家重要經典,一部是儒家重要經典,是中國文化史上兩顆燦爛的明珠,值得我們學習、傳承、弘揚,並且讓更多人去了解、學習、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