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才能更好的和自己的孩子拉近距離?

鍾振濤


您好,我們從事教育行業好多年了,其實也私底下總結了一些大體的規律,只要遵循這些規律基本就知道怎麼育兒了,因為比較多,先分享2個規律

規律一:孩子的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也不是一天能改變的,而且孩子年齡越大改變難度越大

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的時候碰到一個老奶奶,老奶奶拉著教授說自己的孩子40歲了,不學無術,好吃懶做,整天管老母親要錢,不給還要揚言殺了她,實在沒有辦法所以求助。李玫瑾就回了一句話,您養了40年您都改變不了,我怎麼可能憑一個方法,一個建議去改變。能教您的就是少給點吧。

我們在平時園區的時候經常會碰到家長問:我的孩子怎麼坐不住啊,我的孩子怎麼脾氣那麼大啊,我的孩子怎麼特別害羞啊等等。其實歸根結底都不是現在的問題,都是以前各種細小事情的積累。解決方法也很簡單,從現在開始用對的方法和更多的時間,別指望一天就能改變他數年的積累。

規律二:教孩子先要讓自己變成孩子(換位思考)

如題“怎麼拉近和孩子的距離”其實你已經和孩子疏遠了,而且根據規律一,是長時間的”疏遠“。這個疏遠可能你沒時間陪孩子,可能你不知道怎麼陪孩子。孩子需要高質量的陪伴。所謂高質量的陪伴就是你脫下成人的外衣,換成和孩子對應年齡的思維。這個其實很難,因為你要了解到他這個年齡的特點特徵和敏感期,你才能真正的變成“孩子”

舉個例子,孩子2歲左右的“叛逆期”這個時候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開始知道SAY "NO"了,並用打人,哭鬧,耍無賴等行為來表達自己,這個其實很正常,但是好多家長都歸結於自己孩子不好並同樣用打或罵的舉動來制止,究其原因就是你不懂孩子。

所以當你懂了孩子和變成孩子去思考,你自然就不會和孩子疏遠了。試著把自己變成孩子和他一起快樂的玩耍和學習吧,你會發現一個嶄新的”世界“。

每個育兒問題的解決方法都是五花八門,但是總結起來就那麼多規律,循著規律就能解決。


上海極享怡如幼兒園


你只要做到讓他不怕你,聊天就像好朋友那樣,就可以了,任何事不能騙他,說到就得做到,得讓他信任你,這個信任可是一般人能得到的,同齡人可以得到,長輩難,尤其不能跟孩子說大話,要做到說一不二,獎罰分明,什麼事不能怪他,跟他說道理,對和錯,他自己知道去做,讓他自己去理解人生。


沉默是金144195762


1.讓孩子傾訴——坐下來聽

靜靜地聽有時勝過千言萬語。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認為,父母讓孩子通過語言把所有的感情--積極的和消極的一一都表達出來,是對孩子最大的保護。

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只有覺得對方能真正理解他的想法時,才能聽得進對方的話。我們在聽了孩子的想法後,立即用自己的語言重複其中的要點,並同他交流,孩子會覺得我們一直在認真傾聽,對他是尊重並理解的。那麼,孩子無論懷著什麼樣的心態,都能夠表現得平靜,對問題的解決也會有利。

跟孩子交流,有時候並不需要我們自己說,只要靜靜地聽孩子把話講完,孩子也就滿足了。父母作為傾聽者所給予孩子的關注、尊重和時間,是對孩子最有效的幫助。

2.與孩子平視——蹲下來看

與孩子平視,是每個父母應該遵循的原則。

父母要被孩子所接受,是不是也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蹲下來,聽孩子說話,瞭解他們的思想,知道他們要做什麼呢?有許多事情,用我們成人的眼光來看,怎麼也理解不了,這就需要做父母的有變換角色的意識,拋棄自己的偏見,用孩子的眼光來看他們的世界,才能看懂孩子.

3.與孩子商量——相互尊重

商量的魅力在於,使自己學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兩代人的溝通,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實現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方法是——學會商量。

我從兒子的成長中體會到:商量,能使家庭關係變得和諧;商量,能使孩子得到大人的尊重,從而使孩子懂得尊重別人,並學會用商量的辦法去對待父母和他人。

4.讓孩子決定——學會選擇

學會選擇的人,才能把握好自己的命運。

選擇是一種能力。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選擇的機會。機會永遠只屬於有準備的人。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有意識培養自己選擇的能力,那麼就有可能抓住機會,走向一個又一個成功;如果事事都靠父母替他選擇,離開父母就束手無策,那麼機會就會與他擦肩而過。

選擇的能力是從小培養的。父母要對孩子一生負責,就要把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切不可包辦代替,因為人生的路還要靠孩子自己走。

學會選擇的人,才能把握好自己的命運。

5.給孩子寫信——巧妙地表達

書信,自古以來就是人與人溝通的好方法。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有一肚子話要對孩子講,又不知道應該從哪裡說起。尤其是遇到比較敏感的問題,更不知道該不該對孩子說,怎麼對孩子說。

給孩子寫信,通過文字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不失為一種與孩子溝通交流的好方法。

6.替孩子著想——留點面子

孩子最害怕的是失去尊嚴。

一個人最寶貴的是尊嚴。對一個孩子來說,最害怕的不是棍棒、拳頭,而是失去面子、失去尊嚴。當你知道孩子偷了東西,但還不能確定時,請你要保持冷靜,千萬不要冤枉孩子;而當你已經有證據確認孩子犯了錯誤時,請一定給孩子留點兒面子,孩子會為此感激你一輩子!

7.放孩子出去——認識社會

見識,是在實踐中增長的。

帶孩子出去玩,出去見世面,擴大視野,是家裡任何玩具、畫冊、遊戲機都替代不了的。

孩子認識人類,是通過一個一個具體的人來認識的。讓孩子多交一個朋友,實際上是在幫助他多打開一個窗口。這樣的窗口打開得越多,孩子的視野就越開闊,心胸就越寬廣,膽量就越大。相反,如果把孩子封閉起來,不讓他與人交往,那麼孩子或者變得孤獨、冷漠、不合群、不自信,或者變得夜郎自大、故步自封,與別人格格不入。慢慢地,對人越來越疏遠、陌生,心靈的世界越縮越小,最後只剩下自己,其結果是相當可怕的。

請不要把孩子關在狹窄的空間裡,放他們出去,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多認識社會,多結交朋友。

8.向孩子道歉——說聲對不起

大人做了錯事,不妨大膽地認錯。

大人有時會錯怪孩子,這很正常,因為許多大人不知道孩子心裡想的是什麼。孩子犯了錯,要向大人認錯,向被冒犯的人道歉;可大人犯了錯,錯怪了孩子,卻很少向孩子說聲對不起,這就不正常了。

“人無完人”,誰都免不了會有過失。我們總不能像蝸牛一樣,把所有的錯誤都裝進一個大殼子裡,天天揹著,那有多累啊!其實,大人做了錯事,也應該像孩子一樣大膽承認並立刻改正。丟掉面子,丟掉錯誤,輕裝上路,那有多輕鬆啊!

9.向孩子學習——能者為師

放下架子,你會發現孩子可能比你強。

拜孩子為師,好處很多。

一、能使大人變得年輕。好像回到自己的年輕時代,激活自己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二、能使孩子變得自信。能夠做父母的老師,讓父母聽自己的,這是多麼神氣的事情!孩子自然會從心裡發出“我能行”的正信息。

三、能使親子間的感情增進。父母拜孩子為師,就自然會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相處;孩子受到大人的尊重,反過來會更尊重大人。



喵小羅老師


一、尊重孩子

很多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相信、聽話、照著做”,即要求孩子相信父母、聽父母的話、照著父母說的去做,不允許孩子有和自己不同的想法、做法,過多的干涉孩子,不讓孩子去試錯。其實很多時候,父母的方式正確,孩子的方式也不錯。

二、教育孩子要用“引導+讚美”的方式

教育孩子時不要告訴他應該怎樣怎樣做,而是要引導他自己想到應該怎樣做,當引導出正確的做法時及時讚美他,若沒引導出正確的做法就繼續引導他,直到正確然後讚美他。

三、批評孩子時要對事不對人

孩子犯錯了需要批評時,一定是批評他這個事做得不對,而不是評價他人是個壞人,指著事批評他而不是指著他的人批評他,改正了就是好的。相反,表揚時則是因為某件事表揚他這個人

四、跟孩子一起玩,做孩子的朋友

要關注孩子的愛好,讓自己也參與到他的愛好中去,若孩子喜歡下棋可以陪他下棋,喜歡詩詞可以陪他一起玩“飛花令”等

五、每月定一個親子日

儘量能做到每個月抽一天做親子日,這天主要傷務就是陪小孩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愛燈島


這是我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我是一名父親,因此我從父親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樊登說過,爸爸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和孩子一起玩,一起玩只有男人才能玩的遊戲。

對的,就是陪孩子玩,你陪孩子玩,就和孩子站在了一起,讓孩子覺得你是熟悉的夥伴,而非一個時刻盯著他準備教訓他的大人。

因此,陪孩子玩,是一個和孩子拉近距離的好辦法。

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如果孩子問你一些事情,你要耐心的回答,如果孩子表達很慢,你要鼓勵他說完,表達充分。

反過來,作為爸爸,也要積極主動地和孩子說話,對孩子表示關心,給孩子說一說新鮮的事兒,甚至適當示弱。比如,你可以和孩子說出你的希望,儘量陳述事實,請求孩子的幫助。

我曾經和孩子說過一個事情:爸爸每天上班,不能一整天陪他玩,他在家的時候,要幫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很樂意去做。當我知道他幫了忙,我會給予一定地獎勵。

平日裡,我偶爾會買一個玩具或者一些適合他看的書籍作為禮物送給他。

帶他到戶外去徒步旅遊等。這些活動都讓我們的親子關係更加親密了。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納蘭明心


這個要根據孩子年齡段以及具體情況而定。

如果孩子是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家。這種情況想拉近距離很簡單,那就是多相處。

最好,把孩子帶在身邊。


如果,平時居住在一起,但跟孩子心裡距離遠。就得好好思考下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比方說,孩子在6歲前。寶媽因為平常上班,孩子由爺爺奶奶帶著。那就下班後多跟孩子做遊戲、陪伴閱讀。孩子跟你的感情是任何其他人替代不了,很快就能親密起來。


比方說,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就是懶得搭理你。這就比較麻煩。

這個時候,父母要做的就是少嘮叨,嘗試去了解他的世界。瞭解他這個年齡階段的愛好和興趣。


總之,你得主動找共同話題,然後從他喜歡的遊戲呀、電視劇、課外書等入手,逐步走進他的內心世界。


最後,愛因斯坦一句關於教育的話,與君共勉:孩子不是一個等待澆灌的花瓶,而是一個待點燃的火炬。


父母一定要少做潑冷水的事,少嘮叨、多陪伴、多傾聽。


多媽育兒經


現在很多家庭,由於工作和生活的原因,孩子缺少陪伴,父母在工作不忙的時候,儘量多陪陪孩子,多跟孩子做遊戲,給孩子講故事!這樣可以快速的增進與孩子的關係!

沒事也可以給孩子點驚喜,比如,孩子喜歡什麼,工作太忙時,無法陪伴的時候,可以抽點時間,買到孩子喜歡的送給孩子!如果下班太晚,無法交到孩子手裡,可以悄悄的放在孩子的床頭,孩子醒來時,會更加高興!

週末放假,可以帶孩子去動物園,公園,娛樂場等場所,孩子玩的開心,父母也可以放鬆一下一週的工作壓力!去公共場合要注意安全!

孩子的特殊日子,比如生日,六一兒童節這些屬於他們的日子,儘量給孩子用心去安排!孩子玩的開心了,關係也會更近一步!

在跟孩子交流過程中,多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多陪伴孩子,多陪孩子做喜歡的事情,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發揮空間!

以上是我的個人意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微笑][微笑][微笑][微笑][微笑]


鬧市中的觀望者



小陽光生活日記


一起戶外活動


緣聚今生最愛是您


放下大人的架子,打心底裡接受孩子的不完美,花時間多陪伴孩子交流互動,少用成年人的思維約束孩子,尤其不要對孩子撒謊,做孩子式的大朋友,鼓勵他們成為他們想成為的人,而不是你想讓他們成為的人,看看《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就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