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優鮮變每日不鮮?誰踩中了前置倉模式的“死穴”

每日優鮮變每日不鮮?誰踩中了前置倉模式的“死穴”


ID:BMR2004

隨著疫情的持續,每日優鮮在黑貓平臺上的投訴成為重災區。一直引以為傲的前置倉為什麼無法實現當日送達?

截止2020年3月19日,每日優鮮在黑貓平臺上的投訴量已經高達1216件。2~3月份的投訴量接近300件。《商學院》記者統計了主要投訴內容,發現大多數都是每日優鮮下單遲遲不發貨,最長的甚至拖延一個月不發貨,也不能取消訂單。還有很多用戶投訴每日優鮮的產品變質變臭或者質量出現問題,每日優鮮變成“每日不鮮”。由於配送週期過長,服務不到位,導致用戶的滿意度極具下降。

《商學院》記者致電每日優鮮公關部,就消費者投訴和物流配送等問題聯繫採訪,公關部表示這些問題網上已有很多資料,媒體可以自行去查閱。

每日生鮮變每日不鮮?

消費者王女士在黑貓平臺上投訴稱,自己3月5號在每日優鮮上下的訂單,但是直到3月15日都處在發貨狀態,本來在每日優鮮都是當天送達,即便是疫情期間也不至於延遲10天不能發貨,而且還一直顯示都是發貨的狀態,顯然是造假,讓用戶無法取消訂單。

為此,王女士聯繫到每日優鮮的客服,要求退款,客服答應了但不處理,溝通多次都沒有結果。每次都是答應的好好的,說會電話聯繫王女士,但是就是不兌現。最終拖了四天時間,在客服一次次承諾和不兌現中終於答應在19日發貨,這讓王女士覺得每日優鮮欺騙消費者缺乏誠信,決定不再相信這家企業,到黑貓平臺上投訴每日優鮮,並要求取消訂單和退款。

張先生在每日優鮮上的遭遇就更加奇葩。2月9日張先生在每日優鮮購買了價值378元的澳大利亞消毒紙巾,但是過了25天都沒有收到貨,期間與客服多次溝通,客服以有專員處理等理由搪塞。因為在其網絡平臺上只有確認收貨按鈕才能在網上申請售後,無奈之下張先生在未收到貨的情況下,只能點收貨後發起平臺售後處理,又被客服以有人處理為由駁回。

讓張先生生氣的是,自己並沒有收到商品,但是378元也不退回,客服也不處理。為此,將每日優鮮投訴到黑貓平臺,要求退款和道歉。

事實上,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大多數投訴每日優鮮的都是下訂單不發貨這樣的案例,短則十天,長則一個月的都有。最讓消費者無法接受的是,明明自己的訂單沒有發貨,系統卻顯示正在發貨,但是好幾天都無法收貨,這讓消費者既不能取消訂單也沒法退款。而客服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敷衍和拖延消費者,口頭答應幫消費者瞭解訂單情況,其實什麼都沒有推進,只是應付而已。

深圳市的陳先生在黑貓平臺上爆料稱,因為疫情期間禁止外出,自己就在每日優鮮的平臺上下單買菜、買肉。2月26日自己在每日優鮮APP上下單買了價值21元的豬骨肉,然而收到的豬肉已經變質,顏色已經改變,而且已經變質發臭,而生產日期卻顯示是一天前。

為此陳先生在小程序上申請售後退款,站點直接拒絕,迫不得已電話溝通來上門取貨,從中午12點開始到晚上都不見人,最後也沒有人上門取貨。為此陳先生將每日優鮮投訴到黑貓平臺,認為其客服不處理、不退款,服務不到位,要求每日優鮮退款、賠償和道歉。

那麼,號稱一小時送達的每日優鮮,即便在疫情期間做不到一小時送達,哪怕是一兩天送達,為什麼還會出現眾多食物變質和發臭的情況呢?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前置倉模式死穴

“讓每個人隨時隨地享受食物的美好”,每日優鮮官網上的slogan十分引人注目。然而,在疫情的當下,每日優鮮的“1小時送達”的承諾顯然已經很難實現。

事實上,這兩年一直讓每日優鮮引以為傲的物流配送能力,其背後的前置倉功不可沒。2015年,每日優鮮第一個前置倉—北京望京站開業,極速達服務正式上線。目前每日優鮮在全國有1000多個前置倉,覆蓋華北、華東、華南、華中等地區的21個一二線城市。每日優鮮在獲得D輪融資後,通過推進“百城萬倉億戶”計劃,希望覆蓋100個城市,拓展10000個前置倉,為1億戶家庭提供全品類精選生鮮1小時送達服務。

在每日優鮮的模式中,前置倉分為自營倉和合夥倉,後者也叫做微倉。兩者的結合,讓每日優鮮在一眾生鮮配送平臺中脫穎而出。然而,前置倉很“燒錢”。從前期的房租、冷藏設備等投入,到後期運營和物流成本,導致幾乎所有新開倉庫都需要一段時間的虧損過渡期來完成當地新客的獲取以及選品上的調整。

在新零售分析師張陳勇看來,前置倉的模式很燒錢。以北京市場為例,要選到合乎要求的地段開一間前置倉,前期成本就達到7萬元;此外,配送員接一單的配送費用約為6-10元錢,不過這僅僅是支付給配送員的單筆訂單費用,還要有底薪、福利保險等費用,另外還要再加上平臺研發、終端管理的費用等,成本很高。

經歷過8輪融資的每日優鮮,最近的一筆融資停留在了2018年9月,在這之前,每日優鮮每7個月就要融資一輪。也許是資本們深知生鮮行業“太燒錢”,所以更為謹慎。在這樣的背景下,合夥倉擔當起平衡擴張和成本的重任。

合夥倉(又稱微倉)的加盟條件很簡單,或許也正是這種簡單,給每日優鮮埋下了隱患。每日優鮮官網顯示,只要滿足一定條件,就可以成為每日優鮮的微倉合夥人。合夥倉“無需大量資金,站點設備由公司提供,合夥人主要承擔人力成本、管理成本;每個合夥倉月收入1-2萬元左右。

如此低門檻的加盟條件,加盟倉到底長什麼樣呢?很多加盟者為了降低租金成本,都是選擇老舊小區內的閒置房或者偏僻的底商作為前置倉,這樣的條件一般來說都是極其簡陋的。例如被某媒體曝光的上海靜安區的合夥倉,內部骯髒混亂的就像一個垃圾場,沒有空調設施,只有電風扇,夏天的時候內部炎熱潮溼,分揀食品的就是一個簡易的灶臺,衛生情況堪憂。這一情況是否屬實?每日優鮮方面並沒有回覆記者的求證。

前置倉能否最終跑通?

在每日優鮮對外宣傳的口徑中,一直認為前置倉是一個低成本的模式,其優勢很明顯。他們認為傳統的生鮮配送模式是從區域中心倉發貨,因為配送週期長,需要添加紙箱、泡沫、冰袋等大量冷媒,這部分成本屬於可變成本,並不會隨著訂單量的增長而被攤銷掉,反而會越來越高。

而前置倉相當於把一個集約化配送的冷庫修到了用戶家門口。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實現了“去冷鏈化”,使得冷鏈物流的交付成本中更多的是冷源式冷鏈(冷藏車、冷庫、冰箱等通過發電機製冷的方式)所形成“固定成本”,所以當訂單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固定成本會隨著訂單規模增加而被攤銷。

但是事實是這樣嗎?

首先,前置倉經過市場驗證,並不是一個低成本的產物,反而是高成本。前置倉的租金成本很高,雖然使用面積普遍不會很大,但是基本都位於城市核心社區裡,這裡的租金成本要比郊區的冷庫高几倍,節省下來的面積都被高租金吞噬。儘管前置倉面積小,但是卻不能沒有生鮮冷鏈的設備,為了降低成本犧牲這些設備,就很容易造成生鮮變質。

前置倉的運營成本和運營難度也是非常高。前置倉需要一個合理的網絡密度,前期還需要自建,因此前期的投入很高,而且前置倉佈局如果不合理,是很容易虧本的;由於生鮮的SKU很多,產品類型差別很大,客單價也不高,對食品的新鮮程度和配送速度都有很高的要求,這就加大了前置倉的運營和管理難度,稍微不注意就會造成生鮮食品的損耗。

前置倉的服務半徑最多3公里,對於選品和備貨的精準程度要求很高,一旦選錯商品,就會造成極大的損耗或者變質商品配送給消費者,而如果備貨不足,又造成消費體驗不佳,銷量受到影響。這種平衡在前置倉的運營當中很難把握。

“前置倉模式對於生鮮電商來說在便利性上確實更有競爭力,不過也需要不斷迭代。目前來看,由於品類相對有限,前置倉模式不可能在所有區域都賺錢,尤其是與盒馬鮮生等新業態超市直面競爭時,在商品的豐富度、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等方面優勢都不明顯,生存壓力會進一步增大。”新零售分析師張陳勇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