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野菜助长寿——封丘县王村乡大马寨村百岁老人曹有枝

采自田野的长寿菜

——记王村乡大马寨村百岁老人曹有枝

赶到王村乡大马寨村曹有枝家中时,老人刚好推着轮椅回到庭院。她坐在凳子上,去掉红呢绒帽子,拢一拢稀疏的头发,又戴上。看我们站着,赶紧招呼一并坐下。

她的大儿子赵太安介绍说,老人生养了他们兄妹5人,三男2女,连小妹妹都已58岁了。自从30年前父亲赵占兴去世,母亲就接受了儿女每人10天轮流侍候的劝说。“主要是想让她改换一下口味儿,多些期待感和新鲜感。”老人的大儿媳说。

常吃野菜助长寿——封丘县王村乡大马寨村百岁老人曹有枝


曹有枝生于1915年,她的青葱岁月都是在饥荒中度过的。对于老人来说,生活就像一池加了黄连的死水,难言的苦涩浸到了每一个细胞。被苦水泡大的她却长得亭亭玉立,光彩照人,宛如一朵香远益清的白莲。曹有枝心气很高——她要等那位脱俗的爱莲人。真正的缘,不是来得早,而是来了后不再离开。经人介绍,她嫁给了本乡西王庄的赵占兴。丈夫是读书人,受过良好的教育,才气十足,小有名声。他们的结合可谓郎才女貌,珠联璧合,是祝福者眼中的美满婚姻。

赵占兴干练而富有责任心,处事能力在村里是响当当的,很多事都有先见之明。解放后他最先进入封丘一中工作,后来调到陈桥驿酒厂,一直干到退休。不论到哪里,他都受领导赏识。农村的夫妻,通常男人管大事,女人管小事,男人要干啥,女人跟着去做。但曹有枝却不是这样,丈夫在县城工作,她留在乡村照顾家。老人和孩子不用丈夫操心,免得分神。

曹有枝的长寿秘密其实并不秘密,说白了就是吃素。她从小不吃肉,不吃鱼,甚至菜里有肉腥就会反胃。按理说,不吃肉食是不符合生理学和营养学理论的,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加速衰老,对身心健康有害。不过,这一切好像在老人身上没有应验。

喜欢吃素的曹有枝似乎天生就是植物的朋友和知音。她喜欢种植,不仅擅长在田地里侍弄庄稼,还喜欢在庭院里种植花草;她喜欢吃蔬菜,不仅菠菜、韭菜、白菜、萝卜等是盘中的常客,槐花、榆钱、香椿、柳叶等是碗中的嘉宾,连苦菜、荠菜、马齿苋、蒲公英等富有营养的野菜也都是她的粉丝,争着往她的篮子中去,跟她对话。


常吃野菜助长寿——封丘县王村乡大马寨村百岁老人曹有枝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要她愿意,㧟个篮子,拿把小铲,到路边河畔或田间地头儿,转上一圈,就收获满满。回来后,用巧手仔细拾掇,舀盆水淘洗干净,或清蒸,或凉拌,或烹炒,无论怎样调制,都让人食欲顿生,大快朵颐。吃不完的,就在背光处晾干,存起来,待年关改换口味儿。反正有的是货源,有的是时间。

在曹有枝的引领下,赵家人也相继爱上了吃野菜,并且把使用方法加以改进和推广,顿顿变着花样儿入口。比如,黄花菜可以炒着吃,少放油;苦菜可以蘸酱生吃,也可以做片汤;红薯叶和银杏叶和进面放在锅里蒸熟蘸着蒜泥儿吃。这些纯天然的食品,赵家人将之称作长寿菜。全家人很少生病,应该与之关系密切。

喜欢琢磨的曹有枝还是一位出色的民间中医。她不仅能叫出中草药的名字,识别中草药的类型,了解中草药的功效,而且还制作中草药的标本。她家的墙上、门后、厨内经常储备着红花、药菊、苦艾、枸杞、地黄等草药的加工品。在风风雨雨的穿行中,她逐渐掌握了采药技能,采集的草药,不仅用于自身保健,还免费送给很多患者。她对发掘中草药的兴趣达到了痴迷程度。受她影响,附近许多中老年人相继掌握了一定的采药技能,熟悉了部分中草药的药性,还能利用所学知识为身边人解除病痛。

其实,当初赵家人看到曹有枝不吃荤菜,也很着急。由于她身材修颀,相对于一般妇女需求的营养更多一些。大家想了很多改善方法,都不凑效。后来见她自己采用中药调理,身体不但无恙,还比别人更硬朗,也就放心并放弃了。上世纪60年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她和所有人一样,天天吃野菜、草根、糠团,实在不行,就把绿豆秧磨成粉来充饥。那滋味又苦又涩,别人吃不下,她硬是咽进了肚子。可以说,曹有枝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看惯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不论遇到多大的意外,都能用平和的心态面对。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能活到102岁,是因为心里从来不搁事,有气就发泄出来,不窝火,不计较,力争轻松自在。

常吃野菜助长寿——封丘县王村乡大马寨村百岁老人曹有枝


除了生活有规律、饮食合理外,老人长寿也得益于友爱和善的性格。她从不多事,不迁怒于他人。出门碰见邻居主动打招呼、问好,人缘极好。在食不果腹的岁月里,她更是满怀悲悯。看到有的孩子饿得走不动了,总要找点吃的送过去。赵太安对我们提及多年前的一段往事——一位逃荒的老太太路过他们村,由于好几天没吃的,晕倒在他家门口。母亲没有和家里任何人商量,就把她扶回了家。“她在我家呆了一周,都是母亲照顾的,直到身体好了,才离开。”

赵家的经济条件在村里并不算差,但老太太的穿着却相当朴素。虽然满脸褶皱,头发花白,但面色红润,精神饱满,举止雍容,仪态大方。若不是提前知道年龄,谁能想到,她,是一位一辈子以素食为生的百岁老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