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式平關心“洪都”創建二三事

抗美援朝初期,黨中央作出決策,認為要有一個強大的空軍,就要建立自己的航空工業。1951年4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頒發了《關於航空工業建設的決定》,將空軍所轄工廠,包括人員、設備、資材全部移交航空工業管理局。4月23日,航空工業管理局通知南京空軍22廠(華東空軍工程部所屬的一個配件廠)遷往南昌,與中南軍區南昌航空站合併,在南昌的原國民黨第二飛機制造廠舊址上修復擴建飛機制造廠,工廠代號為321廠。從1951年5月開始,按年產500架雅克-18初級教練機制造廠規模開始建廠。      

自告奮勇,兼任建廠委員會主任

   江西省黨政軍領導對中央決定在南昌建立航空工業基地非常重視。1951年5月13日,南京空軍22廠廠長酈少安率25人抵達南昌,並在當晚向江西省政府主席邵式平請示工作。邵主席親自接見並高興地表示:“要人給人,要物給物。”邵主席還語重心長地指出:“江西是革命老根據地,南昌又是八一起義的地方。武裝奪取政權的第一槍在南昌打響,新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架飛機也要出在南昌。”5月17日,在邵式平主持下,建廠委員會正式成立,邵式平任主任委員,酈少安任副主任委員兼辦公室主任,委員由重工業部孫志端、省軍區副司令員楊國夫、省工業廳廳長劉奠武、省公安廳廳長王卓超、省財委副主任李傑庸、南昌市委書記黃霖、南昌市長鄧飛、南昌市建設局局長劉振東、南昌市總工會主席閻華、南昌航空站政委馮超、南昌鐵路局副局長李新華等組成。

  建廠委員會決定把搶修舊有宿舍和部分廠房,解決水、電、鐵路三通作為第一期工程;把修復舊機棚,新建變電站和鍋爐房,修整飛機場並新建混凝土跑道和滑行道,興建家屬宿舍72棟、單身宿舍8棟以及職工臨時食堂、浴室、子弟小學等其他零星工程作為第二期工程。整個工程從1951年5月中旬開工,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

  當時,工廠百廢待興。幾幢舊磚房僅供厂部辦公使用,只有一座“八角亭”式廠房和幾個被飛機炸壞的機棚,一條長1500米的碎石跑道。廠區內外道路泥濘,水電不通,雜草叢生,一片荒涼。創業者們頭頂藍天,腳踩爛泥,住竹棚,睡地鋪,克服種種困難,不分白天黑夜,搶修舊有宿舍和部分廠房,解決水、電、路“三通”問題。緊接著開始修復6個機棚,新建變電站、鍋爐房、修整跑道等。在修建過程中,邵式平親自指揮。建鐵路專用線需要大量民工,他親自佈置。他還經常深入工地,與來自四面八方的職工親切交談,介紹江西的風土人情和光榮傳統,勉勵大家為創建祖國航空工業而努力工作。1951年9月21日,工廠恢復性修建工作尚未全部完成,空軍待修的飛機就進廠了。為了滿足空軍需要,創業者們在江西省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一邊建設工廠,一邊修理飛機,僅用4個月的時間便實現了水通、電通、道路通;建廠148天就開始修理飛機,至年底就修理好雅克-18型飛機38架,當年交付部隊19架。

  1951年8月16日,第一批援建洪都的蘇聯專家8人來到工廠;月底,第二批6人也相繼到達。這些專家的任務是幫助工廠建立各項工作規章及生產管理制度,培訓技術人員和工人掌握飛機修理製造技術。邵式平主席幾乎每個星期都要來招待所一兩次,和專家們見見面,關心、詢問並檢查所裡的接待工作,如有什麼問題和困難,都及時幫助解決。

兼任工人技術學校校長

   1951年8月間,邵式平在建廠委員會上指出:“發展工廠,必須培養技術工人,辦技術學校,我來兼校長,要馬上搞基建。”9月14日,中共江西省委作出關於創辦“江西省技術工人養成學校”的決定,在工廠附近徵收土地,新建臨時校舍約6400平方米。10月10日,江西省政府正式發佈指示,成立學校,由邵式平兼任校長,要求各專區做好招生工作,並按照分配的招生人數,配備幹部和教師。當年,技工學校共招收學生1336名,於1952年1月3日舉行開學典禮,邵式平出席開學典禮並講話。據技校第一、二期學員介紹,由於工廠生產任務繁忙,他們經過短期培訓後就陸續進廠。投入到飛機修理、零部件生產及整機制造的工作中。他們中的很多人成了技術骨幹,不少人成為中層幹部。後來,學校不斷髮展壯大,不僅為洪都也為全國航空工廠輸送了大批技術工人。      

出席慶祝大會並講話

   1954年7月3日下午5時15分,洪都自制的雅克-18型教練機(國內稱初教-5)由段祥祿、刁家平駕駛第一次升空,且升空情況良好。至7月11日共飛行了14個架次、13小時16分,完成了規定的全部試飛科目。經國家級試飛員黃肇濂對飛機進行飛行檢查後,於7月14日提交國家試飛委員會作最後審查。7月20日,國家試飛委員會作出書面結論:第一架初教-5飛機性能符合蘇聯資料及技術條件要求,可作空軍航校教練機之用,可以進行成批生產。初教-5的試製成功,揭開了新中國飛機制造史的第一頁,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由修理跨入到製造的新階段。為了慶祝這一成就,1954年7月26日,洪都在工廠試飛站隆重地舉行了第一架初教-5飛機制造成功慶祝大會。邵式平、白棟材等相繼講了話。

邵式平關心“洪都”創建二三事

  7月28日,新華社播發了題為《我國自制飛機成功》的新聞,轟動了全世界。8月1日,毛澤東主席親筆簽署了給洪都的嘉勉信,稱“這在建立我國的飛機制造業和增強國防力量上都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勉勵職工繼續努力,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進一步掌握技術和提高質量,保證完成正式生產任務。8月26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彭德懷批准同意初教-5飛機成批生產。毛主席的嘉勉信以及成批生產的批示,極大地鼓舞了全廠職工的生產熱情。工廠當年就生產初教-5飛機10架,交付部隊8架;1955年按計劃向部隊交付60架;至1958年共生產交付379架。

  1958年,洪都開始自行設計、製造初教-6飛機。1961年12月18日,洪都隆重召開初教-6飛機制造成功慶祝大會,邵式平又一次親臨大會並講話,與洪都人共享成功的喜悅。      

鏈接:“洪都”名稱沿革

   1951年4月23日,國家航空工業管理局通知南京空軍22廠遷至南昌,在南昌原國民黨空軍第二飛機制造廠舊址上新建飛機制造廠。工廠代號定為321廠。1952年12月10日,工廠改稱為第49613廠;1953年2月11日,又改稱為第320廠。1957年,工廠啟用“國營洪都機械廠第二廠”廠名:1985年11月14日,經航空工業部批准,廠名更改為航空工業部南昌飛機制造公司;1998年3月28日,改制組建中航工業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