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从未推崇愚民,正相反,他提倡让百姓脑子清醒起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道德经》从未推崇愚民,正相反,他提倡让百姓脑子清醒起来

赏析

大道是没有办法阐述的,不是那个能语言说的大道,道的名字是可以命名的,但又不能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的大道。

天地初开的时候是什么都没有的,万物之母,就是鸿蒙初开之后的有。所以经常忘我,处于无知无欲的状态,去观察大道,观察其中的天地宇宙的奥妙。

老子《道德经》从未推崇愚民,正相反,他提倡让百姓脑子清醒起来


经常在心中都有的状态去观察万事万物的边界。无和有,都出自于大道,是道的两种状态,非常玄妙,是万物万物天地宇宙的奥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道德经》从未推崇愚民,正相反,他提倡让百姓脑子清醒起来

赏析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丽是美丽,那么丑陋就显而易见。都知道善良是善良,那么邪恶也显而易见。

有和无是相互形成互相成就,困难和容易相反相成。长与短互相比较,高与下互相依靠,应与声互相和谐,互相合作。前与后互相跟随,这是大道永恒的迹象。

老子《道德经》从未推崇愚民,正相反,他提倡让百姓脑子清醒起来


所以圣人往往实行不言的教化,顺其自然,按照规律行事,万事万物兴起,而不首先提倡,生养万物,却不去占有,培育万物却不炫耀抢功劳,大业有成而不居功,就是因为不炫耀不抢功不居功,所以他的功业才不会消失。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道德经》从未推崇愚民,正相反,他提倡让百姓脑子清醒起来

赏析

不推崇贤能的名号让百姓不争夺不让难得的财物变得珍贵。老百姓也就不会去做强盗不炫耀财物不炫富,让老百姓的思想不困惑,不出现精神错乱。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是要让普通人的内心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状态,让他吃饱饭,但是不让他们去为了志向或者为了七情六欲与欲望奔走,锻炼他们的身体,让他们身体健康。经常让人民保持单纯与简单的欲望让那些奸诈像霍乱人心的人不敢随意生事。

老子《道德经》从未推崇愚民,正相反,他提倡让百姓脑子清醒起来

对《道德经》解读歪曲的人,会认为老子主张愚民, 其实不然。从他写的文章看来,他心里非常清楚社会一些乱象,其实是人心霍乱引起的,物欲横流,以金钱多寡作为衡量人成功的标志,那么肯定会引发社会的乱象,因为人一旦成为欲望的奴隶,去追求一些很难得到的东西,必然会陷入精神错乱。

所以老子在这一章的看法是应该让心态恢复平和,不被那些外界所宣传的欲望所引诱,而是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活,有自己的想法,达到一种无知无欲的状态去看自己到底需要什么,锻炼身体,好好吃饭,顺应规律做事,困难会迎刃而解。

老子《道德经》从未推崇愚民,正相反,他提倡让百姓脑子清醒起来

老子非常清楚许多人内心想要追求的东西,并不是自己本身想要追求的,而是外界洗脑所造成的,最后为了欲望奔走,成为了欲望的奴隶,但是最终也得不到什么,比如金钱,其实你成为富翁,难道就真的很了不起吗?

老子不仅不宣传愚民,不提倡愚民,他反而推崇让普通百姓脑子清醒,不要被外界所洗脑,成为欲望的奴隶。去探索宇宙万物的大道,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互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道德经》从未推崇愚民,正相反,他提倡让百姓脑子清醒起来

赏析

大道看起来仿佛是空虚的,空无一物,可是一旦使用起来会发现它无穷无尽,用之不竭。深奥啊,就好像万物不离其宗,这就是根本。

隐秘而玄妙啊,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若有若无。我不知道他是谁的孩子,好像诞生在天帝之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