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与宋清如:化进书信的浪漫,融入岁月的深情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朱生豪与宋清如:化进书信的浪漫,融入岁月的深情

朱生豪

朱生豪这个名字,或许大家比较陌生。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学名森豪,笔名朱朱、朱生等,生于1912年,死于1944年,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以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而闻名,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的人之一,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

在他短暂的32年生命里,他先后翻译莎剧31种,新中国成立前出版27种,部分散失。打破了英国牛津版按写作年代编排的次序,而分为喜剧、悲剧、史剧、杂剧4类编排,自成体系。

也许正是因为阅读了大量莎翁的作品,朱生豪给妻子宋清如的情书也吸引了大众的关注,字字句句都弥漫着满满的爱意,甜蜜又真挚。

他浪漫,专情,一生只爱一个人。

董卿曾经在《朗读者》表示,没读过朱生豪的情诗,人生太不完整。

朱生豪与宋清如:化进书信的浪漫,融入岁月的深情

相遇之前

1912年2月2日,朱生豪生于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父亲陆润,母亲朱佩霞。1917年入嘉兴开明初小读书,1921年毕业,得甲级第一名。

1929年,朱生豪从秀州中学毕业,并被秀中校长推荐保送杭州之江大学深造并享受奖学金待遇。大学二年级时他参加了“之江诗社”,他的才华深得教师及同学的称赞。

“之江诗社”的社长夏承焘老师评价他说:

“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聪明才力,在余师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1911年春,宋清如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西张栏杆桥日晖坝(今属张家港市凤凰镇安庆村)一户富豪家庭。

1932年进之江大学,1933年起即常在《现代》等多种文学刊物发表诗作,被誉为有“不下于冰心女士之才能”的女诗人。


朱生豪与宋清如:化进书信的浪漫,融入岁月的深情

宋清如

以诗为媒,相见恨晚

大四那年,朱生豪在“之江诗社”的活动中认识了小师妹宋清如。

宋清如出生于富裕人家,与朱生豪可谓“门不当户不对”,但她从小热爱诗歌,才华横溢,所以与朱生豪在诗词方面一拍即合。

在“之江诗社”的活动中,他们相识相知,以诗为媒,一段绵延一生的爱情故事就此开启。

书信传情,情真意切

1933年,朱生豪大学毕业,进入上海书局任职,参与编纂《英汉四周辞典》。与宋清如两人分隔两地,开始将近十年的异地恋,那时没有互联网、电话这些快捷方便的通讯工具,他们只能用书信传递情意。

1995年,宋清如整理了他的一部分书信,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书名为《寄在信封里的灵魂》。

朱生豪与宋清如:化进书信的浪漫,融入岁月的深情

寄在信封里的灵魂

2013年,他的后人将其书信整理为《朱生豪情书全集》,由青年出版社出版,收录朱生豪情书308封,全面展示了朱生豪当时写作的手迹和心迹。

朱生豪与宋清如:化进书信的浪漫,融入岁月的深情

朱生豪情书全集

朱生豪虽然外表内向腼腆、言语笨拙,写的情书却直白大胆,每一句都在表达自己对宋清如的喜欢

摘录几句供大家欣赏,注意收藏,单身狗可以学习!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这两天我很快活,而且骄傲。你这人,有点太不可怕。尤其是,一点也不莫名其妙。


这两天真是什么心思都没有,一点书也看不进,只是想你想你想你想你想你。


你当然是很好的,否则我怎会爱你?至少你是如此中我的意,使我不再希望有一个比你更好的人。你以为我这话是不是诚实的?我告诉你是的,我眷恋着唯一的你。


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


四年前,世界上还不曾有你,也可以说,还不曾有我。


我知道寂寞是深植在我们的根性里,然而如果我的生命已因你而蒙到了祝福的话,我希望你也不要想像你是寂寞的,因为我热望在你的心中占到一个最宝贵的位置。我不愿意有一天我们彼此都只化成了一个记忆,因为记忆无论如何美妙,总是已经过去已经疏远了的。你也许会不相信,我常常想像你是多么美好多么可爱,但实际见了你面的时候,你更比我的想像美好得多可爱得多。你不能说我这是说谎,因为如果不然的话,我满可以仅仅想忆你自足,而不必那样渴望着要看见你了。


我不要有新的希望,也不要有新的快乐,我只有一个希望,这希望就是你,我只有一个快乐,这快乐就是你。


让我以这垂朽的残生爱着你直到死去吧!你是世上最可爱的老太婆。


这里一切都是丑的,风雨,太阳,都丑,人也丑,我也丑得很。只有你是青天一样可爱。 如果你要为我祝福,祝我每夜做一个好梦吧,让每一个梦里有一个你。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这些文字,直接、坦率、热情、真挚,甚至有点肉麻,却一点都不显油腻,满满的都只是一个少年对心爱的姑娘最真诚最热烈的爱恋。

走入婚姻,柴米夫妻

在这样的书信往来中,他们的感情日渐深入,1942年,已过而立之年的二人终于决定走入婚姻殿堂。

1942年5月1日,朱生豪和宋清如在上海举办婚礼,一代词宗夏承焘为这对新婚夫妇题下八个大字:

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朱生豪与宋清如:化进书信的浪漫,融入岁月的深情

婚后,二人搬去宋清如位于常熟的家居住,在此后的岁月中,他继续从事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工作,沉浸在文学的世界中,至1942年底,他成功补译出《暴风雨》等9部喜剧。

1943年,朱生豪夫妇返回嘉兴定居。

宋清如则在他身边默默陪伴着他,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两人生活清贫,朱生豪宁愿贫穷至死,不愿为敌伪效劳,仅靠微薄稿费维持极困难的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宋清如还回去帮工挣钱贴补家用,她自己说道:

“ 他译莎,我烧饭。”

宋清如还是朱生豪的读者,朱生豪翻译出来的作品第一个就给她看,她还帮忙进行校对、整理、装订的工作

此时的他们,虽然生活清苦,但他们也是幸福的,相依相守便是最简单的幸福。

可惜幸福的日子是这样短暂。朱生豪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翻译,巨大的工作量压垮了他的身体,一直忍受着长期的病痛,体力日衰,1944年初,他带病译出《约翰王》《理查二世》《理查四世》等4部莎士比亚历史剧,4月写完《译者自叙》,编《莎翁年谱》,在勉强支撑着译出《亨利五世》第一,二幕后,他被确诊为肺结核,卧床不起。

12月,朱生豪病情日益严重,终在1944年12月26日抛下年轻的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儿子,含恨离开人间,年仅32岁。

至此,在相守短短两年后,年轻的夫妻便天人两隔。


朱生豪与宋清如:化进书信的浪漫,融入岁月的深情

朱生豪宋清如的雕塑

孤独坚守,完成他的遗愿

朱生豪去世后,宋清如只为两件事而活,朱生豪留下的未完成的译稿,和他们未长大的孩子。

她继续整理先生留下来的书稿,终于,1947年,朱生豪生前翻译的莎士比亚作品陆续出版,她也宽心不少。

但她依然孤独地活着,终生未嫁,她将余下的人生也都化入对朱生豪的无尽思念当中。她在朱生豪弟弟的帮助下,翻译完成了朱生豪未竟的莎剧,整理朱生豪生前的书信,集结出版《寄在信封里的灵魂》,出演电视剧《朱生豪》,还获得了第12届“飞天奖”的荣誉奖......

1997年,宋清如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

长达半个世纪的孤独相思,终于结束了。

他们也终于可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相守,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将他们分开。

朱生豪与宋清如:化进书信的浪漫,融入岁月的深情

晚年宋清如

朱生豪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二年,其中有十三年的时光他都爱着宋清如,离开人世前还在呼唤她的名字。

宋清如活了八十六岁,用了十三年的日子与他相爱,五十余年的时光孤独地思念他,为他的遗愿而努力活着。

他们将大半个人生都给了对方,爱一直都在,他们一直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就如朱生豪书信里写的那样:

我们都是世上多余的人,但至少我们对于彼此都是世界最重要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