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與宋清如:化進書信的浪漫,融入歲月的深情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義者


朱生豪與宋清如:化進書信的浪漫,融入歲月的深情

朱生豪

朱生豪這個名字,或許大家比較陌生。

朱生豪(1912年2月2日-1944年12月26日),名朱文森,又名文生,學名森豪,筆名朱朱、朱生等,生於1912年,死於1944年,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以翻譯莎士比亞作品而聞名,是中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較早的人之一,譯文質量和風格卓具特色,為國內外莎士比亞研究者所公認。

在他短暫的32年生命裡,他先後翻譯莎劇31種,新中國成立前出版27種,部分散失。打破了英國牛津版按寫作年代編排的次序,而分為喜劇、悲劇、史劇、雜劇4類編排,自成體系。

也許正是因為閱讀了大量莎翁的作品,朱生豪給妻子宋清如的情書也吸引了大眾的關注,字字句句都瀰漫著滿滿的愛意,甜蜜又真摯。

他浪漫,專情,一生只愛一個人。

董卿曾經在《朗讀者》表示,沒讀過朱生豪的情詩,人生太不完整。

朱生豪與宋清如:化進書信的浪漫,融入歲月的深情

相遇之前

1912年2月2日,朱生豪生於一個破落的商人家庭。父親陸潤,母親朱佩霞。1917年入嘉興開明初小讀書,1921年畢業,得甲級第一名。

1929年,朱生豪從秀州中學畢業,並被秀中校長推薦保送杭州之江大學深造並享受獎學金待遇。大學二年級時他參加了“之江詩社”,他的才華深得教師及同學的稱讚。

“之江詩社”的社長夏承燾老師評價他說:

“閱朱生豪唐詩人短論七則,多前人未發之論,爽利無比。聰明才力,在餘師友間,不當以學生視之。其人今年才二十歲,淵默若處子,輕易不發一言。聞英文甚深,之江辦學數十年,恐無此不易之才也。”

1911年春,宋清如出生於江蘇省常熟縣西張欄杆橋日暉壩(今屬張家港市鳳凰鎮安慶村)一戶富豪家庭。

1932年進之江大學,1933年起即常在《現代》等多種文學刊物發表詩作,被譽為有“不下於冰心女士之才能”的女詩人。


朱生豪與宋清如:化進書信的浪漫,融入歲月的深情

宋清如

以詩為媒,相見恨晚

大四那年,朱生豪在“之江詩社”的活動中認識了小師妹宋清如。

宋清如出生於富裕人家,與朱生豪可謂“門不當戶不對”,但她從小熱愛詩歌,才華橫溢,所以與朱生豪在詩詞方面一拍即合。

在“之江詩社”的活動中,他們相識相知,以詩為媒,一段綿延一生的愛情故事就此開啟。

書信傳情,情真意切

1933年,朱生豪大學畢業,進入上海書局任職,參與編纂《英漢四周辭典》。與宋清如兩人分隔兩地,開始將近十年的異地戀,那時沒有互聯網、電話這些快捷方便的通訊工具,他們只能用書信傳遞情意。

1995年,宋清如整理了他的一部分書信,由東方出版社出版,書名為《寄在信封裡的靈魂》。

朱生豪與宋清如:化進書信的浪漫,融入歲月的深情

寄在信封裡的靈魂

2013年,他的後人將其書信整理為《朱生豪情書全集》,由青年出版社出版,收錄朱生豪情書308封,全面展示了朱生豪當時寫作的手跡和心跡。

朱生豪與宋清如:化進書信的浪漫,融入歲月的深情

朱生豪情書全集

朱生豪雖然外表內向靦腆、言語笨拙,寫的情書卻直白大膽,每一句都在表達自己對宋清如的喜歡

摘錄幾句供大家欣賞,注意收藏,單身狗可以學習!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這兩天我很快活,而且驕傲。你這人,有點太不可怕。尤其是,一點也不莫名其妙。


這兩天真是什麼心思都沒有,一點書也看不進,只是想你想你想你想你想你。


你當然是很好的,否則我怎會愛你?至少你是如此中我的意,使我不再希望有一個比你更好的人。你以為我這話是不是誠實的?我告訴你是的,我眷戀著唯一的你。


我想要在茅亭裡看雨、假山邊看螞蟻,看蝴蝶戀愛,看蜘蛛結網,看水,看船,看雲,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覺。


四年前,世界上還不曾有你,也可以說,還不曾有我。


我知道寂寞是深植在我們的根性裡,然而如果我的生命已因你而蒙到了祝福的話,我希望你也不要想像你是寂寞的,因為我熱望在你的心中佔到一個最寶貴的位置。我不願意有一天我們彼此都只化成了一個記憶,因為記憶無論如何美妙,總是已經過去已經疏遠了的。你也許會不相信,我常常想像你是多麼美好多麼可愛,但實際見了你面的時候,你更比我的想像美好得多可愛得多。你不能說我這是說謊,因為如果不然的話,我滿可以僅僅想憶你自足,而不必那樣渴望著要看見你了。


我不要有新的希望,也不要有新的快樂,我只有一個希望,這希望就是你,我只有一個快樂,這快樂就是你。


讓我以這垂朽的殘生愛著你直到死去吧!你是世上最可愛的老太婆。


這裡一切都是醜的,風雨,太陽,都醜,人也醜,我也醜得很。只有你是青天一樣可愛。 如果你要為我祝福,祝我每夜做一個好夢吧,讓每一個夢裡有一個你。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義者。

這些文字,直接、坦率、熱情、真摯,甚至有點肉麻,卻一點都不顯油膩,滿滿的都只是一個少年對心愛的姑娘最真誠最熱烈的愛戀。

走入婚姻,柴米夫妻

在這樣的書信往來中,他們的感情日漸深入,1942年,已過而立之年的二人終於決定走入婚姻殿堂。

1942年5月1日,朱生豪和宋清如在上海舉辦婚禮,一代詞宗夏承燾為這對新婚夫婦題下八個大字:

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朱生豪與宋清如:化進書信的浪漫,融入歲月的深情

婚後,二人搬去宋清如位於常熟的家居住,在此後的歲月中,他繼續從事莎士比亞戲劇的翻譯工作,沉浸在文學的世界中,至1942年底,他成功補譯出《暴風雨》等9部喜劇。

1943年,朱生豪夫婦返回嘉興定居。

宋清如則在他身邊默默陪伴著他,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兩人生活清貧,朱生豪寧願貧窮至死,不願為敵偽效勞,僅靠微薄稿費維持極困難的生活,最困難的時候宋清如還回去幫工掙錢貼補家用,她自己說道:

“ 他譯莎,我燒飯。”

宋清如還是朱生豪的讀者,朱生豪翻譯出來的作品第一個就給她看,她還幫忙進行校對、整理、裝訂的工作

此時的他們,雖然生活清苦,但他們也是幸福的,相依相守便是最簡單的幸福。

可惜幸福的日子是這樣短暫。朱生豪在艱苦的環境下堅持翻譯,巨大的工作量壓垮了他的身體,一直忍受著長期的病痛,體力日衰,1944年初,他帶病譯出《約翰王》《理查二世》《理查四世》等4部莎士比亞歷史劇,4月寫完《譯者自敘》,編《莎翁年譜》,在勉強支撐著譯出《亨利五世》第一,二幕後,他被確診為肺結核,臥床不起。

12月,朱生豪病情日益嚴重,終在1944年12月26日拋下年輕的妻子和剛滿週歲的兒子,含恨離開人間,年僅32歲。

至此,在相守短短兩年後,年輕的夫妻便天人兩隔。


朱生豪與宋清如:化進書信的浪漫,融入歲月的深情

朱生豪宋清如的雕塑

孤獨堅守,完成他的遺願

朱生豪去世後,宋清如只為兩件事而活,朱生豪留下的未完成的譯稿,和他們未長大的孩子。

她繼續整理先生留下來的書稿,終於,1947年,朱生豪生前翻譯的莎士比亞作品陸續出版,她也寬心不少。

但她依然孤獨地活著,終生未嫁,她將餘下的人生也都化入對朱生豪的無盡思念當中。她在朱生豪弟弟的幫助下,翻譯完成了朱生豪未竟的莎劇,整理朱生豪生前的書信,集結出版《寄在信封裡的靈魂》,出演電視劇《朱生豪》,還獲得了第12屆“飛天獎”的榮譽獎......

1997年,宋清如突發心臟病,猝然離世。

長達半個世紀的孤獨相思,終於結束了。

他們也終於可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相守,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將他們分開。

朱生豪與宋清如:化進書信的浪漫,融入歲月的深情

晚年宋清如

朱生豪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二年,其中有十三年的時光他都愛著宋清如,離開人世前還在呼喚她的名字。

宋清如活了八十六歲,用了十三年的日子與他相愛,五十餘年的時光孤獨地思念他,為他的遺願而努力活著。

他們將大半個人生都給了對方,愛一直都在,他們一直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就如朱生豪書信裡寫的那樣:

我們都是世上多餘的人,但至少我們對於彼此都是世界最重要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