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寶別人打不還手,教也沒用,怎麼辦?

給我留個用戶


每個孩子生活環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性格,有些天生厲害,自己一點氣也不受,有些孩子卻是唯唯諾諾,捱打以後也不敢告訴家長,更不敢還手,自己受氣不說,對以後的成長也會有影響。這個時候作為家長就會十分緊張,不知道孩子被打不知道還手怎麼辦?

孩子被打不知道還手怎麼辦

孩子被打不還手與家庭的教育也是分不開的。如果孩子的父母平時就對他大呼小叫的,還不讓孩子反抗,稍微一不聽話,就是拳打腳踢。讓他沒有足夠的自我意識,就會認為自己就應該受到這樣的待遇,別人欺負他的時候也不會做出反抗,很容易造成孩子以後的懦弱性格。

很多父母會認為,跟孩子聊被人欺負的話題很尷尬,所以一般都不會跟孩子討論。其實不聊也容易造成孩子對"被欺負"沒有概念,那發生被打的事情後也不知道怎樣去回應。所以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進行趣味性的情景模擬,讓爸爸演壞孩子,去故意欺負他,看看孩子的反應,而媽媽可以在旁邊做孩子的軍師,引領他做出正確的回擊。

孩子被打後家長需要做些什麼

要讓孩子知道,遇到被打的情況,媽媽是不能出手替你去打人的。只有孩子自己親身體驗、親身經歷了這個過程,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才不會不知所措。

告訴孩子,面對小朋友打過來的小巴掌時,不妨試一試迅速抓住對方的手,這樣對方就不能動了,不能動就打不了人了,抓住對方手腕的同時要告訴這位小朋友:"你不能打人,打人不是好孩子"。

要讓孩子知道,被打時以牙還牙的方式一定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我們僅僅是抓住對方小朋友的手腕,而不是還手,這並不是軟弱可欺,更不是懦弱,而是懂禮貌、懂謙讓、懂得解決問題的行為。

在孩子被打以後,本身他的情緒會很失落,此時如果家長再指責孩子,就會讓心情更難過,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就不會再告訴父母。發生這種情況需要家長學會用正確的方法面對,這樣會對孩子成長有利,也可以樹立他們自立自強的信心。

閒暇時間可以利用手機教寶寶學漢字哦!推薦一款幼兒識字軟件【貓小帥識字】,課程以冒險故事為主,寶寶使用時有一種聽人講故事的體驗,不僅可以培養寶寶的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各種小遊戲作為複習環節,可重複學習,加深寶寶的記憶,讓孩子開心地學習漢字。擔心寶寶眼睛的家長也可在設置中設置學習休息時間。

更多孕產、育兒的資訊可以關注一下【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九月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不願意自己的孩子被人家欺負,而且都在回家教一些孩子,幫別人打,你怎麼還回來的技巧怎麼打回來的技巧。

其實有這樣的心理大家都很正常,畢竟是自己的孩子嘛,可能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就不會有這樣的心理了。

發生這樣的事情了,多半從幾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一、你仔細回憶一下!家裡是否有一位比較強勢的家長在帶孩子。

比如說是父親啦,因為父親,一般都充當比較嚴厲的角色。如果父親在孩子無論什麼原因的情況下,都會劈頭蓋臉的批評孩子。這樣就會長期導致孩子自己內心的感情,難以表達出來。就算是表達出來,也被父親的這種角色強勢的角色給壓制下去。時間一久就形成了習慣。

二、是否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

比如說吃飯的時候要洗手,一旦不洗手就會受批評。比如說吃飯的時候不能看電視,如果一看了就會責怪他。比如說跟其他小朋友在玩的時候不分享,一旦不分享就會責怪他。

正是這種日積月累的責怪,小朋友就會形成乖乖女或乖乖男。這樣子就會沒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就算別人打他,他也不會還手。

三、有些事情不要急,慢慢來。

孩子是自己的,學校和社會只是順帶教育。主要是家庭。發生這樣的事情多跟寶寶溝通。

沒有多跟他溝通這個辦法才是可行的,多問問他在學校怎麼樣呀,在路上有沒有碰到其他的小朋友呀,今天跟誰玩了呀,在這個基礎上一定要注意多觀察。

其實被打之後不還手這樣的心理,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會影響他的人格發展。比如說打孩子的吧,他會一直到社會上欺負別人,比如說被打了之後,如果不進行正確的引導,會一直被人家打。


創業小妖怪


親愛的父母,我也是一個3歲2個月男孩的媽媽,相信你跟我一樣,也在被此時又淘氣又可愛的小神獸“折磨”得夠嗆,尤其受疫情所困,孩子不能上幼兒園,我還得在家辦公,有時候真的被氣得不輕,不過我不贊同你所做的“打”,也不同意你所言的“教也沒用”,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第一,3歲寶寶的調皮是他自主性與獨立能力發展的結果

孩子到了3歲,最明顯的進步是什麼?行動自如、語言流暢,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超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們一下子能做很多事,但也有很多事不是他們的能力所及,卻仍想去嘗試。比如他看到爸爸在跑步,覺得特別好玩,也躍躍欲試,即使家人提醒他速度快很危險,他仍然覺得自己試試,只要真的摔了,才會知道“哦,這個不是我的玩具,有點危險,下次我不玩了!”

第二,孩子的思維特點決定了不能完全聽懂父母的語言

這個階段的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處於直覺行動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兩個階段的交叉處,什麼意思呢?一方面,孩子的思維是依靠自己的行動完成的,他必須採取行動才能進行思維,比如你問他“你會自己穿鞋嗎?”孩子可能不會馬上回答你,而是把穿好的拖鞋先脫了再穿上,來證明自己會穿鞋。另一方面,孩子只能理解一些有具體形象的例子,對於抽象的內容無法理解,所以我們在跟老師進行語言表述時,一定要簡單、形象,能讓孩子接受,比如父母在教會孩子要講衛生時,如果僅僅說“我們每天都要刷牙”是不夠的,我們可以藉助教育孩子刷牙的繪本說“小熊哈利不刷牙,結果所有的牙齒都掉光了,我們也要這樣嗎?”孩子腦海中馬上會浮現出哈利牙齒掉光什麼好吃的都吃不了的畫面,然後乖乖刷牙了。

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1.在安全範圍內,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間

親愛的父母,要知道孩子在動手探索的過程,也是他的小腦袋在高速運轉變聰明的好機會呀!多給他嘗試的機會,他能發現更多的秘密,也能探索到事物的邊界。

2.多用簡單、明確、形象的語言跟孩子對話

有時候不是孩子聽不懂,而是我們不會說,多一點耐心,多花點心思找到孩子能接受的語言風格,會發現很孩子的對話還挺有意思的!

希望能幫助到你!


尋尋媽


我家二寶在家裡簡直就是一個魔王,出門看到和她差不多大的孩子不和人家玩怕捱揍,她也是快三週歲了,別人靠近她就害怕的要哭。

我家老大從小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三歲左右出去遊樂場玩也動手打過別人害的我每次出門前都告誡她不能動手打人,現在老大七歲了有點太乖啦!我就後悔當初不該每次出門都說不許打別人,搞得現在一年級有什麼事情都不敢表態。

所以說孩子的性格是會變化的,如果別人打寶寶,寶寶不還手,你多說幾次慢慢的寶寶就會還手啦!不要擔心哈,看好孩子不被打,和睦相處才是王道哈!


努力奮鬥的年紀


用視頻回答您吧,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857b90e3e0c4b0c80fe930a0554ae12\

小阿潔的美好生活


我是個男人,但是我親自帶大了兩個小孩,大的六歲,小的三歲。

我可感覺你心裡不一定是想教他還手大人,你更想教他的是如何保護自己吧。

我從來沒有叫我孩子說有人打你的時候要怎麼還手,我一直努力的教他怎樣做能更好的保護自己,給他講過很多關於保護自己的故事。但是沒有看到太多明顯的改變。

慢慢老大長大,見到有大孩子欺負二寶的時候,他會第一時間找出來,保護二寶,令我意想不到。我就知道他是會保護自己的。


dycyh


關於孩子被打。這種情況也要區別對待。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他們其實分不清打和摸,有時候他們這樣做,只是好玩或者想要和你家寶貝玩,這個時候,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分辨,教會孩子愛心和包容;如果是年齡相當甚至更大孩子,出現的故意攻擊行為,就要區別對待了。具體如下

如果是年齡較小的,就是無意或者好玩的,可以引導寶貝與這個小朋友溝通:“弟弟是不是想要摸摸姐姐啊,姐姐可以和弟弟握握手”之類的,加以引導。

如果是同齡或者年齡較大的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可以告訴孩子,如果大人在身邊,可以大聲說:“你不要再打我了,我很不喜歡。”如果這個孩子還是這樣,還可以尋求大人的幫助。當然也可以給孩子講,對於他人的攻擊行為,即使自己不動手,也要保護好自己,用手臂去阻擋他人的進攻,儘快找到大人幫忙。


蔣珠珠的生活


我覺得你首先從出發點就錯了,別人打你家孩子必須要打回去嗎?難道沒有其他解決方式了?我覺得在孩子性格形成重要時候家長教育方式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誰打你你打誰,久而久之肯定會使孩子脾氣變得暴躁。首先你應該瞭解其他孩子為什麼要打你家孩子。是不是你家孩子也有錯,畢竟孩子不可能無緣無故去打一個人。都瞭解清楚,作為家長試著教導一些簡單的人際交往。比如誰欺負你家孩子可以把他請過來,幫助你家孩子建立友誼。而不是強迫他誰打你你打誰這種思想。咱們大人都知道現在社會是法制社會,打架起不到任何作用。所以從小應該培養孩子的情商。一個人厲害並不是他打架有多厲害,而是他的內心強大,會解決矛盾。希望可以幫到你。



軍哥12558


教他告狀算了,總不能白被欺負啊


歐德普


這樣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內向的性格,平時很少和外面接觸,導致孩子的膽子太小了,要改變孩子的性格。

首先,要讓孩子多接觸外面的世界,讓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裡能應付自如,不再害怕。

其次,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最後,讓孩子建立是非觀念,對不合理的行為和要求說“不”。

平時不要過度地保護孩子,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這樣的孩子才會有主見,不會過度地依賴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