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万元额度秒变7500元!多家银行被诉信用卡无征兆降额

“我刚还完信用卡,下一分钟额度就从3.8万元降至7500元。”说起近期的遭遇,周晖(化名)还是愤愤不平。他发起投诉要求恢复额度,10天(自然日)后依然没有解决。

这并不是孤例。据不完全统计,仅在黑猫投诉一家平台上,今年2月至今,已有数百位持卡人反映信用卡被无征兆降额。统计了前200条信息,发现投诉集中在浦发、中信、平安三家银行。

对此,三家银行均表示,降额与疫情期无关,是持卡人自身用卡问题导致的,比如在他行有逾期或频繁在房地产等商户交易,会有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嫌疑。

多行亦表示,额度调整由系统实时判定。业内人士认为,信用卡被降额大概率是持卡人用卡不规范所致,不排除被“误伤”的可能。

此外,部分银行前期发卡激进,坏账上升,或也是收缩额度的一个原因。

3.8万元额度秒变7500元

浦发、中信、平安等行数百位持卡人反映疫情期间被降额

周晖3月13日在黑猫投诉平台称,用浦发信用卡超过一年,账单每个月按时还,从没有过最低还款。疫情期间账单3.6万元,还款后在没有短信或电话通知的情况下,额度从3.8万元直降到7500元。

3月16日,他补充称,“平常浦发银行工作人员打电话邀请办理分期或者万用金等业务,说和银行加深合作关系,以后有需要了银行也会帮助我们的。现在因为疫情,资金上也有困难,银行却只以‘综合评分不足’(为由)直接降额,甚至没有给用户一点知情权。”

记者3月22日联系到周晖时,他和银行间的协商仍没有结果。“银行打来过一次电话,解释说是我的卡综合评分不足,暂时不能提,最少要等6个月以后才解决。”

他对此表示不解,自己并非每个月账单都有3.6万元这么高,这次是因为春节前置备年货,外加买了1万多元的建材材料。周晖说道,自己从事的工作和建材业有关,但以往买材料很少用信用卡,因为通常都付不了,交易会受限。他习惯用储蓄卡的资金结算,信用卡在商场消费时使用居多。

降额对周晖用卡产生较大影响。“现在疫情期间工资没进账,资金本来就紧张,我希望银行能尽快恢复额度。”

与周晖的遭遇相似,很多人的信用卡都出现过被降额的情况。刘雨(化名)也是浦发银行的信用卡用户,他2月初在黑猫平台投诉称,“由于在疫情期间没有稳定收入,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在未提早通知的情况下突然降额3万元,严重影响本人资金周转。本人已使用浦发银行信用卡超过5年,一直未有失信行为,均正常使用全额还款,望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恢复正常额度。”据平台显示,1天后,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回复,已与投诉人达成一致。

称自己遭遇了无辜降额的还有李月(化名),“疫情期间,响应国家号召不能开店上班,可是中信信用卡却给降额了,使用六年,信用良好,从3.34万元直接降到1.02万元,而且是刚还进去就给降额了,这是雪上加霜!要求中信信用卡给予恢复额度。”该投诉发起约1小时后,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回复称,客户问题已转接跟进,请知悉。

也有一些投诉在一周后仍未显示被解决。郭琦(化名)3月13日投诉称,将平安银行信用卡欠款还了后秒收到降额通知,额度从1万元降成3000元,之前没有收到任何通知消息。“本人从激活该信用卡后按时还款,没有一次逾期还款,经常还是提前还款, 好歹也提前告知。要求平安银行信用卡恢复额度。”目前该投诉进度显示仍为“商家处理中”。

银行回应:降额与疫情无关

系统自动审核用户还款、消费商户类型等 在他行有逾期亦影响综合评分

针对上述投诉,记者分别致电浦发、中信、平安三家银行信用卡中心了解情况。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员介绍,该行信用卡的额度调整,是系统根据用户以往用卡、还款情况和征信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如果综合评分不足,系统就会对卡片额度进行相应调整,和疫情期间用户收入多寡无关,用卡频率偏低也“不一定”会影响额度。

降额后还可恢复。该客服人员称,建议用户保持多元化消费,比如在商场、超市、餐饮、娱乐等日常生活场景中尽可能多用,同时保持良好还款,不要出现逾期。对于调整频率,该客服人员表示,系统会根据上述几个参数随时自动审核,达到标准就自动降了。

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客服人员称,该行也是由系统24小时实时监控测评,会根据持卡消费、还款情况、资信等综合评估,一旦综合评分不足或有风险,系统会自动采取风险管控措施,可能会降额或停卡。对于满足了几个参数,评分是否会实时上升并恢复额度,其表示“不能确定”。

因为个人征信信息在央行和银行间联网可查,浦发银行信用卡客服中心人士还提到,如果查到用户在他行有逾期,也可能会影响用户卡片综合评分,进而被降额。

该人士还详解了用卡不规范的情形,其中包括用于买房、投资股票等。“信用卡领用协议中明确说明,信用卡只能用于个人的一些日常交易,不能用投资、生产、经营或者批发类的交易。商户都有行业代码,如果客户自己家装修,偶尔一两个月这类商户消费,我们可以理解,但如果连续这样消费,我们就会给用户发短信提示,还没有改正的话,银行就可能会适当降低部分额度。”该人士强调,银行会通过短信等方式对用户进行用卡教育,有些用户或没有留意。

对于降额后用户提出恢复额度的诉求,该人士进一步称,用户如果反馈,银行会让对方提供几笔疑似异常交易的凭证,然后反馈到后台,审核通过的话,用户可再尝试申请恢复额度。该人士称,用卡不规范、整体负债高、征信有“污点”等都可能导致用户卡片综合评分下降,每个客户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业内分析:银行有权利调整用户升降额度

降额多由不规范用卡导致,“误伤”概率偏小

银行通过系统综合评分给用户降额是否合理?会不会有“误伤”可能?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表示,银行有权利调整用户额度,包括增加和减少。如果信用卡资金有确切迹象是流入楼市、股市、资金盘、理财等,可以判断是违规,银行对应可采取降额甚至封卡处理。反过来想,有用户在618、双11等节点信用卡会被临时提额,也是和过去一段时间用卡频率、额度、场景、资金流向等有关。

事实上,个人信用卡不得用于购房、投资等已不是新规。监管早在2012年《中国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就明确,商业银行个人信用卡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等非消费领域,也不能用于帮助他人或企业贷款等。

2019年8月,北京银保监局下发《关于加强银行卡风险防控的监管意见》,要求辖内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信用卡大额透支和现金分期业务的资金流向监控。建行、农行、兴业、招商、平安、光大等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公告,明确对房地产类商户刷卡的限制,其中涉及购房、中介、租房、物业等多项业务。

在信用卡资深研究人士看来,降额是否合理,应从用户使用习惯和银行风控规则判断,正常消费很少被降额,存在误伤的可能性,假设一个用户群体(如武汉地区持卡人)普遍被降额,那就是不合理的。

3.8万元额度秒变7500元!多家银行被诉信用卡无征兆降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