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哪些?

老人与孩子


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一个生理方面的,一个是心理方面的。

一、 生理方面

1、 视觉变化

老年人视力的退行性变化一般是很明显的,老花眼的发生与发展与年龄的关系很大,一般在45岁以后就会出现,不过也有个体差异的问题,比如有很少数的人六、七十岁以后还可以不戴老花镜。

2、 听觉变化

老年人的听觉变化比视觉变化更为普遍,我国70%左右的老年人都有听力减弱的现象。

3、 味觉变化

感觉味道是因为味蕾,成年人大约有1万个味蕾,45岁以后逐渐萎缩,数量也减少。到了老年味觉因为味蕾数量的大量减少而变得迟钝。

4、 嗅觉变化

嗅觉对人类的影响不如视听觉那么大,但对于生存也是至关重要。进入了老年,鼻子的嗅觉功能会逐渐减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嗅觉纤维会萎缩和减少,严重的甚至会丧失嗅觉功能。

二、 心理方面

1、老年人在退休或者不参加劳动后,由于角色、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会出现相应的心理变化:性情变化明细,闷闷不乐、好猜疑、行为重复、偏见、失眠等。

2、子女不在身边的会让老年人的内心感受到寂寞孤单、神情落寞、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会产生一种失落感。

3、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经常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原来很简单的事,现在可能费半天劲也弄不好,会觉得自己年老无用,很容易由此产生自卑感。

当然了,如果老年人能以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已经变老的现实,调整好心态,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调整好膳食,保证睡眠,很多问题自然就不是问题了,最后,祝愿所有的老人都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安度晚年!


朱九十


心理学的概念里,老年期是指60岁至衰亡的这段时期,按联合国的规定,60岁或65岁为老年期的起点。老年期总要涉及“老化”和“衰老”两个概念。

老化通俗的来说就是生命体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功能减退的变化。

衰老主要针对老化过程中的结果,如体能失调、记忆力减退、心智迟钝等‘’我重点回答老年人心理上的变化和需要吧,生理上的变化还是专业的医生更有发言权。

老年人心理方面的衰老主要有:

1、视觉减退。

2、听觉减退。

3、味觉嗅觉和触觉迟钝。

4、记忆力减退。

5、智力减退。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不安全感。老年人的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保障两个方面。

  2. 孤独感。老年人的孤独是较为普遍的。

  3. 适应性差。老年人不再容易适应新环境。

  4. 思维固化,趋于保守,不再喜欢接受新事物。

  5. 总爱回忆往事。因为老年时期很多老人不再主动学习,主动和社会接轨,所以只能在回忆往事时找到价值感。

要想给老人更好的老年生活,就得多关注老年人的感受,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给予老人关怀。

  1. 多和老人相处、多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说话、让老人了解更多关于老年人生活的快乐选项。让他们接受老年是人生必经的阶段,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2. 带老人外出活动、游玩。让老人多与自然接触,多与社会接触。

  3. 鼓励老人转换社会角色。参加老年热的积极正向的组织,找到价值感,保持高自尊。

  4. 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老人有事可做。

多给老人家庭的温暖,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老一辈传下的古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孝顺父母、关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快乐幸福就会减少疾病的困扰,转念过来,老人身体健康,是子女最大的福气。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幸福快乐!

祝老人们有子女儿孙孝顺,老有所乐。


圆圆心理


人们的潜意识里七十岁以上的人,是实实在在的老人了,八十岁以上可称为老小孩了。

具体一点,我们来分析一下八十岁以上老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话诠释。

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从外表看巳是阳气晦暗,有风吹欲倒之嫌疑。内在生理器官就象用旧了的手风琴一样奏不出优美的和弦,肺部象是用旧的风箱,有气无力,性腺退化老朽,已是沒弹性的橡皮。心理方面,神经很脆弱,脑力很吃力,固守成规,固执己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有些老人在儿女面前低声下气,总觉得亏欠儿女,虽然毫不亏欠;在老了不中用了的思想作怪下,在生怕失扶的恐惧中,在自觉时日无多的恐惧中,责怪着自己没有给儿女创造更多金钱财富,内疚越加深重,因此,为了惩罚自己,会没底线地容忍不孝子的欺凌……

总之,人老了,自认是儿女负担的老人不占少数,在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的时不时被病痛折磨的日子里,常常恐惧死神的来临,恐惧自己走后,儿女们会不会遭遇难处……

结束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漠北的枫叶


您好!我来回答您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帮到您。

老年人生理特征

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境

1.形态的老化

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离休或退休,必然带来社会角色的改变。进入老年后,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都进入衰退阶段,这必将引起心身一系列变化。

2.感觉器官功能下降

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

3.神经运动机能缓慢

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4.记忆减退

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事记忆尚好。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

老年人心理特征

1、感知衰退:随着年龄增长,感知觉的适应性变化最明显。表现为视力明显减退,出现所谓的“老花眼”;听力下降,尤以70岁以后明显;味觉、嗅觉、皮肤觉在60岁以后都有明显下降。

2.记忆衰退: 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均减退。

3.思维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质量和脑细胞数减少,萎缩,思维迟缓迟钝。

4.智力变化:受许多因素如教育水平、某些生活经历、生活环境等影响,智力也不同程度下降。

5、情绪情感变化:老年人由社会人变成自由人,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短期内可能不适应,情绪易变而不一定外露,随之而带来情绪上的变化,表现为

消沉、郁闷、烦躁等。

6、人格行为变化: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健康,经济保障两方面。由于权势的失落而诱发的孤独感;由于子女关心照顾的较少,或失去配偶等因素而导致的孤独和苦楚。适应性差对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趋于被动,依恋已有的习惯对新环境很难适应,拘泥刻板,速度减退,趋于保守,会产生多疑、依赖、易激动的情况。

03、老年人性格特征性格是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事物和对整个生活环境所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在进入老龄阶段,人的生理活动逐步趋向衰退。多数人在青少年时期意气风发,活泼向上的性格特点,到了老年几乎已完全消失,而代之以低沉、缓慢、沉默、冷淡的性格。人的性格,一般是随着身体发育的成熟,而相应地成熟、固定下来的。老年人由于经历复杂,经验更丰富,因此性格特点也就更加突出。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有四种年龄标准,即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地位年龄和人际关系年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