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国式礼貌"早已被摒弃,很多家长还在逼迫孩子,有不如无

我们中国是比较注重礼仪的一个国家,大部分家庭的家长从小就会培养孩子的文明礼貌。

尤其是逢年过节亲戚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是考验自家孩子优不优秀的关键时刻。

如果表现好了那么家长会非常有面子,孩子表现不好则会遭到责骂,这样对于孩子"强迫式"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煎熬。

其实,孩子们之间适当的谦虚有礼貌即可,如果过分的在意形式,不仅让孩子感到反感,同时也会让人感到虚伪、冷漠。

闺蜜前一阵子跟我视频聊天的时候,跟我倾诉了最近她家的烦心事。

原来,前一阵子闺蜜的小外甥来她家小住了一段时间,闺蜜想着自家孩子和小外甥的年纪差不多。

为了让孩子彰显主人风范,闺蜜特地和孩子交代,让他事事都让着弟弟。

闺蜜的儿子刚开始答应的还挺痛快的,可是到了实行的时候就显得不情不愿,有几次还流露出了埋怨的情绪,为此闺蜜还把孩子则骂了一顿。

这些

就这样闺蜜的小外甥在他家住的这段时间里,好吃好喝的基本上都是他优先,可是等他走了以后,闺蜜的儿子却性情大变。

不仅不像从前那样爱说爱笑了,反而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这样闺蜜很着急,觉得和孩子之间有了隔阂。

其实归根到底都是闺蜜过于讲究形式,对于孩子来说讲文明、懂礼貌是好事,可是过于的追求"中国式礼貌",孩子很容易就会对此反感,甚至和亲人的关系因此生疏。

对于有一些不再合时宜的礼貌早就应该摒弃,主要有以下5点供您参考

1.一味地和别人比较

相信很多孩子都会反感父母,总是拿"别人家孩子"和自己相比较,大多数时间是拿自家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相比较,

尤其是会说:"你看人家谁谁谁的孩子,多懂礼貌,你再看看你"。

家长的本意是想让孩子把别人当做榜样,可是孩子在这样的比较当中只会更加反感学习这些所谓的礼貌。

这些

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如果家长总是过度的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攀比,用自家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相比较,只会一味的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2.过分谦虚礼让

让孩子谦虚是好事情,有很多家长从小就会教育孩子在外面一定要谦虚。

就是当别人夸奖自己的时候,要极力的否认不要让人家觉得骄傲,可是过分的谦虚就会让这样的情况产生反面的影响。

当别人夸奖自己的时候,明明自己心里边很开心,但是嘴上却说:"没有,没有"。

对于自己来说可能是有礼貌的一种表现,可是对于别人来说,过分的谦虚其实就是虚伪。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过分谦虚如果真的是自己的优点大方承认,那么在别人看来可能也是一种魄力。

这些

3.强迫孩子招呼陌生的长辈

家里的亲戚朋友一般是逢年过节才会有机会聚在一起的,尤其是一些亲戚都在老家孩子们不认识非常的正常,有些孩子的性格比较直。

对于自己不认识的人不想说过多的话,在孩子的心里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现象。

可是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彰显自家的礼貌和风范,就会

强迫孩子招呼陌生长辈,有时甚至主动让孩子自己去想应该怎样称呼;

如果孩子一旦紧张忘记,不仅在众人面前出丑事后还要遭到家长的一番教训,一旦有这样的情况,就会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4.别人道歉就得接受,不能斤斤计较

对于中国式礼貌当中还有一种是让人比较反感,就是和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当别人道歉了自己就必须接受,不然就会被认为是小气不懂礼貌。

其实真正的道歉应该是求得对方心里的原谅,如果只是一句简单的道歉,并没有真心实意。

那么这样的道歉其实也只是表面功夫而已,所以与其我们教孩子假慈悲,不如让孩子感受真性情。

这些

5.随时让孩子展示才艺

现在很多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会让孩子学习几样才艺,这类的父母大多认为技多不压身,想让孩子更加的优秀。

可是有一些父母却拿着孩子所学的才艺,当做一种活跃气氛的办法。

在过节过年的时候,会让孩子当着全家人的面表演才艺,即使有的孩子不愿意家长也会强迫孩子进行表演,不然就给孩子扣上"不礼貌"的帽子。

这些

其实有些中国式的礼貌真的非常没有必要,不但不能提升孩子的自身价值,反而让孩子对于其他一些必要的礼貌也产生反感。

同时如果家长一味的强迫孩子做一些孩子不愿意干的事情,甚至会引发孩子的社交恐惧症。

为了孩子的成长更加顺利,家长还是要以尊重孩子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