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入境航班分流,為何“擴圍”12條路線?

昨日零時起,所有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被分流至指定的12個第一入境點入境。

根據民航局發佈的兩批公告,這12個機場分別是天津、呼和浩特、太原以及上海浦東、石家莊、濟南、青島、南京、瀋陽、大連、鄭州和西安。

在此之前,北京已成為輸入病例最多的城市。3月22日0時至24時,北京市新增報告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0例,累計達107例。即便採取措施後的23日,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病例仍有31例。

海外疫情的惡化,讓北京機場成為直面輸入病例的“第一道防線”。中國民用航空局運行監控中心副主任孫韶華指出,北京作為國際交流中心,已經成為防控境外疫情輸入的主戰場;民航是國際人員流動的主要方式,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作為我國重要的國際航空樞紐,面臨前所未有的輸入性風險。

北京疫情防控工作3月19日新聞發佈會上提到,首都機場口岸日均入境人員6000-8000人。

其中,自2月29日以來,由機場海關檢疫轉醫療機構篩查的人員累計2417人,日均127人。最近一週,日均篩查人員已達288人,單日(3月18日)最高達到479人。

壓力倍增,北京機場分流迫在眉睫。

01 抵達

在國際(地區)航線的運營上,北京機場作為“門戶”的作用無需質疑。

飛常準發佈的《2019年境內民航機場發展報告》中顯示了去年各大機場的國際(地區)航線的運營水平。

在千萬級機場中,北京首都機場的國際(地區)出港運力達1795.42萬座,僅次於上海浦東機場2458.88萬座,遠高於其餘機場。

北京入境航班分流,为何“扩围”12条路线?

2019年國內三千萬級以上機場國際/地區運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分流北京機場航班的12個機場國際/地區運力,除上海浦東機場外,其餘共計1174.5萬座,不及一個北京首都機場的運力。最高的南京祿口機場僅227.77萬座,而最低的呼和浩特白塔機場不過7.16萬座。

北京入境航班分流,为何“扩围”12条路线?

2019年12個第一入境點國際/地區運力

另一個衡量維度是航線的通達性。根據民航資源網的統計,儘管在運量上不及上海,但北京聯通的國家和地區量則高於上海。

2018年,北京首都機場聯通的國家和地區量高達59地,而居於第二的上海浦東機場僅40地。此外,聯通城市量,北京首都機場是唯一突破100個的機場。

北京入境航班分流,为何“扩围”12条路线?

2018年國內三千萬級以上機場國際航線通達性

更細緻的航線地區分佈統計顯示,北京首都機場是2018年的10個國內三千萬級機場唯一在東南亞、歐洲、東亞、北美、大洋洲、中東、南亞、非洲、中亞、南美和西亞11個地區全覆蓋的機場。

其中,在中亞、西亞兩個區域,除北京首都機場外,分別僅在西安咸陽機場和廣州白雲機場開通有航線。

換句話說,在世界許多地區進入中國,北京首都機場仍是唯一選擇。

在疫情期間,北京首都機場仍然維持著較高的國際/地區航線運營水平。根據飛常準發佈的2月中國民航市場簡報,在全國機場出港航班同比下降72.8%的情況下,北京首都機場國際/地區航線出港航班下降率,在全國11個三千萬級民航機場(2019年新增南京祿口機場)中僅高於上海虹橋機場。

據航空數據機構飛常準統計,從3月23至29日,首都機場進港航班316個。其中國際航班231個,中國國航執飛航班148個,南方航空、海南航空和九個國際航空公司執飛國際航班83個。而根據民航局公佈的信息,這些入境航班將會根據航空公司確定第一入境點。

北京入境航班分流,为何“扩围”12条路线?

02 集散

大量到達的旅客,一度造成機場人滿為患的場面。

3月15日,在新冠肺炎疫情多國蔓延的情況下,首都機場T3-D處置專區從只接收疫情嚴重國家和地區的航班,調整為全部國際/地區航班在此集中運行。

該區此前日均接收10餘架航班、2000人左右的旅客量,如今陡然提高了三倍以上,甚至出現多個300人以上大飛機集中抵達的情況。

這些同期到達的旅客從入境口岸擠到行李提取處,有關首都機場爆滿的說法也出現在社交媒體上。

北京入境航班分流,为何“扩围”12条路线?

首都機場 圖據視頻截圖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瑩曾回應稱,15日,機場確實出現了旅客積壓的情況。一個原因是,“很多旅客都攜帶了大量的行李,當天下午有一個航空器的5名旅客,行李帶了121件。這種情況嚴重影響到了現場轉運效率。”

維持現場秩序、保障機場正常運轉僅是首都國際機場遇到的第一道難關。更大的難題在於,如何保證入境旅客得到妥善檢查、守好第一道“防線”,以避免輸入病例進一步擴散。

3月7日,由北京機場入境的兩名旅客經海關醫學檢查未發現異常,未觸發體溫監測報警。他們分別乘坐火車與飛機返回鄭州與青島,在居家隔離時被確診患病。

3月10日,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正式啟用為機場入境人員的集散點。該集散點距離首都國際機場約8公里,具體流程是——入境人員在離開機場前首先經過健康申報及體溫篩查,由大巴車統一送往集散點。

旅客到達後,將進行第二輪檢測。體溫異常者將被送往地壇醫院做核酸檢測,否則將由各自地區負責登記,並安排車輛離京。而根據最新消息顯示,從3月25日零時起,所有從北京口岸入境人員不分目的地,全部就地集中隔離觀察,全部做核酸檢測。

據報道,到3月16日,該集散點7天已服務1.4萬餘人。大量人員集中的場面一度上演,有親臨者曾指出,常常是一批人還沒走光,就來了兩批新的人,工作人員和車輛都有明顯不足的感覺。

承擔此次分流任務的上海浦東機場,採取的是另一種集散措施。這種被稱為“閉環管理”的集散方式,主要包括“機場駐點登記—集中接送臨時集中留驗點—街鎮交接—居家隔離觀察”幾個環節。

在機場進行提問檢測、健康申明卡審核和海關流行病學調查後,本地乘客被送往各區集中留驗點,收集健康申明表和進行核酸檢測,在檢測結果呈陰性後,再將其送往所申報的居家隔離點。

3月22日,上海衛健委主任鄔驚雷表示,除集中隔離人員外,上海將對所有來自非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入境來滬人員實施100%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03 收治

作為北京入境疑似病例集中篩查的定點醫院,距離首都機場13公里的地壇醫院是下一個承壓場所。

據丁香園17日報道,來自地壇醫院的陸青醫生曾指出,由於接診壓力巨大,地壇醫院幾天內緊急增加10位醫生,22位護士和15位警察,新開疑似病房為患者提供單間隔離。但對於“平時每日的(接診量)在100人以內,現在一下子增到400人”的情況,地壇醫院仍面臨考驗。

數據顯示,自2月29日起,截至3月17日8時,由首都機場送至地壇醫院需進行境外輸入人員篩查的共計1601例,確定確診病例38例,已治癒出院3例,在院治療35例。

3月16日,北京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決定,時隔17年再次啟用小湯山醫院,分攤地壇醫院對境外入京人士的篩查重任。到17日,北京市屬醫院共選派了600餘名醫護人員支援小湯山醫院。

北京入境航班分流,为何“扩围”12条路线?

對於人均醫療資源佔有量本就不佔優勢的北京,這可能提高本地醫療資源緊張程度。此前有媒體對全國35個大中城市的醫療資源統計發現,2018年,北京每千人口醫療床位數為5.76,排名居於烏魯木齊、太原等城市之後。

此次分流之後,這些城市能否有效分擔檢驗治療需求?

3月10日,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發佈了一份最新的全國醫院排行榜。根據其傳染感染科專科排行,在前十名醫院中,上海醫院有3家,僅次於北京的4家。其中,排名第一的醫院是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而在呼吸科專科前十排行榜中,2家上海醫院和1家瀋陽醫院均上榜,他們也是此次分流的城市。

此前,為應對上海機場入境轉運人員快速增多的情況,浦東提出,正在抓緊拓展發熱門診的床位資源,擴大診療區域,目標是兩個“不降”:不降低診療水平,不降低醫務人員和患者的防護水平。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