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先生的《解讀中國經濟》總體評價

林毅夫先生的《解讀中國經濟》這本書的介紹,今天是最後一篇文章了,再次做一個總結。首先直接回答一個核心問題,這本書值不值得讀。答:值得。而且建議大家買一本放在家裡,看完了也可以偶爾翻一翻,這不是那種快銷書更不是那種心靈雞湯的散文,對於追求信息量的鋼鐵直男,這本書的信息量足夠你消化一段時間的。從分類上看這本書是一本學術專著,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要有經濟學背景才看得懂。從作者行文的風格來看,他是希望更多非專業讀者來看這本書,所以表達非常淺顯易懂,沒有刻意用經濟學術語,相反應該是有意將經濟學術語解釋或翻譯成大眾聽得懂的日常用語。所以,大家不必擔心看得不知所云。


林毅夫先生的《解讀中國經濟》總體評價


這本書在講什麼?


這本書講的是新中國建國以來經濟發展歷程,當然是以經濟學角度,你也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經濟學視角下的歷史書。新中國成立的71年曆史,在時間和歷史時間不變的情況下,你會發現從經濟學角度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註解。同樣是研究新中國建國以來的經濟發展歷程的,當你看完林毅夫先生的這本《解讀中國經濟》之後,你再看吳敬璉先生的《當代中國經濟改革》和溫鐵軍先生的《八次危機》,就會發現同一段歷史、同一件歷史事件,不同的經濟學家給出的解釋也大相徑庭。這也許就是古人說的兼聽則明。人文學科麻煩的地方就在於,沒有像理工科那樣明確的評判標準,因此你無法判斷出誰的學說最準確。看過這些學者的書,我的感覺是他們說的都有道理,邏輯上都能自洽,你無法評判誰高誰低,只能說喜歡或傾向於哪一位的觀點。

《解讀中國經濟》這本書前一部分介紹了新中國成立前的中國經濟背景,解釋了為什麼中華民族領先了幾千年卻在近代突然被西方甩開,並分析了為什麼現代的科技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的原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本號前面的文章有專門介紹),基於種種原因建國後,中國確立了發展重工業的國家戰略,林毅夫先生認為,在一個農業國家發展重工業實際上各種要素都不具備,因此只能採取強制扭曲各種價格要素來實現重工業發展的目的,這也解釋了建國初期各種現象的發生。那麼,進入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發揮了自身在製造業的比較優勢,因此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當然,中間有一些列挫折和困境,總得路徑是磕磕絆絆逐步將生產要素的配置與市場接軌,使很多扭曲的地方得以疏通,但在國有企業改革和金融體系改革問題上還有很多問題,但在保證穩定的情況下發揮了中國的比較優勢。發揮比較優勢是林毅夫先生反覆強調的觀點,也可以認為是他學術觀點的核心。


林毅夫先生的《解讀中國經濟》總體評價


這本書的特點是什麼?


這本書整體上給人的感覺是很溫和。如果你看吳敬璉先生或溫鐵軍先生的書會發現,這兩位先生對很多現實問題都給出了比較尖銳的批評,發人深省,使人痛心,這也彰顯了兩位先生的知識分子情懷。但在《解讀中國經濟》這本書裡,林毅夫先生很少機會沒有直接提出尖銳批評,基本上都是對客觀事實進行的解釋,總體上奉行存在即合理的原則,他從經濟學角度對客觀事實進行分析,基本上不探討產生這種事實的歷史背景和歷史人物的主觀動機。整本書的感覺就像林毅夫先生本人在媒體上呈現的氣質,溫文爾雅,溫和敦厚。但不進行尖銳的批評不代表沒有自己的觀點,事實上在這本書裡林毅夫先生提出了鮮明的觀點,而且給出了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個人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他的溫和沒有表現為和稀泥、和事老,而是溝通的一種風格,他在書中對於自己觀點和解決方案,持有非常堅定的態度。也許就是這種溫柔的建議者風格,能夠讓林毅夫先生很多觀點被決策層採用。這些不同風格的思考者,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貢獻著他們的智慧和思考,無論你喜不喜歡,至少對於這個國家來說是一種幸運。擁有更多不同角度的聲音,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角度的解決方案,甚至是不同角度的歷史,讓我們面對現實難題時有了找到更好辦法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