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先生的《解读中国经济》总体评价

林毅夫先生的《解读中国经济》这本书的介绍,今天是最后一篇文章了,再次做一个总结。首先直接回答一个核心问题,这本书值不值得读。答:值得。而且建议大家买一本放在家里,看完了也可以偶尔翻一翻,这不是那种快销书更不是那种心灵鸡汤的散文,对于追求信息量的钢铁直男,这本书的信息量足够你消化一段时间的。从分类上看这本书是一本学术专著,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要有经济学背景才看得懂。从作者行文的风格来看,他是希望更多非专业读者来看这本书,所以表达非常浅显易懂,没有刻意用经济学术语,相反应该是有意将经济学术语解释或翻译成大众听得懂的日常用语。所以,大家不必担心看得不知所云。


林毅夫先生的《解读中国经济》总体评价


这本书在讲什么?


这本书讲的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历程,当然是以经济学角度,你也可以把它看成一部经济学视角下的历史书。新中国成立的71年历史,在时间和历史时间不变的情况下,你会发现从经济学角度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注解。同样是研究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的,当你看完林毅夫先生的这本《解读中国经济》之后,你再看吴敬琏先生的《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和温铁军先生的《八次危机》,就会发现同一段历史、同一件历史事件,不同的经济学家给出的解释也大相径庭。这也许就是古人说的兼听则明。人文学科麻烦的地方就在于,没有像理工科那样明确的评判标准,因此你无法判断出谁的学说最准确。看过这些学者的书,我的感觉是他们说的都有道理,逻辑上都能自洽,你无法评判谁高谁低,只能说喜欢或倾向于哪一位的观点。

《解读中国经济》这本书前一部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经济背景,解释了为什么中华民族领先了几千年却在近代突然被西方甩开,并分析了为什么现代的科技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的原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本号前面的文章有专门介绍),基于种种原因建国后,中国确立了发展重工业的国家战略,林毅夫先生认为,在一个农业国家发展重工业实际上各种要素都不具备,因此只能采取强制扭曲各种价格要素来实现重工业发展的目的,这也解释了建国初期各种现象的发生。那么,进入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发挥了自身在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因此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当然,中间有一些列挫折和困境,总得路径是磕磕绊绊逐步将生产要素的配置与市场接轨,使很多扭曲的地方得以疏通,但在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体系改革问题上还有很多问题,但在保证稳定的情况下发挥了中国的比较优势。发挥比较优势是林毅夫先生反复强调的观点,也可以认为是他学术观点的核心。


林毅夫先生的《解读中国经济》总体评价


这本书的特点是什么?


这本书整体上给人的感觉是很温和。如果你看吴敬琏先生或温铁军先生的书会发现,这两位先生对很多现实问题都给出了比较尖锐的批评,发人深省,使人痛心,这也彰显了两位先生的知识分子情怀。但在《解读中国经济》这本书里,林毅夫先生很少机会没有直接提出尖锐批评,基本上都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的解释,总体上奉行存在即合理的原则,他从经济学角度对客观事实进行分析,基本上不探讨产生这种事实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整本书的感觉就像林毅夫先生本人在媒体上呈现的气质,温文尔雅,温和敦厚。但不进行尖锐的批评不代表没有自己的观点,事实上在这本书里林毅夫先生提出了鲜明的观点,而且给出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他的温和没有表现为和稀泥、和事老,而是沟通的一种风格,他在书中对于自己观点和解决方案,持有非常坚定的态度。也许就是这种温柔的建议者风格,能够让林毅夫先生很多观点被决策层采用。这些不同风格的思考者,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贡献着他们的智慧和思考,无论你喜不喜欢,至少对于这个国家来说是一种幸运。拥有更多不同角度的声音,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角度的解决方案,甚至是不同角度的历史,让我们面对现实难题时有了找到更好办法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