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多动症”?家长看看,自家孩子中招没


什么是“多动症”?家长看看,自家孩子中招没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的家长过于紧张,孩子稍微有点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地方就以为孩子出了心理问题。

在没有经过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带孩子穿梭于各大心理诊室。

这就是典型的无病乱投医。其实这些行为不是孩子有病而是家长有病。

小童是一个刚刚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生活还不是很适应。

上课总是坐不住,不是摆弄一下铅笔,橡皮,就是来回转头东张西望。还会不自觉地离开座位跑去其他地方。

对此,老师非常头疼。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给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麻烦。迫不得已,老师叫来了小童的家长。说了小童的上课表现。

什么是“多动症”?家长看看,自家孩子中招没


家长把小童带回去反复强调,上课不要乱动。要专心听讲。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老师又一次把小童家长叫到学校。这次老师明显态度不如上次温和。

老师说:“向小童这种情况,会不会有多动症的倾向。最好能带小童去医院看一下。”

小童妈妈听到这个词心理一惊,也非常认同老师的建议。就带小童去了医院。

经大夫诊断小童问题不大,说不要过于紧张。

可是家长不相信,说小童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在小童妈妈百般坚持之下,医生就按“多动症”给小童开了药物。

什么是“多动症”?家长看看,自家孩子中招没


这下小童妈妈可放心了,以为吃了药就会好。可是,事与愿违,小童的上课表现依旧如此。

在老师批评小童的时候,小童会说:“老师,我有多动症。”弄得老师也很无奈。

小童给自己贴上了“多动症”的标签后,更没有要改的意思了,自己多动不是他的错,是病的错。

同学们也会拿“多动症”来取笑他。

儿童多动症在心理学上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是一种心理障碍,表现为年龄与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时间短暂,常伴有学习困难,品德障碍和适应不良。

什么是“多动症”?家长看看,自家孩子中招没


儿童本身就处于多动的年龄,不能仅仅因为孩子爱动就认为是多动症。

小童是因为没有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不明白小学的规章制度。

家长应该从其他方面入手,改变小童的认知和行为。

父母多给孩子创造温馨的氛围,帮助小童进行专注力的训练的提升。

家长可以对孩子行为改善给予鼓励或奖励。而不是急于给孩子贴上标签。

就算孩子经医院诊断为多动症,家长也不要告诉孩子实情。以免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以为自己有病,会让孩子陷入极度恐惧当中。在学校也会被同学嘲笑,影响了心理健康的成长。

家长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不要轻易判断孩子是多动症。要听取专家的意见。

什么是“多动症”?家长看看,自家孩子中招没


柔妈每日为你分享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及育儿方法。动动手指,关注更便捷。


什么是“多动症”?家长看看,自家孩子中招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