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管教?尝试“拆屋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前些天,我的一位朋友向我诉苦道,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和讨价还价。对自己的话也是充耳不闻。自己好像已经管束不了孩子了,看着他如此焦急,我让她先冷静一下,让他讲述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她想让孩子吃完饭就去写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孩子却不不乐意,和妈妈讨价还价到,要先看完热播的动画片才要去写作业,还说到:“如果你不让我看,我宁愿不写作业了”妈妈拗不过孩子最终最初妥协。

让孩子先看一会动画片再去写作业,不止是这一件事,在平常妈妈要求孩子睡觉前不要吃糖 ,但是孩子却要吃颗糖才要去睡觉,等等事情,让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像是在菜市场与商贩买菜似的讨价还价,让父母心累不已,相信这样的事情在许多家庭都上演过类似的场景,我向这位家长建议到,可以利用拆屋效应帮助孩子愉快的接受自己的建议或要求,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孩子不听管教?尝试“拆屋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一、什么是“拆屋效应”

相信大家都读过鲁迅的文章,对鲁迅自然也不陌生,不知你是否还记得鲁迅在《无声的中国》写过的一段话: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个故事中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拆屋效应”,这一理念指出先提出很大的、对方难以接受的要求,接着再提出比较小的、对方能接受的要求,从而达到目的。

这一理念在教育上也会起到良好的作用,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总是操碎了心,但是依旧没有取得良好的成果,其实这是家长没有掌握到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们可以掌握和运用“拆屋效应”,相信在教育孩子时也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家长要停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教育孩子时孩子为什么不听自己的话呢?

孩子不听管教?尝试“拆屋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二、造成孩子不听管教的原因

1双标式的教育

什么是双标教育呢?就说说父母自己没有做到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时孩子自然也不会去遵守,对孩子要求的事情自己都没有做到,怎么能去要求孩子呢?

比如说家长不要孩子晚上时候打游戏,给孩子讲述着熬夜的危害,但是自己呢?有些爸爸会通宵打游戏,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看到后自然认为那些危害都是骗人的,或是微不足道的,又或者是爸爸教育孩子不要吸烟,吸烟有害健康,教育着孩子自己却又沉醉在香烟当中。

这种双标式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意义十分渺小,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孩子没有独立的意识去判断事情的对错的时候,往往就会模仿自己的父母,所以说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以身作则,对孩子要求的事情自己也要做到,这样自己所说的话,才更有信服力和威慑力。

孩子不听管教?尝试“拆屋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2、孩子做事没有动力

孩子做事缺乏内在的动力时候,就会与父母的要求显得格格不入,有些事情在父母眼中可能是不值得一提,简简单单的事情,例如家长要求孩子要收拾好自己的玩具,但是由于孩子的一两次的疏忽,受到了父母的批评,久而久之,孩子自己也总结出了经验,对于父母布置的任务,他们持反对意见,家长也拿他们没办法。这就是孩子一直处于被外力所驱动的状态下做事,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动力不足

3.糟糕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古代孟母三迁就能很好的反应出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造成家庭环境十分糟糕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家长不尊重孩子。

具体表现为,家长对孩子的管教总是情绪化,特别是当孩子犯些错误的时候,家长做不到理性的引导,而是去责怪孩子,对孩子大发脾气。

还有的家长喜欢拿孩子撒气,当家长遇到工作方面或是其他方面造成自己不顺心,就会拿孩子当出气筒,十分不注意孩子内心的感受,在这种糟糕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要不就十分自卑。

遇到问题往往想着该如何去逃避,总是认为自己不行,要么则是,性格表现的十分强硬,喜欢和人对着干,当父母教育他的时候更是如此,父母让往东自己偏偏往西,不去考虑事情的对错,就是喜欢和父母对着干。

孩子不听管教?尝试“拆屋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三、"拆屋效应"的教育方法会给孩子带来哪些正面影响。

1可以改善亲子关系

在教育熊孩子时候,家长经常会和孩子产生矛盾,家长认为孩子不服从管教,孩子认为家长是啰嗦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就这样亲子关系陷入了恶化状态,孩子与家长的心也是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而拆屋效应的教育方法则可以大大降低这种恶化亲子关系的循环,让孩子主动的进行学习的效果,也是要比家长督促的学习效果是要好的,降低了矛盾的风险,使得家庭更加和睦。

所以,当父母觉得孩子无法管教的时候,可以先停下了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尝试一下拆屋效应的教育方式,可能会给家长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2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心态

拆屋效应提倡让孩子一步一步来,不会让孩子一开始便感受到任务的艰难,而是给出相对简单的一部分,这种简单的一部分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变化,变得可以调动积极性,端正态度,特别对付那些熊孩子来说这套教育理念十分适合。孩子在任务完成后,也会从做的任务当中获取成长的经验。

孩子不听管教?尝试“拆屋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3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提升

孩子能力方面得到提升会改变孩子的群体能力提高的一个主要前提,,便是货真价实的行为实践。而运用"拆屋效应"的教育方式,会降低孩子的畏惧心理,面对问题时不再畏手畏脚,而是变得用于做出尝试,勇敢的踏出第一步,而孩子做出改变和尝试后,自然也会得到相应的结果,这正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在这种正面循环下孩子的行为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提升。

四、父母要如何使用拆屋效应帮助孩子成长呢?

家长懂得拆屋效应的含义以及带来的正面效应之后,当孩子再出现不服从管教的时候就会转变自己的思维,那么应该怎样去使用拆屋效应呢?

1拆屋效应使用次数不要贪多

任何事情都要求度,如果超过了那个度,那么再好的教育方法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拆屋效应也是如此,虽说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正面效应,可以推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孩子学习的能力。

但是家长在日常的教育中还是要将就度的,一定要将就适宜,如果使用次数过度,那么孩子就像是产生抗体一样,对孩子起到的作用就会变小,孩子会逐渐厌烦拆屋效应所带来的的刺激,久而久之,甚至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家长一定不要盲目的过多使用。

孩子不听管教?尝试“拆屋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2.让孩子们“跳得起,够得着”

家长给孩子设定目标的时候,不要去设立那些大而空的,或是难以实现的目标,让孩子感到望而却步,使得孩子还没开始尝试,就已经开始打退堂鼓,要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身体情况。

比如孩子这次的数学成绩是不及格的,家长根据拆屋效应,不要给孩子设立太高的目标,例如让孩子下次考试数学成绩考到90分以上,这些是不现实的。

我们可以让孩子下次考试先争取及格,如何在逐渐提高要求,这样孩子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反而乐意去尝试,产生积极心理,所以家长给孩子树立目标时,要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

孩子不听管教?尝试“拆屋效应”,让孩子乖乖听话

3、试着放低姿态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候,总是喜欢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批评孩子,这种居高临下式的教育,很难真正倾听到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而这种命令式的教育也很难对孩子产生实质性的改变。

所以家长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可以放低自己的姿态,不要总是高高在上,那些自己看来合情合理的要求,可能在孩子那里就变得不可理喻了,甚至是“非常野蛮”的。孩子持反对意见,不都是因为懒惰和不听话,而是在情绪上和父母对立,不服从。

想要改变这种状态,家长就要试着俯下身来,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多和孩子的内心交流沟通,家长也可以尝试做孩子的朋友,建立朋友关系,不总以命令的姿态来对话。先和孩子形成很好的伙伴关系,然后再提要求就容易许多。

拆屋不是欺骗,而是类似于“旁敲侧击”的策略,只要父母在向孩子提出要求,或是让孩子做一个任务的时候,把握好分寸,组织好话语,利用拆屋效应中的方式方法,相信不会因为这些在于孩子发生争执,帮助孩子更好的去成长,并且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