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東泉村志序

 辛卯之秋,幾位鄉誼同仁不遠數百里來訪,談及《東泉村志》正在編篡之中,可望年末殺青,囑我寫點文字,權為序言。我欣然受命,卻又不勝躊躇。東泉是我的故鄉,我生於斯,長於斯,那一方水土養育了我,給了我太多的童年記憶。故鄉於我有著永遠割捨不斷的情緣,能為家鄉辦點事,自在情理之中,何樂而不為?然而轉念一想,雖為一村之志,亦當為傳世之作,敷衍塞責,率爾操觚斷然是不可取的。本人已退休多年,有何德能,敢擔此重任?貿然從命,豈非不自量力!因此,有些躊躇也在情理之中。

前些時,我有幸拜讀了《東泉村志》的大部分樣稿,雖然有的章節尚不完整,但從總體上看立意宏偉、構架合理、脈絡清楚,內容實際,語言樸素,易讀易記,圖文並茂,可喜可慰。洋洋灑灑數十萬言,儼然鴻篇鉅著。東泉是平遙東南重鎮,居古陶四大鎮之首,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上下數千年,浪淘盡代代風雲人物,中間有多少興衰往事應收筆底!我深諳資料徵集、篩選、撰稿者之甘苦,集篇成冊,實屬不易。不禁對組織、策劃及具體分工執筆撰寫村志各篇章之各位鄉誼,充滿敬佩與感激之情。

故鄉東泉村位於太嶽支脈麓台山北麓,東依惠濟河,西臨水泉溝,南枕神堖峰,北望趙壁川,可謂是享千年造化之功,得風水宜居之妙。東泉民風淳厚、誠直,村民亦農亦商,農商兼營,手工業作坊遍及大街小巷,商貿經濟尤為發達。抗戰時期作為太嶽革命根據地之北大門,平遙抗日縣政府曾一度駐紮於此。由於獨特的地緣位置和優越的人文環境,長期以來東泉一直是平遙縣東南一方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至今仍存有不同歷史時代的一些文化遺存和歷史遺蹤。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期間,許多禁運物資都是通過東泉的物流市場秘密進入解放區的。在戰爭年代,東泉湧現出許多革命英烈,其堅貞不渝的革命情操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早已名垂青史,成為人們寶貴的精神財富。許多仁人志士和廣大的人民群眾,為取得革命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東泉村史上增添了濃郁而炫彩的一筆。

解放以後,東泉一直是鄉一級政權所在地,仍然延續著其平遙東南鄉經濟、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隨著時代的變遷,故鄉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我於幼年時離開故鄉外出求學,後來在外地工作,回鄉的機會不是很多。每次重返故鄉,我總是在努力地尋覓著那些留在記憶中的童年趣事。我站在大街中心的牛羅垛,仰望東昇樓,雖飽經風雨侵蝕,卻威嚴依舊,可是對面的那棵盤根錯節、歷盡滄桑的千年古槐卻沒有了蹤影。位於其南面的舊戲臺雖然“健在”,卻再也不能唱戲了,因為舞臺和劇場早已被挪作他用。我恍然想起,那個秋月皎潔的夜晚,在戲場裡聽盲人說書的情景,那娓娓動聽的聲音彷彿還響在耳邊……舊戲臺的對面原來有一座馬王廟,現在也不見了。幼年時在故鄉過大年,天色未明,在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搶著去廟裡燒頭炷香,在煙霧飄渺中給馬王爺磕頭……我想起秋日的黃昏,夕陽西下,炊煙裊裊,正是羊群入圈的時分,小羊倌在老羊倌的帶領下,得意地打著口哨,吆喝著羊兒,在街市上緩緩走過……還有那些小商販們令人陶醉的叫賣聲,巷子深處的狗吠聲和誰家娶媳婦傳來悠揚的嗩吶聲……這些,現在還能聽到麼?明月當空,星光依舊,歲月悠悠,逝者如斯。我猛然從一種懷舊的情緒中掙脫出來,眼前的故鄉早已今非昔比,滄海桑田,天道使然。我情不自禁地謅了一首詩,後面的幾句是這樣寫的:

百年有更替,代謝古今同,

喜桑梓地,棄舊圖之新,

樓起瞬息間,古貌猶可尋。

拳拳遊子意,悠悠寸草心,

故鄉明月在,事事總關情。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在我的心中,故鄉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是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是永遠不落的太陽!(張定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