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比方孝孺還硬氣, 當眾讓朱棣難堪, 因身份特殊, 朱棣不敢殺他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戎馬一生的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彌留之際,意識非常清醒。回首往事,他從一介布衣,一步步走上人生巔峰,最終成就帝業,足以笑傲群雄、含笑九泉。然而,他不願閉上雙眼,因為心中還有一件事放不下,用盡平生最後一點力氣,口述留下一道遺詔,其中兩句話是:“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而後,朱元璋安然離世,享年七十歲,屬於壽命比較長的帝王。從遺詔當中,不難看出朱元璋的擔憂,害怕自己死後,出現同室操戈的情況,所以不讓各地藩王參加葬禮,他們手握重兵,對尚且不夠成熟的朱允炆有很大威脅。尤其是燕王朱棣,能征善戰頗具野心,除了畏懼父親朱元璋,幾乎無人可以駕馭他。

此人比方孝孺還硬氣, 當眾讓朱棣難堪, 因身份特殊, 朱棣不敢殺他

古人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作為開國皇帝,朱元璋為大明江山的穩定盡力了;作為爺爺,他為孫子朱允炆穩固皇位絞盡腦汁;作為一家之長,他為兒孫和睦費盡心思。只可惜,朱元璋這次失算了,去世的第二年,最擔心的事情發生,即靖難之役,孫子朱允炆和兒子朱棣拔刀相向,叔侄二人形同水火,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戰爭持續三年,以燕王朱棣的勝出而告終,公元1402年,朱棣親率一支精兵,直奔明朝都城南京,很快兵臨城下。如果城中將士死守,憑藉堅固的城池,朱棣想要攻克並不容易,必須付出慘重代價,一旦各地勤王軍隊趕來,將會面臨腹背受敵之危險,鹿死誰手真不好說。

此人比方孝孺還硬氣, 當眾讓朱棣難堪, 因身份特殊, 朱棣不敢殺他

有時候,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不在於擁有多麼強大的戰鬥力,而是一兩個關鍵人物。朱允炆安排谷王朱橞與李景隆守城門,對他們二人深信不疑,但做夢也沒想到,谷王朱橞和李景隆叛變了,屁顛屁顛打開城門,放朱棣的軍隊入城,其餘守城將領見事已至此,也紛紛放棄抵抗。

宮中哀鴻遍野,燃氣熊熊大火,皇帝朱允炆不知所蹤。朱棣非常惱火,一邊派人尋找朱允炆,活要見人死要見屍;一邊走向宮殿,招降文武大臣,準備登基的事情。自古以來,忠心耿耿的大臣屢見不鮮,方孝孺便是其中之一。他怒斥朱棣是亂臣賊子,拒絕起草即位詔書,結果惹怒朱棣,被誅十族,彰顯文人的骨氣。

此人比方孝孺還硬氣, 當眾讓朱棣難堪, 因身份特殊, 朱棣不敢殺他

其實,敢頂撞朱棣,不給他面子的大臣不止方孝孺一人,徐輝祖也是如此。徐輝祖簡直比方孝孺還硬氣,別的大臣見風轉舵,爭相投降朱棣,並趕緊出去迎接,徐輝祖卻不閉門不出,等於當眾讓朱棣難堪。但是,儘管朱棣是暴脾氣,眼裡容不下沙子,卻不敢殺徐輝祖,因為徐輝祖的身份特殊。

《明史》記載:“輝祖,初名允恭,長八尺五寸,有才氣,以勳衛署左軍都督府事。達薨,嗣爵。”原來,徐輝祖是明朝開國名將徐達的長子,高大威猛一表人才,在徐達去世後繼承爵位。怪不得徐輝祖不畏懼朱棣,如此強大的背景,有恃無恐無可厚非,就連朱元璋都要給徐達幾分面子,何況是朱棣。

此人比方孝孺還硬氣, 當眾讓朱棣難堪, 因身份特殊, 朱棣不敢殺他

另外,徐輝祖還是朱棣的小舅子,姐姐是朱棣的原配妻子,也就是之後的仁孝文皇后。徐輝祖作為臣子,始終站在建文帝朱允炆這邊,沒有因親戚關係對姐夫朱棣手軟過,史書雲:“命帥師援山東,敗燕兵於齊眉山。燕人大懼。俄被詔還,諸將勢孤,遂相次敗績。及燕兵渡江,輝祖猶引兵力戰。”

意思是說,徐輝祖曾大敗朱棣的軍隊,令朱棣十分忌憚,直至朱棣兵臨城下,他依舊沒有放棄,卻由於敵眾我寡,未能力挽狂瀾。《明史》:“成祖入京師,輝祖獨守父祠弗迎。於是下吏命供罪狀,惟書其父開國勳及券中免死語。”朱棣入城後,徐輝祖根本不把他當回事,也不願意承認姐夫即將稱帝之事,獨自跪在父親徐達的祠堂,滿懷內疚,認為自己沒有替建文帝打敗朱棣。

此人比方孝孺還硬氣, 當眾讓朱棣難堪, 因身份特殊, 朱棣不敢殺他

朱棣派人把徐輝祖抓進大牢,親自前來探望,目的非常明顯,希望小舅子能認可他,進而歸順。不難猜測,只要徐輝祖服軟,以他的家世背景,加上姐姐美言幾句,榮華富貴唾手可得。但是,徐輝祖以“忠臣不事二主”為座右銘,根本不搭理朱棣的詢問,刑部大臣準備逼他認罪,但徐輝祖拿出太祖朱元璋賜的免死鐵券,無人敢對他用刑。

朱棣無計可施,既不敢殺徐輝祖,也不能將他無罪釋放,只要削去他的爵位,把他囚禁在家中,除此之外別無選擇。永樂五年,徐輝祖去世,畢竟他是徐皇后的親弟弟,名將徐達的親兒子,朱棣頒佈一道聖旨:“朕念中山王有大功,曲赦之。今輝祖死,中山王不可無後,命輝祖長子欽嗣。”萬曆年間,在南京設廟祭祀建文忠臣,徐輝祖排第一,並追贈太師,應驗了“正義也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