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你要管理的是精力,而不是时间

鲁迅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会有的。”然而,在当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人们早已将时间切割为“分秒必争”,时间挤出来了,精力却跟不上。因此,比起时间管理,我们更需要学会精力管理。

作为职场人,你是否常常会遇到以下情况:

每天上班,一开始总是精力充沛,但三个小时后开始走神,本来早上要完成的事情,硬是拖到了下午;

吃过饭后,你想打起精神继续工作,无奈哈欠连连,效率直线下滑;

好不容易,结束了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工作,你终于迎来下班,但想到回家还要做家务陪孩子,你暗自叫苦:我上班都这么累了,回家哪里还有精力呀?

如果以上情况你都中招的话,那么你是时候学习精力管理了。

职场人,你要管理的是精力,而不是时间

一、什么是精力

“精力管理”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吉姆·洛尔和托尼·施瓦茨提出来的,他们根据自己与数百名高级行政管理人员打交道的经验,发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管理精力比管理时间更重要,并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开发了职场人士精力管理训练系统。这一研究成果被写进《精力管理:管理精力,而非时间》一书中。

在本书中,作者认为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包括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四个方面。

除了吉姆·洛尔,英国培训师丹尼尔·布朗尼也在《超级精力管理术》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精力是每个人做事投入度的基础,可分为精疲力尽、全情投入、游刃有余等不同层次。

总的来说,精力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状态,不仅包括大脑层面(“精”)的状态,也包括身体层面(“力”)的状态。假如把人体比喻成一个手机,那么精力就像我们身上的一颗电池,当精力充沛时,电量满格,能驱使我们大脑快速运转,高效工作;当精力不足时,电量告急,我们的身体变得疲惫,大脑变得迟钝,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职场人,你要管理的是精力,而不是时间

二、为什么说精力管理比时间管理更重要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我们更应该管理能量,管理精力,而非时间。

这与吉姆·洛尔的观点不谋而合。吉姆·洛尔认为,在“节奏如电光火石般迅猛”的互联网时代,时间被切割得很碎,我们每天被事务缠身,却又精疲力尽;我们每天随身携带日程表和待办事项清单,揣着电脑和手机,被弹出来的满屏信息轰炸。这些原本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时间管理的工具,只会让我们发觉时间永远都不够用。

然而,真的是因为时间不够用吗?请你回到文中开头提到的场景,并思考以下问题:

  • 问题A:早上你工作了3个小时,从头到尾注意力都很集中,但一旦过了11点,你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工作效率变得很低。是因为时间不够还是因为精力不足?
  • 问题B:吃完午饭,你原本想把剩下的工作事项一项项处理干净,但发现自己的状态与上午相差甚远,容易困倦和烦躁。是因为时间不足,还是精力问题?
  • 问题C:下班回到家,你想好好陪陪自己的伴侣和孩子,度过难得的家庭时光,却发现思绪一直在工作上,导致家人责怪你心神不宁。这是时间安排问题,还是精力问题呢?

通过这样的反思,我们不难发现导致工作、生活效率低下,并不是因为时间不够,也不是因为时间安排不合理,而是因为精力不足。

易效能时间管理培训师叶武滨在谈及精力管理时,曾表示:进行时间管理的基础是精力管理。

假如将人生比作跑道,我们是在跑道上驰骋的汽车,那么时间管理就像是精心制作的地图,有了它,我们不担心偏离方向;但精力是发动机,没有足够的能量,没有有效的呵护,也无法启动汽车,让汽车保持足够的动力。

职场人,你要管理的是精力,而不是时间

三、如何做好个人精力管理

精力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体能、情绪、思维和意志。

职场人,你要管理的是精力,而不是时间

关于这四方面的精力来源,接下来我做简要解析,并针对各个来源提出实操性建议:

(一)体能

体能指的是身体层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能对于运动员、建筑工人等体力劳动工作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他职业由于侧重思维劳动,所以体能常常被人们忽略。

实际上,即使我们每天都坐在办公室里,体能同样影响着我们的精力,影响着工作效能:体能充足的时候,我们感觉精力充沛;体能不足的时候,我们容易感觉疲倦,提不起精神。

那么,如何保持体能以调节精力呢?在《精力管理》一书中,吉姆·洛尔提出:

从实际生活来看,精力储备取决于我们的呼吸模式、进食的内容和时间、睡眠的长短和质量、白天间歇恢复的程度和身体的健康程度。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保持体能的四个方法:

1.学会腹式呼吸

大多数人在平常生活中使用的是胸式呼吸,或者是胸式腹式呼吸混合法,很少有人完全做到腹式呼吸。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有什么不同?

胸式呼吸:指吸气时胸腔上下起伏,空气大多进入肺脏的上半部,詾式呼吸吸得较浅。仅适用于剧烈运动时需要大量空气在短时间内进出的情况。

腹式呼吸:当吸气时腹部凸起,反之吐气时腹部自然凹下,腹式呼吸能把空气吸到肺部更深处的地方,给肺部足量的氧气。

简言之,腹式呼吸有节奏,而且吸气吸得更深更多。采用腹式呼吸,不仅可以让体内的含氧量提升,促进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保养身体,还能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深吸气和深吐气之间,让注意力从紧张或压力中转移,有助于缓解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2.学会吃

体力的第二个来源是食物。在饥饿的状态下,人无法对食物之外的东西感兴趣。因此,在工作前要先把胃填满。该吃什么呢?尽量选择低脂蛋白和蔬菜谷物等复合碳水化合物,少吃高脂高糖或油炸食品。

又该怎么吃呢?这里有几个小窍门:

  • 早餐一定要吃。一日三餐中,现在的上班族常常出于省时省事而不吃早餐,实际上,医学表明,在起床时,我们已经有至少8个小时没有进食,即使我们不觉得饿,体内的血糖水平也在衰退,无法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源。为了保证早上有足够精力应付工作,早餐一定要吃!
  • 外出吃午餐。“外出吃午餐重启术”是《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一书中的作者桦泽紫苑提出的点子,他从神经科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上班族越忙越要外出吃午餐:

外出吃午餐,有利于提高体内血清素的活力。血清素是一种跟“治愈心灵”“放松心情”“回归平常心”息息相关的大脑物质。当血清素分泌不足或活力下降时,人就会焦躁不安,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当我们经过一上午的工作,体内的血清素活力已经下降了,所以中午的时候我们要想办法提高血清素的活力。而激发血清素活力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外出吃午餐感受日光浴。

  • 来点下午茶。经过大半天的工作,我们体内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到了下午3-4点的时候,可以通过吃点小甜点、小饼干或者喝点酸奶来补充能量,以便我们进入下班前最后一个高效期。


职场人,你要管理的是精力,而不是时间

3.适当休息

除了呼吸和饮食,睡眠也是恢复精力的重要来源。研究表明,相比于白天上班的人,上夜班的人遭遇交通事故的概率要多一倍;同时,诱发冠状动脉疾病和心脏病的概率也更高。

因此,学会适当休息十分重要。工作时间太长、工作得太晚,不仅人容易犯糊涂,工作低效,还对身体有损害。关于休息,这里也给出2点小建议:

  • 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尽量保证每天7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 午间进行20-30分钟的小憩。


职场人,你要管理的是精力,而不是时间

4.适当运动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每天上班都这么辛苦了,做运动岂不是让我更累?”,恰恰相反,通过运动,能够重启大脑,恢复精力。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透露了自己的运动习惯:他每天都会坚持跑步1个小时,已经坚持了至少20年。无论刮风下雨,他都没有断过这个习惯。他甚至还说“如果我哪天没跑步的话,就感觉状态不对,也没法写出满意的文章”。

对于村上春树,运动已经成为他进行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那么对于上班族来说,运动是否真的有助于恢复精力呢?

《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一书中,作者给出了科学的解答:

人在运动后,体内会马上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有个绰号叫做“积极性物质”,多巴胺具有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的效果。而且经过长期坚持运动,可以增强多巴胺神经元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让人感觉“干劲高涨”。

所以,想要自己保持充足的精力吗?不如开启定期运动的习惯吧!

(二)情绪

可能有人好奇,情绪怎么会影响精力呢?试想一下,你上班前和伴侣大吵一架,上班时你还能保持和平时一样的工作状态,集中注意力吗?恐怕不能吧!这就是情绪带来的影响: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效能,而消极的情绪会耗费我们的精力储备,就像开着一台高油耗的汽车,再充足的动力,也很快被耗尽。

那么,如何保持积极情绪?

1.每周花几个小时做些感兴趣的事情

吉姆·洛尔指出,所有能带来享受、满足和安全感的活动都能够激发正面情感。

什么样的活动能够带来享受、满足和安全感?答案是:人们最感兴趣的事情。唱歌、跳舞、画画、写作等等,只要是你喜欢的事情,都不要吝啬把时间花在上面。每周尝试把几个小时完全投入在这些事情上,你会感受到由内而外的快乐。

2.学会与人交流

人与人交流的时候,脑下垂体会分泌一种叫作“后叶催产素”的激素。这个激素被医学界称为是“爱的物质”,即当脑内分泌后叶催产素后,人会感觉到“爱与被爱的感觉”。因此,在下班之后,不妨与人多进行交流。不管是和家人共进晚餐,还是和三五个好友小酌几杯,都能让你感到放松和愉悦。

3.情绪低落时,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

“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烦心事。当感到情绪低落时,不必逃避或自责,尝试接纳自己的消极情绪。当我们坦然面对自己的情绪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心的低落。

职场人,你要管理的是精力,而不是时间

(三)思维

思维层面的精力指的是持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优化思维精力的关键在于培养正向思考和提高专注度。

1.培养正向思考

什么是正向思考?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凡事多往好的方面想。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他开发了一份问卷来衡量人们的乐观程度,并将问卷发给保险公司的业务员。结果发现做事积极乐观的人,业绩更好:排名在前50%的业务员比排名在后50%的业务员销售额要多37%;排名在前10%的业务员比排名在后10%的业务员销售额多88%!

不仅是业务员,对其他领域的职场人士,培养正向乐观的态度也大有裨益。试想一下,在工作中,假如我们一直想着自己“是不是不够好”“能不能做好”“要是做不好被领导骂了怎么办”,带着这样消极的想法,我们做事的积极性怎么会提高呢?更不用说提高效能了。

2.进入“心流”状态,提高专注度

什么是“心流”?其实就是一个人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某件事情,全情投入,自动忽略其他不相干的事情。在“心流”状态下,人会非常享受,感觉非常充实。

如何快速进入“心流”状态呢?

  • 创造容易进入“心流”状态的环境。为什么很多人在备考时候会选择去图书馆复习,而不是在家复习?这是因为在图书馆,身边的人都在看书复习,这样的氛围能让我们快速进入复习状态;而在家里,看到床看到沙发,很有可能你只想睡觉。这种营造氛围的方式同样可以应用在“心流”状态上:上班前换个工装,整理一下桌面,泡一杯茶等等,这些小仪式都可以让我们产生一种“我要工作了”的暗示,从而帮助我们快速进入“心流”。
  • 番茄工作法。番茄工作法操作起来很简单:设定一个25分钟的闹钟,然后开始工作,在这25分钟里不能做与该项工作无关的事情;等到闹钟响起,哪怕工作没有做完也要休息5分钟;之后再进入下一个番茄时间。番茄闹钟在这个方法里起到的是外力监督作用,通过计时,我们对时间有了精确感知,从而帮助我们快速进入“心流”。


职场人,你要管理的是精力,而不是时间

番茄工作法图解

(四)意志

意志是驱使我们做事的原动力,是精力的重要来源。

而意志,又与人的价值观最为密切相关。如何补充意志精力?答案是:建立个人价值观

价值观是什么?用柯维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的话来说,是“人生愿景”;用华尔街投资大神瑞·达利欧的话来说,就是“原则”;用宗教的语言解释,则是“信仰”。简言之,价值观是指引我们做什么事、怎么做事的核心方向

乔布斯将“创新”视为使命,因此,他孜孜不倦地开发新产品,最终成立充满活力的苹果公司;

袁隆平把“稻田革命”当做一生事业,因此,即使年事已高,他也愿意在养活中国十几亿人口后,继续前往非洲,为难民们开辟粮田;

钟南山把“救人”当做己任,因此,即使危险重重,他也愿意深入疫情最严重的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我们树立了个人价值观,我们便找到了做事的意义,从而迸发出能量,产生持久的精力。

职场人,你要管理的是精力,而不是时间

四、总结

如何做好精力管理?一张概括性的思维导图告诉你:

职场人,你要管理的是精力,而不是时间

如何管理精力?你还有什么好建议吗?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交流~

我是周周,专注分享自我成长干货,也喜欢写励志人物评。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变强变厉害的路上,有你真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