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農”養豬有了財政補貼 他們還渴望什麼?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近日,對中國生豬養殖專業戶來說,又傳來激動人心的好消息,3月1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財政部做出決定為有效緩解當前廣大生豬養殖場(戶)資金短缺、貸款難問題,幫助養豬企業渡過難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對種豬場和規模豬場給予貸款貼息支持。

“豬農”養豬有了財政補貼 他們還渴望什麼?


這一政策釋放了多重利好:一是貼息貸款時間延長,將貸款貼息政策從2019年9月起又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讓養殖專業戶大幅降低成本,比如現在中央財政貼息2%,養豬專業戶貸款100萬元年利率6%的話,只需要貸款戶支付4%的貸款利率,即100萬元貸款一年6萬元利率優惠至只需要4萬元利息,這對養豬專業戶來說減少了一筆巨大的開銷。二是貼息範圍擴大,將惠及更多的養豬專業戶。由原來提供養豬專業戶購買飼料和購買母豬、仔豬等方面的生產流動資金貸款,到養豬專業戶新建、改擴建豬場的建設資金貸款等都納入貼息支持範圍。三是補貼金額大,讓很多養豬專業戶能夠輕裝上陣。據相關資料,截至2020年1月底,全國各級財政共安排種豬場和規模養殖場貸款貼息資金4.44億元,涉及貸款521.42億元,這對全國養豬專業戶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優惠契機,也是一次加速發展的契機。

雖然,中央財政對生豬養殖專業戶貼息時間延長、範圍擴大、貼息金額較高,會讓大量的生豬養殖專業戶收益,也對刺激生豬養殖起到一定作用,但僅靠財政貼息來促進生豬生產恢復還遠遠不夠,養豬專業戶還有很多期待或渴望。

“豬農”養豬有了財政補貼 他們還渴望什麼?


眾所周知,非常豬瘟病始於2018年,2019年依然在不少地方肆虐,這兩年生豬養殖數量銳減,導致豬肉價格飛漲,很多民眾期待今年春節之後因為國家儲備肉投放市場有可能導致豬肉價格下跌,但這種願望已經落空,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豬肉價格不僅沒有下跌,反面還大幅上漲。春節之後及一季度豬肉價格比2019年底上漲了20%至30%,現在很多地方市場上的豬肉價格已達到了每公斤70元左右,很多城市居民真的到了吃不起豬肉的時候了。

可見,要促進我國生豬養殖恢復,消除養豬專業戶後顧之憂,各級政府還需重點在五方面努力:一是讓養殖戶能真正消除對市場供需不平衡的擔憂,建立有效的市場信息對接機制,讓生豬養殖戶能夠及時瞭解當年全國生豬養殖信息,有計劃地進行生豬養殖,實現生豬養殖計劃的準確性,逐步實現生豬養殖與市場需要的基本平衡,實現生豬養殖資源的有效整合,消除生豬養殖資源的浪費和低效現象。二是理順生豬銷售渠道,建立有效的市場流通機制,確保生豬養殖戶與社會消費需要的有效對接,使生產出欄價格與消費者承受價格基本相適應,建立生豬市場價格平抑和豬肉收儲機制,做到削峰填谷,防止價格大起大落,有效打破“肉貴傷民”和“豬賤傷農”怪圈,解決生豬養殖市場銷售頑疾,提高生豬養殖大戶養殖積極性。

“豬農”養豬有了財政補貼 他們還渴望什麼?


三是對生豬養殖的一些環保措施和要求進行重新審視,消除一些片面、盲目追求環保的做法,尤其是消除一些專家脫離實際的環保論影響,降低生豬養殖大戶的門檻,使生豬養殖大戶的數量增加,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為帶動生豬養殖創造有利的條件。四是加強生豬養殖宣傳,提高農民家庭養殖意識,改變現在單一由養殖大戶養殖生豬的養殖理念,適當鼓勵農民家庭養殖,增加農村家庭生豬蓄積量;並鼓勵創建農民家庭生態養殖科學方法,提高生豬養殖質量(彌補農民家庭養殖規模效益不足的缺陷),為市場提供多樣化、高品質的豬肉,提高民眾豬肉消費興趣,為生豬養殖提供巨大的社會消費推力。五是提供過硬的養殖技術輔導與指引,防止可能發生的疫情,消除養豬風險。非洲豬瘟病讓不少養豬專業戶飽受損失,有些專業養殖戶甚至因此而破產。這正是養豬專業戶最擔憂的問題,也是養豬專業戶的軟肋,因此希望政府畜牧部門提供有效養殖專業技術指導外,尤其能提供豬瘟防範技術,確保養殖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