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粵企七天完成戰“疫”任務

<table> 這家粵企七天完成戰“疫”任務

佛山華數7天完成從機器人生產到紅外體溫檢測儀的轉產,產品發往武漢、深圳多地。

南方日報記者 張由瓊 鄭一見 攝

/<table>

佛山南海,桃園東路19號,佛山華數機器人有限公司(簡稱“佛山華數”)車間,工人們正在組裝打包紅外體溫檢測儀。“之前運送了兩車80多臺前往武漢,今天又接到一批新的訂單。”生產部主管幸凡說。

體溫檢測是疫情檢測的第一關,紅外體溫檢測儀在公眾場所對疑似患者的甄別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打贏疫情防控戰的重要裝備。

面對紅外體溫檢測儀激增的供給需求,佛山華數主動承擔任務,從機器人到紅外體溫檢測儀,7天完成樣機轉產,12天實現規模化量產,彰顯了全力抗擊疫情的粵企速度。

●南方日報記者 彭琳

實習生 張雨

緊急召回省內員工僅用7天轉產成功

“我們是1月24日,也就是大年三十接到了緊急的轉產任務——生產紅外體溫檢測儀。”佛山華數常務副總經理楊林告訴記者,紅外體溫檢測儀主要是在武漢總公司生產。但受疫情影響,武漢封城了,供應鏈遇到一定困難,總部決定將一部分產能轉移到廣東生產。

春節期間,大多數員工已放假回家,佛山華數緊急召集省內員工回廠,臨時組織生產。員工們及時響應,第一時間回到生產線。

幸凡表示,紅外體溫檢測儀生產主要分三個環節:第一是機頭生產,第二是核心線路搭建,第三是機身各零部件組裝,“我們臨時暫停了機器人生產,將兩條機器人生產線改為紅外體溫檢測儀生產。”

轉產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原材料緊缺,尤其是紅外機芯、黑體、芯片等關鍵零部件。

楊林表示,在省工信廳的積極協助下,協調了市區兩級政府部門就近組織當地電子、五金等50餘家企業立即復工,開展專項配套。3天后,原材料逐步到位。

“紅外測溫儀原本在武漢已實現量產,但由於拿到的原材料與武漢生產的不一樣,所以需要根據現有原材料特點進行改型設計。”楊林進一步解釋,在轉產前期,他們在技術改型和工藝轉化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確保轉產的紅外測溫儀的有效供應。1月31日,僅僅用時7天,本地紅外測溫儀樣機轉產成功。

2月5日,在接下生產任務12天后,佛山華數完成了第一批21套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生產,並安裝到深圳地鐵投入使用。

目前,佛山華數日產能達到100臺,累計為深圳地鐵和機場、北京首都機場、廣州白雲機場、一汽大眾等生產安裝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1000餘套,成為廣東省產能和產量最大的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生產企業。

技改政策大力支持企業放心加大投入

全省技改政策的大力支持,為企業加大生產投入,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2月2日,省工信廳電子信息處前往佛山華數組織召開現場會,研究對策措施,通報疫情防控期間技改和融資貸款政策,及時將其列入國家疫情防控重點物資保障企業和享受廣東省技改政策名單。

“目前,佛山華數的轉產投入接近400萬元。在省工信廳技改政策的支持下,企業壓力得到很大的緩解。”楊林介紹,本次技改政策補助力度很大,企業在完成一定的省、市調配或收儲任務前提下,1月10日至2月7日進行的設備投入,補助其投入資金的80%;2月8日至2月20日,補助50%;2月21日至4月20日的生產投入,則補助40%。

楊林表示,真金白銀的技改補貼,打消了企業轉產設備投入的顧慮。“大批量生產需要效率提升,轉產之初我們有顧慮。得到政策和資金支持之後,我們也更加大膽了,將原本機器人的生產線也改裝投入到紅外體溫檢測儀的生產中。”

截至3月22日,佛山華數的產能基本滿足全國紅外體溫檢測儀的市場需求。

“目前,我們正在根據市場需求以及客戶要求,調整生產線。之前轉產生產紅外體溫檢測儀的生產線,計劃再轉回去生產機器人。”楊林說,這次疫情,讓不少工廠意識到機器人自動生產的重要性,我們機器人的訂單量不斷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