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不把国内教育搞好,而是把孩子往外送?

那个大叔有点飘


我家原来过年的时候,都是由祖辈的爷奶带着,一大家子人撸起袖子,忙着准备自家过年的年货。

爷爷、伯伯、叔叔们忙着杀猪宰羊,买鱼买虾,奶奶带着婶婶们在屋里择菜、和面。

需要准备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猪牛羊肉,炸鱼炸虾炖鸡炖鸭。还有素丸子、甜米饭、茄盒、油条,还要准备一大堆的枣糕和馒头。

大概,从腊月过半就开始有所准备,过了小年,更是集全家之力要赶在除夕之前,完成这些丰盛的年货。

后来,爷奶相继过世,父母也渐老去。轮到我们这一代人,当家过日子了。过年的时候的模样,也变了味道。

我们干脆摒弃了之前一大堆的麻烦事:什么杀鸡宰鱼,什么和面和馅儿,统统都免了。就简单两个字:去买!

是因为忙吗?不是!从根儿上讲,是因为懒。还有快餐消费的概念。

我们这一代,就是讲究偷懒,速成!工作要找轻松的,嫁人要嫁有钱的,吃饭要吃现成的。有时间的话,还要玩玩游戏,刷刷抖音。

连自己的生活,都懒懒散散,都在寻找捷径,更何况是全民教育这样的大事?



竹閒


举两个实例你就明白了:

甲本科毕业,进了一所很普通的大专当辅导员,编制解决不了,待遇自然也不怎么样。于是,他选择了去菲律宾留学,两三年的时间拿到了博士文凭,紧接着进了所本科院校当老师,光安家费就给了四十万。

乙也是本科毕业,二本院校的毕业证含金量也不高,在南方打拼了几年后没有起色。于是,家人出钱,让他去澳大利亚留学,拿到了硕士毕业证。由于该校在世界的排名比较靠前,他回国后也进了一所本科院校当老师。

国外的学制要短一些,入学和毕业的难度都要低一些,把孩子送到国外镀金无疑是明智的选择,也能让孩子见见世面。中国最初的留学生远渡重洋的目的是想学到外国的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现在的留学生远渡重洋的目的是想捞点资本,有的很可能直接就移民了。

我们对自己的高等教育缺乏自信,也缺乏持续改革、深入改革的勇气。想做大没错,但不能有意忽略问题,掩盖矛盾。高考不改,大学难改。当国人纷纷想着把孩子送到国外,国外的大学也想着来国内分一杯羹,我们的大学却还在沾沾自喜,还在大秀表面文章。


上头派掌门


这个问题的背后,隐含着几个判断,我们逐一来分析。

第一,国内的教育真的不好吗?

“为什么有的人不把国内教育搞好”背后隐含的判断,是“国内的教育不好”。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合适的教育(就是这个“最合适”,也只是相对而言)。

判断国内的教育“好”还是“不好”,这是一种比较,而真正科学的比较,我们应该从历史的纵向比较和现代的横向比较两个方面展开。但这里涉及到的是中国的教育和国外教育的比较,所以,是一种现代的横向比较。那么,参照物,就很重要了。

由于工作的关系,三水三心去过一些欧美国家,也对世界教育发展,有一些了解。这里,我们以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参照物来比较。

跟欧美发达国家比较,中国的教育,还有不足的地方,但我们的优势也很明显。总体上来说,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讲究的是个性化民主的教育氛围,提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关注的是人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点,是不少的教育专家推崇欧美的关键。而事实上,欧美发达国家,并非所有的人都能享受到这样的教育。比如世界基础教育最好的芬兰,由于人口少,教育的个性化做得非常彻底,确实在较长时期,成为国内学习的榜样——但可以学到吗?

毫无可能!

而美国、英国的教育,其阶层是非常显著的。比如,一般的公立学校,是给穷人们准备的,那种教育,只是最最基本的。而私立学校,则非常昂贵——那是富人们的专利。比如伊顿公学,一般平民的孩子,是不可能去读的。

所以,不公平,是从学校就开始的。

更关键的是,中国基础教育,目前已经让欧美国家竞相效仿。比如,中国的数学教育,英国就专门派人来学习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他们孩子的计算能力太差,很多售货员,连基本的加减运算都有问题!

如果与发展中国家比较,中国的教育,还是非常好的。比如,和一些非洲国家、拉美国家比较,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是天上地下。

这样看来,中国的教育,又需要弥补的短板

第二,要搞好教育,需要那些人的努力?

“有的人不把国内教育搞好,而是把孩子往外送”,这一句话中,隐含着负责教育的人,不搞好教育。其实,教育总体上来说,应该分成三个部分。首先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主要负责孩子性格的养成教育和习惯(主要是生活习惯)的培养教育。

不客气的说,我们目前的家长,有不少是不合格的!

其次是社会教育,这其实是一种影响——教育的本质,就是影响。社会风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比如,最近几年的手机文化,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对孩子的影响,就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孩子,抱着手机就不放,这不是社会影响是什么呢?

再有就是学校教育。准确地说,学校教育主要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但现在,学校已经是大包大揽,把一切都纳入到学校教育中,似乎,学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这是对学校教育的误读!

所以,如果是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确实是有些家长,自己不搞好教育,把孩子送到国外去。

但送孩子到国外的家长,也有自己的说辞:社会环境不好(哪里的社会环境好?米国就好?日本就好?)学校教育有问题。

如果从两个角度来看,社会环境不好,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学校教育有问题,教育管理者有责任、学校教师有责任——但事实上,他们也很无辜,在家庭教育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很多时候,学校教育是苍白的!

第三,把孩子送到国外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

我个人是非常反对把孩子特别是大学以前的孩子送到国外学习的——基于这一点,对于那些滞留英国的1.5万名孩子,我感到伤心;但对于他们的父母,我感到悲哀甚至愤恨。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是父母的陪伴——牵着蜗牛散步,是一种陪伴;陪着孩子慢慢长大,自己慢慢变老,也是一种陪伴。

这种陪伴,给予孩子心灵的丰盈感,是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设施设备所不具备的。

不客气的说,目前,送孩子特别是未成年孩子到国外“留学”,是盲目的追风,甚至是恶性的攀比。

前段时间,有朋友想把孩子(14岁)送到加拿大,征求我的意见。我就问他,为什么要送到加拿大?他说,“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继续追问,“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他支吾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然后,我一语道破,不就是你的几个同事把孩子送出去了吗?

还有就是极个别家长,借口自己工作忙,事情多,无法顾及到孩子——其实,这不就是在推卸责任吗?

个人以为,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利用假期,让孩子去国外见见世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让未成年的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未形成的孩子,去到国外,很多时候,是中不中,洋不洋,这不就是邯郸学步吗?这不就是当年我们鄙视的“假洋鬼子“吗?

不客气的说,看到那些回国之后动不动讲“自由”“权利”的人,比如前段时间不愿意隔离口称“我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才来做核酸检验的”,我真的又好笑又好气!

所以,如果你真的有钱,那么,为什么不多陪陪孩子,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给他讲过去的事情?

如果你的真的有钱,为什么不帮助国家,把学校建得更好,而要每年花几十万、上百万给外国人?


三水三心


看似最简单的事——学生的在校时间,到校时,课程设置,课时设置,公开公示于众贴于校门,依法规范秩不乱序治学。……


用户110688870131


你这个问题好像是针对某一些特定人。难道是说我们中国的有一些教育界的人士不认真工作而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吗?

中国的教育与发展是很快的,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无论是教育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在提升。至于一些人把孩子送到国外,只要是不违背国家的政策,这是他的个人的权利,我们也不应该责备。

中国现在是多元自由发展的时代,大家都追求更好的前途。对于在国内工作的家长,要是不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不合格的自然要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他们进行惩罚。这与他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不能混为一谈,因为那时他孩子的受教育权的正常行使。


教授的快乐生活


这个问题我可以理解为是“有的人”更多的指的是在教育系统中的人,或者再宽一点是指有权力、有能力能插手教育事业的人。

首先,这些“有的人”想不想做这些事还未可知,或者压根就没想过,毕竟有些事会罪人,有些事吃力不讨好,有些事短期内看不到效益或者政绩,“有些人”自己的办事能力或者影响力达不到一定的程度解决事情。

其次,“有的人”既然比普通人有一定的影响力或者有很大的能量,那么他们就有经济实力送孩子去国外读书!

再次,“有的人”认为国外的教育方式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国外的知识的发展程度和科技比国内要高,毕竟孩子们去的是更发达的国家,学习环境也更加开放。

不是说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国外也有不少的不好的地方,文者周边有不少想去国外居住、学习的或者已经去了的,和他们聊过去国外的问题!还有曾经与几个国家的来中国的留学生和来中国的人聊过!只说一件事来讲国家的差异,在国外孩子从小学就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例如需要有两项长期坚持的爱好,是计入考核的,而体育运动在很多国家是必须要有的一项,而在中国小学生都在学习,兴趣爱好很少能学完整个小学,兴趣爱好都是家长给孩子另外请的社会上的辅导班,还有一些兴趣爱好特长班!中国的学生更多的是对课本知识学习学习再学习,甚至初中高中的体育课很少开课,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

其实国外的更多的家长是希望孩子能留在那里生活,最好能取得国籍,毕竟国外的医疗水平和待遇是国内不能比的!

这只是个人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得来的一些见解!


小龄女青年


我觉得,中国教育被好,不比国外差,我有钱就投资中国教育,拿人民币往国外投资,吃里扒外事,让人不齿,还高调满天飞,


玉米178304546


谁能决定国内教育?


风清扬282833906


母亲是家庭的灵魂。

父亲是社会的灵魂。

家庭的不稳,由于女德的缺失。

社会的不稳,由于家庭的不稳。

廉耻是立国之本。男人不懂廉耻为盗。女人不讲廉耻是娼!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礼是相处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复礼。若不克己,子弑其父者,有之,母杀其子者,有之;夫妇互杀者,有之……

义是行为底线。忽见孺子坠井,见之者必发乎怵惕恻隐之心。发乎心,践乎行,义也。若不信乎义,社会冷漠,世态炎凉,重庆公交之事,可怖也!国家未尝不似一辆行驶中的列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是义之义!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养廉!若不知廉,妇叛其夫,夫叛其妇,官叛其位,国叛其家,家庭之道绝矣!

耻是羞耻之心!书曰“一夫不获,是余之辜;百姓有过,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羞耻是人性最后一道防线。不自知,不知耻,何为人!

育民不以廉耻,是为育畜!畜类只有被食用的价值!死不足惜!

帮忙复制粘贴,转发。中华复兴有你一份力量


用户52245638526


你好,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来给你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你这题目它就有问题

请问什么叫做不把国内的教育搞好?难道我们中国的教育不好吗?所以这个问题前半句,我认为观点有误!

我们来看一下我国的教育,我国改革开放才30多年,而有些西方国家,人家都工业化革命至今为止,上百年几百年的历史,我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将教育体系以及社会体系完善到如此的完善,难道还能说我国的教育体系不好吗?

另外,在我国没有出国留学过的名人、成功人士、科学家,多得数不胜数,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证明,我国的教育可以培养出人才,可以培养出世界顶尖人才。

所以说我国的教育,并不比其他国家差到哪里去,并不比其他国家落后!

把孩子送到国外不仅仅是因为教育好

其他原因,为了拿到外国的国籍,

就拿英国来说,只要你在英国合法的居住10年以上,达到一些要求,你就可以拥有英国的国籍,成为英国的公民,很多家长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教育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