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學習四大名著合適嗎?如果要學,有何建議?

天馬行空1


四大名著之所以被稱為四大名著,自然是有它的文學價值在裡面的。孩子們當然是適合學習的。從牙牙學語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們聽,聽裡面的故事,耳濡目染。再大些,可以看看動畫片或者電視劇逐漸滲透。等上了小學,一二年級識字不多,可以看帶拼音的白話文,五六年級,孩子們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礎,語言積累,可以適當讀一讀原著。好了初中,可以直接讀原著。讀書不可能一次讀完,四大名著是需要反覆閱讀的,每次讀都會有不同的感覺,每個年齡段去讀也會有不同的感悟,所以,名著才能成為經典,這是它的魅力,經久不息。


九日如月


小學生學習四大名著合適。

可能大家不相信,我沒上小學的時候就讀過兒童版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西遊記》和《三國演義》。

看著我長大的親戚都說,我不會說話,就識字。那時候,母親說一個字,我就用手指哪個字。後來長大一點兒,母親帶著我上街,看見牌匾就唸,以後再見到這些牌匾,母親就隨意指一個字問我念什麼,我就會念出來。如果我不高興了,只要說考生字,我就會非常興奮。

最初的兒童書是母親讀給我聽,後來就是我自己讀書,因為我家的書,到處都有,我就隨手拿過來看。

有一次去大姥爺家,他們家有很多人。大舅知道我識字,就考了我幾個字,怎麼都考不住我。就問我是否知道四大名著,我當然知道,就說除了《紅樓夢》我都看過。於是大舅就開始考《三國演義》裡的故事,我一一作答,這時候其他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考我《西遊記》和《水滸傳》裡的內容。這一天我很興奮,頗有一種舌戰群儒的感覺。

當然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讀小說,有的孩子喜歡讀自然科學知識,這就要看小孩的天性了。

小學生讀四大名著,不能讀原著,可以讀兒童縮寫版的四大名著。可以不求甚解,只讀故事情節。家長可以偶考一考孩子,問一問故事情節,這樣就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上中學,就可以讀原著了。這時候讀書也不必考慮寫作方法,只要考慮分析一下人物的性格特點即可。

初中階段是讀書的最重要的時期,這時候的功課壓力不太大,有時間讀書。等到高中時,學習壓力大,讀書的時間相對縮短。因此要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多讀一些書,充實自己。


潤楊的紅樓筆記


六年前,我兒子小升初考民辦,考點是有四大名著的。

怎麼讓我兒子看四大名著呢?

三年級開始,我買了三國少年版給他看,但他看不下去,這三國演義的吸引力,不如皮魯魯啊。

他不看了,考試又要考,怎麼辦呢?

我想起我小時候。

我小時候,中午12點,電臺就有小說連播,每天半小時。中午聽完,晚上六點我還聽。不知不覺,到了五年級,我就可以流暢的講出108將,什麼外號對什麼人物。

我可以聽的津津有味,不知道他如何。

我去淘寶買了一臺播放器,40多塊。

去淘寶買了一個有三國演義評書的U盤,在他上床之後就放給他聽。

放了一段時間,效果還不錯。

三國聽完就西遊,西遊聽完就水滸。

紅樓夢呢,因為我家是男孩子,我是覺得男孩子嘛,別去弄太多脂粉的東西,就沒讓他去聽。

唉,沒想到,2013廣州市小升初,小聯盟的語文題,考的就是紅樓夢,氣煞我也。

三年級開始聽,聽了三年的三大名著,三大名著居然也聽的滾瓜爛熟了。尤其是三國。

到了高中,那些古文閱讀題,只要涉及漢末三國的內容,都輕鬆過關。

有朋友問我,聽評書,不看紙面文章,對閱讀寫作能力,有幫助嗎?

好不好,是不是真的行,我們看結果。

我家孩子現在大一,閒來沒事,會在今日頭條寫文章。隔三差五的,能得到青雲計劃的獎。

二月份疫情放假在家沒事幹,就寫文章,寫了9篇,得了七篇青雲。還拿了一個月度的青雲獎。

看樣子,聽評書學四大名著,學的輕鬆,效果嘛,還行。


春暖花開003


小學生學習四大名著合適嗎?如果要學,有何建議?

如果是“青少版”,那麼自然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是“原著”,那麼已經不僅僅是合不合適的問題了,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是能不能夠讀得下來的問題。

一般來說小學階段多數孩子能夠堅持讀下來的也就是《西遊記》了,高年級的小學生尤其是部分男生可能會對《三國演義》、《水滸傳》比較感興趣一些,而《紅樓夢》基本上不太可能讀得下來的。

個人建議不要直接給孩子書去看,這種方式極可能會破壞孩子的閱讀興趣——畢竟這些書對於小學生來說讀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低年級的建議先從一些比如動畫片、比如音頻故事等等入手讓孩子先有一個基本的瞭解,例如比較流行的《凱叔講西遊記》、《凱講將三國》、《平說三國》等等音頻。

電視劇個人不建議了,假期有時間看看也是可以的,但是平常看電視個人覺得還是挺奢侈的一件事情。

《水滸傳》個人覺得小學階段就算了。

不過可以就一些典型的人物故事讓孩子瞭解一下,比如說武松、魯智深等等。

我並不是因為“少不讀水滸”才這麼說的,而是我個人(僅代表我個人)儘管比較喜歡裡面的一些人物,但是並不認可這本書的諸多情節和邏輯。

它還是適合年齡大一些的人來看。

而《紅樓夢》就把更不用說了,文學底蘊比較低的階段去讀連個“熱鬧”都看不進去的。

個人認為《紅樓夢》適合高中階段學生看。

建議不著急給孩子看四大名著,先看看那些適合孩子的書籍培養一下閱讀的興趣、提高一下閱讀能力,名著這些東西不是說“看過”就行了,我們看的目的不是隻為了“看”而已,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給孩子看他們喜歡的、積極正面的、能夠讀的懂的書是最佳的選擇。

除非自己孩子想要看,或者我們知道有一些老師會領著學生們看,否則個人不建議太早給孩子看。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大家好,我是博叔,先來談一談小學生學習四大名著的問題:

2019年,教學改革是大家談論比較大的話題,語文的分值已經一躍成為所有科目中最高的一門學科。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除了對字、詞、句的掌握以處,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文學常識,其中以四大名著為甚。四大名著隨著教學改革,在語文考試中考察的難度和範圍也越來越多,題目佔的比例也越來越大,所以說四大名著,要求小學生必須瞭解,所以必須得學習。

一、從影視在劇進行學習,如”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是我國古典名著 的開篇詞。這也是一道考試題,引導學生在看電視劇的時候,把這些知識點就記下來了;

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1、小孩子都喜歡神話,如《紅樓夢》中的木石前盟,通過神話的形式讓孩子感興趣;

2、從文學常識的角度讓孩子去了解歷史,像歷史上比較知章的三曹,他們也是漢樂府詩的代表,也瞭解他們的代表作;

3、走進歷史、走進作者生活,通過賈府的興衰寓示著封建王朝的興衰;

4、名著當中有一些細節描寫特別好,從寫作的角度來觀看,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三、如何來進行學習:

1)通過動畫片形式展示給孩子,記憶更容易;

2)家好陪同,遇到孩子不理解的家長給孩子做一些講解;

3)和孩子進行PK,可以設置一點PK金;

4)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幾個小朋友組一個興趣班;

5)家長和孩子之間互動,孩子學完能講述清楚就學會了;

6)學有東大法記筆記,邊學邊用;

7)學會用思維,進行橫向與縱向思維,增加寫作能力;

四、增加孩子學習的動力

1、和孩子設定目標,每完成一個目標進行一個小獎勵;

2、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好的閱讀習慣,孩子受益一生;

五、家長態度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要養成良好學習的習慣,通過你的行為去影響孩子。

以上是我的一點建議,我是博叔,喜歡我的評論就點個贊。


博叔說書


沒什麼意義,我們應該面對現實,讓學生參加各行各業的工作情況,近距離接觸科學技術,瞭解農業對自己的重要性,瞭解國防和部隊以及軍事裝備,瞭解電力和水力發電原理了,學習體育精神和培養體育愛好,尤其是游泳,學校以及老師不要一到放假就告家長書讓孩子遠離水邊,這就是純粹推卸責,何談育人。。。。用周總理的話說。。要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文師父


我認為非常適合學習,首先四大名著的四種類型是以後要學習的文學作品的四大門類:一是神魔志怪、二是歷史演義、三是英雄傳奇、四是愛情生活。正好一部名著對應一個門類。其次、四部書的故事耳熟能詳,反正孩子早晚也會聽說的,不如第一印象是正確的。第三、四部小說能經典流傳,至少說明是有其文學價值和其他更高價值的。文學價值自不用說,我個人認為對於孩子三觀的影響意義巨大,包含一種趨於成熟理性的引導:並非掌握權力的人就是正義的,並非被禁止的就是錯誤的。這種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精神太重要了。同時也以不能只看事物表面、任何事情具有多面性、人生並非非黑即白、幸福感滿足感不在外表而是冷暖自知的感悟讓孩子的思維趨於立體化。

如果要學的話,我不建議以動畫片和一些兒童讀物,更加推薦的是在非常有名的凱叔講故事app裡聽故事。凱叔講過了《西遊記》和《三國演義》,我都有留存,我的孩子反覆聽了幾遍。現在開始講《水滸傳》了。這個團隊講的非常好,不但有深度而且把一些不適合少年兒童的環節給去掉了。每一集故事後面都會提出一個問題讓孩子去思考,也可以留言回答。我家孩子有時候會就一個問題探討很多內容。

80年代和90年代拍的四大名著改編的電視劇風格非常好。相對更加還原歷史本身的時代特徵和名著,細節處理特別到位。我記得劉備迎娶孫尚香時,的插曲就是用吳儂軟語唱的。同時它拍的比較隱忍,不血腥、不張揚。


如果還有餘力,我覺得可以做一些問答題,再回過頭去找答案,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現在記得很清楚的一些細節,都是來自這樣的題目。


清朝雲


同樣的小學生該不該閱讀四大名著?

個人感覺應該讀,但是需要成人導讀。兒童的眼光與成人是不同的,經典的閱讀是需要成人指導、陪伴,對閱讀的過程進行引導。

《水滸傳》不僅有打家劫舍、落草為寇,更有肝膽相照、忠義相守、英雄豪情。

《三國演義》不僅有權術心機、爾虞我詐,更有大江東去,光風霽月。

《西遊記》

不僅有“修持”、“菩提”、“元神”、“禪心”濃重的佛教色彩,鞥有團結協作、不懼艱險的樂觀主義精神。

《紅樓夢》不僅有悲情乃至關於性描寫的段落,更有深刻的思想、精美的文字,和世界的縮影。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在經典時看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也有不一樣的心得,所以,問題的關鍵不是該不該讓孩子讀經典,而是如何與孩子一起讀經典,如何指導孩子讀經典。


天天向上小姐姐


可以學,而且非常有必要學。現在中高考和平時各類考試語文基本上都會考四大名著的知識,所以學好四大名著是非常有必要的。從學習的年齡段來看,如果等到中學或者高中再去學,基本上是很難學好的,也會在一些考試中如小升初等失去不少機會。

四大名著的學習不同年齡段的人,學習方式是不同的。到了高中階段,就應該看如脂硯齋點評版本的《紅樓夢》,其它幾本也都是看點評版本的,如毛宗崗點評《三國演義》等等。那麼初中生看的是什麼呢,那就是原版的,不要縮減版,不要簡體版,不要點評版,更不要繪圖版。這是為了提升這一階段孩子們閱讀原文,包括理解文言的一種能力。到了初中,就要考課外文言文了,這時候還不看原版,估計語文肯定不怎麼樣。

下面小學生應該看什麼呢,那就是看簡體版本,或者繪圖版,或者小人書之類都行。我一個朋友孩子還在上幼兒園,我給他們孩子看的就是小人書,還有動畫片,培養孩子的初步感知。小學生應該對主要故事內容比較熟悉了,但比較幼兒園的小朋友,小學生要多看文字。這是閱讀的一種訓練。

其實不管哪個版本,都是相對而言。總體來說,要讓孩子有興趣,願意看是根本。書不願意看,可以看電視,一般不太喜歡的人兩者結合看還是不錯的主意。但不要看瞎改編的,那樣會破壞名著在孩子心理的美感。至於是哪部名著翻拍後會破壞就不用點名了。如果孩子太小,剛上一二年級,父母陪伴,或者父母讀給孩子聽則是非常有必要的。


易中途人


知識的學習是從淺入深的。小學生學習四大名著,還是從瞭解開始。知識故事的結構,人物,能夠講述一點,有一點自己的認識就可以了。作為閱讀的一部分,提高閱讀能力和識字水平。

如果是小學中高年級,那可以更深的來討論。

從漫畫,故事,到書,慢慢的一個過程。

我家小朋友現在就在聽書,凱叔講故事,喜馬拉雅裡都有。並且可以結合著動畫片來一起學習,比如80後的《大鬧天宮》。都是不錯的。

中國古典文學,值得學習的思考的地方還是非常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