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保修业务产值低不是输在市场,而是输在这六点

在整个汽车行业受到经济下行、结构调整等影响的情况下,疫情的爆发无疑是雪上加霜。销售价格倒挂血亏、售后客户维修收紧,4S店开始把目光投向衍生业务、保险付费、保修业务等。


保险业务上升、产值更快是基石,保修业务在行业不景气的今天也成为了暂时的救命稻草,特别是在客户满意度方面的维护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4S店保修业务产值低不是输在市场,而是输在这六点

售后保修业务的现状


售后业务产值中,保修业务的占比一般都在20%左右。在笔者与部分4S店总经理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店都存在着滥用和产值占比偏低的情况。新建店和业务能力较弱的店靠保修业务提升产值,老店和业绩较好的店则认为保修业务太过繁琐,因此产值偏低。


一般情况下主机厂对保修业务的申请和开展监督都是比较严格的,对保修量异常的情况进行抽查或定期进行审计。特别是在行业利润下滑严重的情况下,主机厂在得到经销商的索赔后还会继续向配件供应商索赔。


目前的情况是,主机厂无论面对经销商还是零件供应商都相对有话语权,但是主机厂为维护品牌满意度和形象都会对保修业务特别重视,尤其是高端品牌,规范性要求十分严格,但这恰恰是经销商的薄弱环节。原因无非这么几个,车间技师普遍学历理解力一般,很难达到要求,再加上前台接待风险意识淡薄。但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市场发展不够成熟。


客户在保修业务中更需要什么


4S店保修业务产值低不是输在市场,而是输在这六点

知情权

客户刚买的新车出现质量问题多数情况会出现恐慌的心理,客户对汽车技术一般都不会太了解,对于未知世界的不确定性都存在有一定的恐慌心理,需要4S店的专业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解释告知客户真实情况让客户放心,同时也可以帮助店内避免法律风险。

保障权

大多数客户的对于政策、法律条款都不是非常的清楚和了解,因此会对4S店产生不信任感。笔者认为,4S店的员工在服务顾客的过程中,一些必要的承诺和积极的态度会让客户感觉更有保障,同时也会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便利性

2019年最新汽车三包法修改,原修理时间累计超过35天改为30天,原同一产品质量问题修理次数累计超过5次改为4次,同时规定修理时间超过5天以上应该提供代步车或交通费用补偿,可见维修效率和便利性从法律上进一步被重视。从客户满意度调查中也可看出,客户便利性和价格优惠是排在影响因素的前列。

实惠性

汽车4S店对客户粘性优势最突出的就在于保修服务,潜台词就是不花钱可以免费修理,而且是保修时间越长越好,条件越少越好。

4S店保修业务产值低不是输在市场,而是输在这六点

保修业务六大误区


1. 保修业务产值误区


对于保修业务的产值,大部分4S店都持有以下两种态度:


第一种,过度开发。虽然售后保修业务能够带来一定的产值,但是过度开发会给经销商来来拒赔和审计风险,同时故障率太高也会影响品牌的形象。


第二种,保养产值占比较低。部分老店或者业绩较好的4S店认为保修业务过于繁琐,不愿意开展,也缺乏考核制度,这就会导致其产值占比较低,同时也有可能导致客户满意度降低。


2. 保修规范性误区


据笔者了解,部分4S店在保修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会出现代签字、工单描述不详细、维修报告不规范等现象,并且没有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应付检查,缺少对规范性的理解和风险防范意识,如果遇到投诉,甚至遇到法律风险,那就为时已晚了。


3. 应对客户投诉误区


汽车4S店都会设有专门处理客户投诉的客户关怀部门,遇到难缠的客户或者客户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往往都需要这个部门来处理。但很多时候,为了达成客户的要求,工作人员会放弃必要的原则,采取“特殊手段”。这样虽然可以解决客户当下的问题,但也会让客户产生依赖心理,一旦4S店不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有可能会导致满意度的降低,这对于品牌的维护和4S店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4. 汽车相关法令理解的误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假一赔三”的案例是最近比较热门的话题,主要案例都出现在销售前的维修和围绕“欺诈”客户两个方面。现在很少有4S店会有提前告知客户的习惯,往往用删除维修记录、隐瞒售前维修等手段,出现法律风险的概率极高,很显然这样的手段属于“故意隐瞒”,也可以称之为“欺诈”,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5. 延保开展的误区


现在各店开展的延保种类有主机厂延保、保险公司延保、经销商集团自店延保、金融公司第三方延保等。


保险公司延保流程相对复杂、索赔不全面、客户满意度较差,但优势在于各大保险公司财力雄厚比较有保障;自店延保规模小、风险大但相对灵活;第三方延保缺少保障最好谨慎选择,但是服务费回报较高;相对发展较好的是主机厂延保,有先天优势、全面稳定、客户满意度较高,缺点在于销售价格较高、经销商销售服务费较低,长远考虑有力提升客户满意度。

部分4S店只看重眼前利益销售第三方延保,这样很容易因为索赔困难和风险导致客户投诉。


6. 保修拒赔和回款误区


保修业务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是拒赔率,当然对于经销商而言是越低越好。


我们通常认为只要保修通过就等于回款,其实这样的理解是有误的。从以前的经验来看,往往还会有二次审核,如合资豪华品牌还要总部审核,即使审核通过,也可能要面临定期的审计检查扣款风险,除此之外还有保修零件检查等手段监管扣款。所以除了控制保修产量外,更应该看重保修规范性的质量。


保修业务改善与发展方向


4S店保修业务产值低不是输在市场,而是输在这六点

在汽车行业转型洗牌加速的当今,短期的利益不能满足长期发展的需要,开展合规、合理、合法的售后保修等业务战略方针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市场法制化、职业化以及更加成熟的标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