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有這樣一位大使是國家民族之幸:是什麼讓我們淚流滿面!

看完崔天凱大使接受美國媒體的採訪,忍不住掉下了眼淚。

當前這種特殊時期,崔大使一個人孤零零的在前方作戰,太難了!

能完成這樣一個超高難度的採訪,太難了!

在當前的官場文化當中能這樣有擔當,太難了!

特殊時期有這樣一位大使是國家民族之幸:是什麼讓我們淚流滿面!

崔大使接受採訪視頻截圖

崔天凱大使是3月17日接受了AXIOS和HBO聯合節目的採訪,就新冠肺炎疫情、媒體關係、涉疆問題、中美關係等回答了記者喬納森·斯旺的提問。跟大家分享一下看完這個採訪的一些體會。

第一,這是我所見到的難度最高的電視採訪之一,記者提出的問題非常非常具有挑戰性,大使的回應顯示了職業外交官的高素質高水平!

可以說,記者提問的問題囊括了中美博弈和疫情爆發兩者疊加形勢下所有的敏感問題。病毒來源、政府發言人發推、公民記者失蹤、指責中國初期隱瞞疫情以及新疆問題等等,當下最難回答最敏感的問題也無外乎於此了。

筆者在體制內的時候多年與中外媒體打交道,也陪了好幾任的新聞發言人,期間也接觸許多其他部委的發言人,就崔大使對這樣高難度的電視採訪的應對而言,高水平的職業發言人也不過如此。

很多人對發言人體制不太瞭解,認為發言人就是一個個體的個人,其實發言人是一個團隊和整體。每次發佈會或接受採訪都會預先收集和預測問題,並由團隊一起準備應答口徑,發言人本身也會做大量的功課。

崔大使這場採訪能夠完成,即使有團隊事先準備的口徑,更多是要靠自己對政策的把握和媒體應對能力水平。對於這種外媒採訪,一般不會給你提供詳細的採訪提綱,即使提供了現場採訪也不一定會按著採訪提綱來。在美方記者咄咄逼人的挑戰下,大使沒有被激怒或情緒化,保持了一個職業外交官的定力和素養,太難了!

對於這些高難度問題的回答,核心是瞭解基本事實和掌握政策,事實和政策是應答口徑的主要支撐。可以想見,大使在前方對很多事實情況不一定了解那麼細,後方發推的時候也不一定知會前方,能夠順利完成這場採訪更多就是靠自己能力水平的發揮。

一個字:太難了!

第二,外國記者調查之細緻令人驚歎,這種職業素養和專業能力也是值得中國媒體同行學習的。閱讀全文會發現,坦白講有些記者提問的問題,筆者作為中國人也不清楚,外媒記者準備的太細了。多年與中外媒體打交道發現,很多國外的資深記者年齡都偏大,相比較而言中方的記者年齡都比外國同行要小,很明顯外國記者不是吃青春飯的。

尤其在國際場合提問問題的時候,中方記者最常見的套路就是引導外方對兩國兩軍關係做出積極評價,似乎如果沒有外方說我們好話採訪任務很難說完成,而外方記者很多都直面問題、困難和挑戰。在職業素養和專業性方面,我們確實還有很大進步的空間。

最後,參加這樣的訪談體現了一個愛國者的責任和擔當,這已經不僅僅是能力和水平問題。

今天朋友圈兒裡很多人都在談論這個話題。筆者的一個老領導做出了這樣的評價:“這是我看到迄今為止崔大使做的最好的專訪,在一些問題的回答上體現了自己坦蕩的人格。訪談固然有技巧,有些問題拷問靈魂,只能以人格擔當,不是技巧能繞過去的。”筆者深以為然。

在體制內待了25年,見識過各種形形色色的官員,又有多少人能稱得起有作為、敢擔當。

接受外媒採訪這件事,難度極大。你不做沒人說你;你做了,做好了一切平安,做不好容易惹麻煩。很幸運,我們駐英國、美國的兩位大使都是媒體素養高、有擔當的外交官,這是國家和民族之幸運。

尤其在當前中美博弈已經到了關鍵階段,中美兩國國內民粹和保守主義抬頭的情況下,大使能夠做到有為擔當,只能是因為他已經把自己的所有一切置之度外,心中只有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這正是每一個愛國者的擔當。

是什麼讓我們淚流滿面,那是對祖國深深的愛!

這正是崔大使這樣的外交官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