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緊急暫停抄底原油 大宗商品投資損失或超三成

時代週報記者 林沫 蘇長春 發自上海 北京

過去一週,全球金融市場寬幅波動,加上主要石油輸出國沙特和俄羅斯的角力,紐約國際原油價格一度跌破23美元,創下20年來新低。

在美國能源部宣佈將購買3000萬桶原油之後,3月20日,NYMEX原油期貨收漲23.14%報25.65美元/桶,創史上最大單日漲幅,盤中一度暴漲逾35%。

創紀錄的暴漲暴跌,對於投資者而言,將面臨一場無法迴避的危機。

3月18日,工行突然連續發佈公告:一是宣佈對大宗商品的交易靈活調整點差;二是終止商品賬戶大額非正常交易,農行、建行也相繼靈活調整賬戶商品交易點差。

工行這一非常舉措引發投資者和市場的關注。

3月20日,工行總行相關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有關此次事件“具體內容以公告為準”。

3月19日,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在原油交易呈現混亂狀態的情況下,交易頻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涉及一些固定交易賬戶,且在固定區域有組織性的大額交易,就有可能涉及洗錢的嫌疑,甚至不排除一些投資背後存在非法商業往來的可能。”

暫停交易不蹊蹺

“因購買產品已達到工行人民幣賬戶商品和賬戶外匯總交易淨額上限,故目前已經不能買入新開倉,平倉交易、美元賬戶原油投資不受影響。”3月19日,工行客服人員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但只要有客戶進行平倉交易,就會自動釋放相應額度,總交易淨額恢復到限額以內後,將可以重新買入新開倉。

3月18日,工行發佈公告稱,對大宗商品的交易靈活調整點差,同時終止商品賬戶大額非正常交易。記者瞭解到,除了工行以外,近日交通銀行、建行也相繼發佈公告表示靈活調整賬戶商品交易點差。

“交易點差可以理解為一種重要的交易成本,調寬點差,也會限制一部分在劇烈波動下單邊做多的投機行為。”上海一外資行交易員對媒體稱。

據投資者3月18日向時代週報記者反映,從3月13日開始,工行APP已暫停人民幣賬戶北美原油和國際原油兩個連續產品的買入交易,但交通銀行、招行、建行、中行仍可交易。

但是,交行和建行兩家大行也通過公告向投資者提示風險,“請投資者謹慎開展交易業務,密切關注持倉變化及保證金佔用情況,在保證金不足時,及時採取降低持倉、補充保證金等操作,防範市場波動風險及因保證金不足而被強平的風險”。

3月23日,一位大宗商品市場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油價暴跌,很多用戶盲目抄底,銀行此舉旨在通過抬高交易成本限制部分投機行為,不再給“賭徒”提供便利。

“個別客戶多次進行大額非正常交易,且具明顯區域性和組織性,這對工行系統運行和其他用戶的交易都產生了不良影響。”3月19日,工行客服人員告知時代週報記者,對於開展非正常交易的客戶,工行將根據與客戶簽署的協議約定,採取終止賬戶商品交易服務等相關措施,並保留進一步採取法律措施的權利。

工行為何反制大額交易?

其賬戶商品業務存在的大額非正常交易現象,主要涉及哪些具體異常行為,又會對工行系統以及交易市場帶來哪些風險?

對此,上海一位資深財經人士江先生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如果出現有組織、有區域的密集操作,極有可能出現大規模坐莊的情況。甚至有操控整個市場價格的可能性,這種風險就被無形中快速放大了。

事實上,對於加槓桿的大額交易,各家銀行都會十分警惕。

1995年,全球最古老的銀行之一巴林銀行就是因交易員進行大額交易,引發了整個銀行的倒閉。

市場動盪,風險加大,“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異常下跌,工行主要是為了控制風險,其存在客戶穿倉風險,恐波及自身。此次確實整個金融市場非常異常,風險資產和抗風險資產不再遵守原來的規律,這很大原因在於此次誘因有現代金融市場以來沒遇到過的非經濟政治因素導致的系統風險。”3月18日,上海一資深期貨研究員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多頭投資者損失慘重

工行兩則公告的背景都是受全球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市場避險情緒等影響,國際貴金屬、大宗商品價格劇烈波動,流動性降低。

隨著國外疫情的升溫和國際油價的暴跌,歐美市場全面股災,投資者恐慌情緒不斷上升,擔憂全球經濟陷入通縮和衰退的風險,遭此打擊的大宗商品價格正在快速下跌。

據不完全統計,2020開年以來,國內商品共有25個品種跌幅超過10%,16個品種跌幅超過15%。跌幅超過20%的品種則有8個,分別是原油、瀝青、燃油、滬銀、PTA、棕櫚油、塑料、乙二醇。其中,國內原油暴跌48.50%,領跌市場,瀝青和燃油各跌39.09%和37.67%,排名第二和第三位。

“油價暴跌並不利於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國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全球經濟學家花長春提醒,油價大跌,打擊石油出口國的財政收入,可能導致石油美元迴流,從而對全球流動性和資本市場形成壓力,影響中國金融市場。

3月20日,上海一位資深期貨分析師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在本輪大宗商品崩跌中,中國投資人損失極為慘重—加槓桿的多頭幾乎全部爆倉,而即使不加任何槓桿,短短一二週時間多數虧損在30%以上—用慘遭血洗來形容毫不誇張。

價格暴跌的直接誘因,是石油戰。新冠肺炎使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打壓原油需求,沙特與俄羅斯OPEC+減產談判失敗後,沙特迅速下調官方原油售價、並計劃增產,而俄羅斯也增加石油產量,價格戰正式打響。

沙特“降價+增產”的超級大動作,已經掀起原油市場的血雨腥風,同時給已經萎靡不振的油價致命一擊,也成了壓垮金融市場的最後一根稻草。

3月18日,華聯期貨宏觀高級研究員段福林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如果油價繼續保持在這樣低的位置,世界主要資源國家面臨著能源價格的下跌,不得不抽離其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資金,這樣就會加劇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從而加大全球經濟下滑的概率。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