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历史上有个外国人,名叫乔治·戈登。他不仅火烧了圆明园,还当过“常胜军”的统帅,和李鸿章配合作战镇压太平军。当初他来中国是为了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可后来成了晚清政治舞台上的活跃人物,在中英蹿红。在英国,他被称为“中国戈登”。今天咱来聊聊戈登,以及他和李鸿章之间的恩怨是非。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英国总督被刺,清廷上下轰动


1885年,中国正在中法战争中,一个消息说英国总督戈登在非洲的苏丹被起义军的长矛刺死了,清廷上下极为震动。李鸿章更是触动很深,他跟这位洋提督交情不浅。这故事得从李鸿章自告奋勇挑起了到江南镇压太平军的大梁说起。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缘起:李鸿章向洋人借“常胜军”


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刚打完,英法联军把圆明园烧了,颐和园抢了。咸丰皇帝驾崩,慈禧太后垂帘听政。通过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北京的危机暂时解除了。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图


但慈禧每天批奏折时总能看到上奏说,太平天国在江南一带势头很猛,上海快要撑不住了,急需支援。曾国藩统领的湘军屯重兵在安庆,都等着攻破太平军首都天京(今南京)抢头筹,没有人愿意前往江南


这时,曾国藩门下的幕僚李鸿章自告奋勇地挑大梁,去解上海之围。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李鸿章像


李鸿章心想这可能是个扬名立万的机会。他在老家大概召集了6500人,这就是后来的淮军。这6500名淮军在上海一亮相,上海老百姓看到的是一支着装不整、军纪散漫、脏话连篇的杂牌军,跟叫花子似的,根本就不是一支作战部队。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淮军图


可当时的清政府就想让李鸿章凭着这支队伍击败太平军,尤其暗示他尽量不要依靠洋人的力量。李鸿章可不是死脑筋,大胆地拉拢洋人统领的“常胜军”,使上洋人的“落地开花大炮”,因此连连告捷。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戈登的前任——华尔


华尔的黑历史:海盗兼逃犯


“常胜军”就是上海当地的官绅,私自做主雇佣的外国兵,因为洋人的武器装备比较先进。“常胜军”早期的时候叫“洋枪队”,头儿是美国人华尔。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华尔像


姓名:华尔

国籍:中国(原美国)

家庭背景:船主

爱好:战争与掠夺

工作经历:“黄金猎手”号轮船大副(往返于美国和墨西哥湾之间)/海盗/逃犯

影响人物:威廉·沃克

主要成就:围剿太平军的“洋枪队”领导人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沃克像


姓名:威廉·沃克

国籍:美国

毕业院校:宾夕法尼亚大学

梦想:征服拉丁美洲

主要成就:在墨西哥成立了一个小国家,一边做国家元首一边做海盗

结果:被美国政府定罪放逐


洋枪队的黑历史:早期多为小混混,空降戈登当“接盘侠”


一开始,“洋枪队”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发挥的力量有限。因为跟着华尔的“洋枪队”都是些外国流浪汉、被解雇的海员、英法联军中的逃兵等,散漫状态可想而知。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后来华尔在一场战役中被子弹打穿了脸,在养伤期间痛定思痛,对“洋枪队”进行整改。经过训练,稍有成效,打了不少胜仗。


当时的江苏巡抚薛焕力挺华尔,不断向朝廷上奏,给他邀功。最后这个华尔入了大清国籍,“洋枪队”也被朝廷封名为“常胜军”。


1982年9月,常胜将军华尔战死。英国人戈登继任。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戈登像


姓名:乔治·戈登

国籍:英国

家庭背景:军人世家

父亲职业:英国皇家炮兵将军

毕业院校:英国查姆度军官学校

工作经历:军校教官


戈登上任,迅速走红


戈登一上任就有了大动作,把“常胜军”里的土匪规矩全废光,挑不服的典型和刺头下狠手,一言不合就枪毙,终于让这群偷奸耍滑的兵痞服服帖帖。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戈登本来就在军校里当教官,把英国人的方法照搬过来,毫不留情面的进行魔鬼训练,效果显著。“常胜军”接连拿下了常熟太仓苏州等重镇。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戈登训练“常胜军”


指挥战斗时,戈登总是优雅地拿着一根藤仗,淡定地站在冲锋第一线。因此,“常胜军”统帅戈登,迅速在中英两国蹿红。李鸿章更是对戈登这个得力的合作伙伴十分满意,大为赞赏。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初来乍到——戈登被丢了殖民扩张的洗脑包


当时清廷的策略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对洋人一边利用一边防。乔治·戈登自费跑来中国,是为了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个出生在将军家庭的小青年渴望战争和征服,满脑子都是殖民扩张的想法,十分符合当时英国的主旋律。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戈登坐了一个多月的船到了中国,一在天津登陆,立马投入战斗。从大沽口杀进了北京,还接到了火烧圆明园的指令。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在参与烧圆明园的时,因为心理上过不去,就把感想写了下来:


“很难想象这座园林如何壮观,也无法设想法军把这个地方蹂躏到何等骇人的地步。皇帝龙座所在的宫殿一律镶着雕塑精巧的乌木。殿上陈设各式各样的大镜子、钟表和装着木偶的八音盒,还有形形色色精美的瓷器、堆积如山的五彩丝绸与刺绣。这里的豪华与文明的气象完全跟你在温莎宫所见的一模一样。”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圆明园图


从他的日记中能读出他的不忍。虽然于事无补,但当有些洋专家不愿意承认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暴行时,戈登的这个日记,就会成为打击他们的实锤。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清政府的转变——与洋人亦患亦友


一开始以慈禧为首的清廷,非常抗拒洋枪队的存在,甚至当时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因为私自筹建洋枪队被斩首,这也是出于对洋人的忌惮。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何桂清像


但是没过多久太平军所向披靡,上海岌岌可危。这时,清政府和洋人有了共同利益——守卫上海。


因为当时上海是通商口岸,洋人的公司、机构都在上海的租界里,一旦被太平军攻陷,他们从清政府那里索取的种种利益都有可能打水漂。所以一向保持中立的西方各国,也开始寻求和清军的合作,一起打击太平军。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清末上海外滩图


就算是合作,出身封建官僚体系、代表着大清利益的李鸿章,和出身资产阶级家庭代表着英国殖民者利益的戈登之间,还是有摩擦和嫌隙的。他们俩之间亦患亦友的关系,其实也是大清国和洋人合作的关系的缩影。


鸿戈CP的苏州杀降风波


戈登追杀李鸿章


清军在联合了洋枪队的情况下连连打击太平军,节节胜利。在打到了苏州时,因为苏州离上海近,所以攻取苏州对保卫上海至关重要。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苏沪地理位置


当时太平军人心涣散,诸王各怀鬼胎。纳王郜永宽和一众将领,想要密谋归降,但因不信任清军统帅,找到了信用比较好的英国人戈登谈判担保。戈登拍着胸脯保证诸王及其家眷在归降后的平安。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于是,纳王郜永宽联合有归降之心的诸王,取了主帅慕王谭绍光的人头,用白布包裹献给李鸿章作为投诚的礼物,同时打开城门让清军入城。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谭绍光剧照


但李鸿章出尔反尔,摆下鸿门宴,屠杀了诸位王爷和守城的太平军。一时间,苏州成内血雨腥风,尸体堆积如山。据史料记载,当时李鸿章做出这一举动,其实也是有些纠结的,但最后还是这么做了。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可这么做惹怒了戈登。脾气火爆的戈登当场抄起左轮手枪,满苏州城找李鸿章,要跟他火拼。李鸿章虽然是大清重臣,大权在握,但毕竟做了亏心事,也顾念着国际舆论和戈登的洋背景,只能认怂,躲到苏州城外的小汽船上办公,才躲过了一劫。


李鸿章此举被《泰晤士报》等多家外国媒体争相报道让戈登,以及各国领事和侨民极其愤怒,众说纷纭。但清廷对李鸿章大力嘉奖,下达谕旨,封李鸿章为太子少保,并赏穿黄马褂。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李鸿章像


戈登也得到了清廷封赏,谕旨写道:“江苏总兵戈登,带领所属洋枪队助剿,足见其洞悉机谋,精于作战之技能,竭其全力,终建殊勋,著即赏给该总兵头等功牌一枚,白银一万两”。


李鸿章试图抓住这个平息戈登怒火的好时机,封赏一到,立即派和事佬到昆山给戈登送去,但是戈登怒气未消,当场拒绝了一万两白银。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赫德劝和


为了平息风波,李鸿章向当时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求救。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赫德像


赫德一出面,果然有用。一段时间以后,戈登气消了,继续作战,直到常州攻陷,他写信给母亲:“我将在5月13号回昆山总部,从此不再作战了,叛军已被打垮。”


戈登退圈,“常胜军”遣散


戈登回英国以后,李鸿章随即花18万俩白银在一个星期内遣散了“常胜军”,过河拆桥,以绝后患。


戈登在中国的军旅生涯告一段落后跑去苏丹做殖民者,还当上了总督。不幸的是,当马赫迪率领的起义军攻下喀土穆时,怒气冲冲杀进总督府的起义军碰上了正要仓皇逃跑的戈登,一个长矛丢过去,终结了戈登的殖民生涯。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李鸿章凭借镇压太平天国有功,步步高升,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长达25年。经此一战,李鸿章成为了朝之重臣,影响着大清国的内政和外交。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所以说不管李鸿章跟戈登有怎样的恩怨纠葛,毕竟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助了他一臂之力,李鸿章心里还是念着戈登的好。1896年,当李鸿章到英国访问时,没忘到这位老朋友的墓前献上一束花圈,感怀一番。

他把火烧圆明园写在日记中,持枪追杀李鸿章。被刺后清廷震动

李鸿章与戈登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