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常事件”後,張學良為被殺的二人寫了兩副輓聯,包含三個典故

1929年1月10日晚,嚴寒籠罩下的瀋陽市大帥府裡突然傳出兩聲槍響,東北軍裡兩個不可一世的人物倒在了血泊之中,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楊常事件”。

“楊常事件”指的就是“少帥”張學良痛下決心在大帥府的“老虎廳”裡,處決了東北軍的實權人物楊宇霆和常蔭槐。這件東北軍內鬥事件的詳細內容可參考筆者前幾日發表的文章:

張學良雖然突然出手殺死了一直目中無人的楊宇霆和常蔭槐,但他的內心也是痛苦不已,為此,他連續多日,竟然“悲傷得長吁短嘆”。

“楊常事件”後,張學良為被殺的二人寫了兩副輓聯,包含三個典故

楊宇霆和常蔭槐雖然被殺,但作為東北軍裡的元老人物,還是要在瀋陽城裡發喪,在葬禮上,張學良親筆為楊宇霆和常蔭槐獻上了兩幅輓聯。

《張學良挽楊宇霆聯》:

詎同西蜀偏安,總為幼常揮痛淚。

悽絕東山零雨,終憐管叔誤流言。

《張學良挽常蔭槐聯》:

天地鑑餘心,同為流言悲蔡叔。

江山還漢室,敢因家事罪淮陰。

“楊常事件”後,張學良為被殺的二人寫了兩副輓聯,包含三個典故

在這短短的兩副輓聯中,張學良用了三個歷史典故:

其一,西周初期,周武王去世後,因成王年少,成王的叔叔周公攝政。周公的弟弟管叔與蔡叔先是散佈周公要篡權的流言,後來又勾結殷紂王的兒子武庚發動叛亂。周公率兵東征平定叛亂後,處決了管叔,流放了蔡叔,後人以他們比喻亂國之人。而張學良以“管叔” 、“蔡叔”指代楊、常二人,可見他認定其有謀反之心。

其二, “淮陰”即“漢初三傑”之一的淮陰侯韓信,他曾幫助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王朝,戰功卓著。但是,劉邦忌怕功臣,找了個藉口將韓信將為侯。後來,韓信被劉邦妻子呂后所殺。

其三, “幼常”,則是指三國人物馬謖。在輓聯中,張學良借用著名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典故,來暗示自己殺楊、常二人的無奈與不忍。

“楊常事件”後,張學良為被殺的二人寫了兩副輓聯,包含三個典故

東北剛剛易幟後不久就爆發了震驚中外的“楊常事件”,從消極方面來說,對外失去了兩個在危急時可以緩衝局勢的得力人物,對內則失去了兩個能掌握全局的輔佐人才。因此,有人認為張學良此舉是“自毀長城”!

但是,從積極方面來說,張學良不動聲色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剷除楊宇霆和常蔭槐,使其在父親張作霖剛剛去世半年,自己還立足未穩的地位得到了鞏固和加強,從此,事無掣肘,統一了東北的軍令、政令,順利地達到了“立軍威”的目的。

八十年後,即2009年1月15日,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來到瀋陽市的張氏帥府參觀,並留下題字:“兩度衝冠為國族,一身肝膽照汗青”。

宋楚瑜所說的“兩度衝冠為國族”,意思就是指張學良為了國家和民族,曾經兩次怒髮衝冠,派案而起:一次是指“西安事變”,一次就是指“楊常事件”。

本文參考自:《走進大帥府,走進張學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