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如果良好的習慣是一種道德資本,那麼,在同樣的程度上,壞習慣就是道德上的無法償清的債務了。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孩子做事沒有規律和節奏,書本和玩具喜歡擺得滿房間都是,房間比狗窩還要亂。

做作業的時候粗心大意,總是喜歡開小差,需要看電視才能寫作業。考試的時候明明會做的題目,還是會錯。

孩子有這些"壞習慣",家長都感到無可奈何吧,只能唉聲嘆氣。

每次教育孩子做事要井井有條,專注細心,孩子卻覺得自己的習慣很正常,不需要改正。

父母教訓幾句,孩子還覺得不耐煩,甚至會和父母頂嘴。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堂姐家今年12歲的孩子小宇,讓堂姐對他是又愛又恨。

為什麼呢?小宇無論在家還是學校,都很懂事,學習成績也是班級的前五名。

孩子接觸新知識的時候,都能很快地將書本上的知識靈活運用,老師也誇讚孩子是學習的好苗子。

但是每次考試的時候,小宇都有一個"壞毛病",就是粗心大意,明明是很簡單的題目,都會疏忽答錯。每次考試成績公佈之後,小宇都懊悔不已,明明自己可以得更高的分,錯的大都是簡單的題目。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別看小宇在學習上不需要家長操心,但是在家裡卻經常被媽媽訓斥。

孩子的房間像垃圾場一樣,凌亂不堪。每天起床也不疊被子,床上堆滿了各種書本、文具、草稿紙;

地上到處都是衣服、玩具、方便袋、垃圾。孩子的書桌也是擺滿了試卷和課外書,有的時候孩子想要找一件東西,都需要將整個房間"翻新"一遍才能夠找到。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媽媽經常責罵小宇"就不能把房間收拾地整齊乾淨點"。

小宇卻有些不耐煩,和媽媽頂嘴說:"你懂什麼,天才房間都是凌亂的,我的房間不用你管,好煩啊你!"

為什麼已經12歲的孩子,理應到了聽話的年紀,卻依舊喜歡按照自己的習慣生活呢?

其實這都是因為父母錯過了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引導和教育。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什麼是秩序敏感期呢?

這是著名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一書中提到的理論。

孩子從出生到2歲多是對秩序最敏銳的時期,對事物的秩序有強烈的需求,並逐步獲得和發展起對物體擺放的空間或生活起居習慣的時間順序的適應性,即秩序感。

在這一時期,幼兒學習訓練秩序行為比較容易,秩序感展比較迅速。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年幼的孩子有兩種秩序感,分為外部秩序感和內部秩序感。

  • 外部秩序感是指孩子對外界的規律和關係進行感知和理解;
  • 內部秩序感使孩子意識到自己身體的不同部分和它們的相對位置。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秩序感各有不同,也就是說孩子做事都有自己的節奏和習慣,很多時候在家長看來有點類似於"強迫症"。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 1-3歲:這段時期的孩子,秩序感由內向外,非常注重物品的擺放、動作發生的順序和位置,如果秩序被破壞,孩子就會哭鬧發脾氣,然後重新按照原本的順序和位置重新擺設,也稱為執拗敏感期。
  • 3-4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更注重規則的遵守,無論走到哪裡,只要孩子遵守的規則,其他人也必須要遵守,孩子會變成"完美主義者",也被稱為完美敏感期。
  • 5歲之後:孩子的秩序感愈加完善成熟,更關注空間秩序和美感秩。像是搭積木的時候,非常在意空間的美感。也被稱為審美敏感期。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和習慣,都有了自己的一套節奏和方法。

當然,孩子對習慣沒有區分好壞的能力,如果家長在秩序敏感期的時候沒有及時引導,孩子就有可能養成一些不良習慣,長大後很難改正。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家長要如何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引導孩子呢?

1.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這個時期的孩子,習慣養成得快,也改得快。

家長要教會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像是吃飯前要洗手,上完洗手間洗手。每天將自己拿出的玩具要放在玩具箱內;

自己的房間每天要打掃乾淨;圖畫書要整齊地擺放在床頭或是書桌上;在公共場合不能大喊大叫等等。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孩子對這些事情習以為常後,也就逐漸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今後也變得更加嚴於律己,自我約束力強,做事也會井井有條,絲毫不亂。

2. 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

其實很多2歲的孩子,已經可以獨自吃飯,可以簡單地使用小湯匙。孩子想要表達出自己吃飯的意願時,家長要鼓勵孩子。

孩子吃飯的時候,手難免會顫抖,將飯菜灑落在桌上,家長也不要批評孩子,讓孩子單獨吃完,然後誇讚孩子真棒。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孩子逐漸養成了獨立自主的能力後,也更願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是自己刷牙、自己洗臉、自己穿衣服、自己打掃房間等等。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內養成了獨立自主的能力,今後在生活中也就能更好地照顧自己。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壞習慣會成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絆腳石,好習慣則會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教育孩子也要講究適度,孩子在父母寬鬆的環境中成長,感受家庭的溫暖和生活的美好。孩子和父母成為朋友,也就願意聽父母的建議。

孩子看繪本時會有很強的代入感,將自己帶入到繪本中的角色之中,這也正是孩子為什麼看繪本學東西快的原因。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這裡為大家推薦一套有關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10冊不過是49.9元,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2歲孩子錯過秩序敏感期,10年後壞習慣很難改,現在重視還來得及

年幼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的鼓勵和引導,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才能夠關注更多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孩子必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大人"。

所以做家長的點擊下方圖片,從現在開始改變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