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齐格菲”防线,为何4个月就被盟军攻破?


提到防线,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二战初期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这条被法国人寄予厚望的防线,在战争爆发后,并未发挥出阻挡敌人的作用,从而成为战争史上的笑柄。


实际上以规模而论,“马奇诺”防线只能屈居第二,二战期间还有一条比它更长、更坚固,规模更加庞大的防线。


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齐格菲”防线,为何4个月就被盟军攻破?


有意思的是,这条防线的建造者正是以闪击战闻名天下并且攻破法国“马奇诺”防线的德国。


“齐格菲”防线是德国在二战之前在西部边境修建永备筑垒体系,共投入10万工程兵,35万劳工,耗资35亿马克,历时三年零五个月修建而成。


“齐格菲”之名,出自德国古代英雄史诗《尼贝龙根之歌》中的王子,传说中,齐格菲王子曾杀死巨龙,以龙血沐浴全身,从此变得刀枪不入。


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齐格菲”防线,为何4个月就被盟军攻破?


将防线冠以“齐格菲”之名,表明德国希望这条防线能够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其实,这是德国第二条“齐格菲”防线,早在一战期间,德国就已经修筑过一次同名防线,并且重创了进攻的英军。


1917年7月,英国进攻之前,对德国“齐格菲”防线进行了16天的炮火轰击,随后英国以216辆坦克为前导,发起猛攻,战斗中,77辆英国坦克陷入泥潭。成为德国炮兵的活靶子,全被摧毁。


由于坦克损失很大,英国军队中开始蔓延“坦克无用”的论调,甚至连坦克兵也觉得面目无光。


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齐格菲”防线,为何4个月就被盟军攻破?


德国这次斥巨资修筑的“齐格菲”防线到底有多坚固呢?我们通过一组数据和法国“马奇诺”防线进行一下对比:


“齐格菲”防线全长630千米,“马奇诺”防线只有390千米;


“齐格菲”防线纵深达75千米,“马奇诺”防线只有15千米;


“齐格菲”防线构筑的各类永备工事有14000个,“马奇诺”防线只有5800个;


“齐格菲”防线每千米正面上的工事数量有22个,“马奇诺”防线只有15个。


可见,“齐格菲”防线在几个关键指标上完胜“马奇诺”防线。


战争初期,德军凭借闪电战,可谓战无不胜,完全用不到这条防线,但到了1944年后半年,盟军从西线逼近德国本土,“齐格菲”防线成为德国阻挡盟军于国门之外的唯一依靠。


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齐格菲”防线,为何4个月就被盟军攻破?


希特勒甚至企图凭借这条防线,一直阻挡住盟军进入德国本土。


但“齐格菲”防线从1944年9月遭到进攻开始,到1945年2月被突破,一共阻挡了盟军4个多月的时间,并未达到希特勒的预期。


防守“齐格菲”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个是德军陷入两线作战,兵力严重不足。


首先,1944年希特勒发动的阿登反击战,使德国在西线最后一批精锐部队几乎损失殆尽,导致“齐格菲”防线守军质量大幅下降,比如曾经的劲旅B集团军群中,充斥着老弱病残和缺少训练的平民,这样的部队,自然抵挡不住盟军。


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齐格菲”防线,为何4个月就被盟军攻破?


其次,东线的老毛子发动大规模进攻,希特勒又从西线抽调部队到增援东线,使“齐格菲”防线守军数量进一步减少。


再次,“齐格菲”防线守军数量不足且战斗力差,只能被动防守,无法进行机动防御,重蹈了当年“马奇诺”防线法军的覆辙。


所以,真正能决定战争胜负的,从来不是什么武器、防线,只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