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国士无双”武连德


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国士无双”武连德

现代医学

随着现代医学的诞生以及逐步专业化、科学化,人类的生存条件也随之改善。历经20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医疗水平早已今非昔比,。许多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传染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有些已经在地球上绝迹。但在此之前的千百年间,世界各国都曾被瘟疫的阴影深深笼罩着。


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国士无双”武连德

中世纪黑死病

鼠疫,就曾是人类历史上让人闻风丧胆的传染病之一,在人类史书的记载中,鼠疫曾多次大规模爆发。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就是中世纪时欧洲的黑死病,1347年至1353年间,造成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总人数高达两千五百万。中国古代也曾多次出现鼠疫大流行,其中明末的鼠疫大流行,甚至对明朝灭亡也有脱不开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国士无双”武连德

武连德

近代时期,发生了一场规模庞大的鼠疫。在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中,有这么一个人,他在疫情上发挥的作用是无法被人遗忘的,他就是武连德。武连德字星联,祖籍广东新宁,父亲是在马来西亚开设金店的侨商。所以武连德在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西亚。虽然出生成长都在外国,但却无法改变它身上流着的是中华热血。事实上,少年时期的武连德就是我们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聪明好学,成绩优异。

1896年,他考取了英国女皇奖学金,在剑桥大学伊曼纽学院学医,开始了悬壶济世的人生旅途。

1899年,勤奋刻苦的武连德顺利毕业,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学士学位,并考取圣玛丽医学奖学金,得以入院实习三年,成为圣玛丽医院的第一个中国人。

1902年,武连德得到母校资助的研究奖金,先后在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及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进修与研究。

1903年,他通过剑桥大学博士考试,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在吉隆坡医学研究院从事热带病研究。

1904年底,他回到槟榔屿开设私人诊所,并积极参加华侨社会服务。他的领导才能与爱国热情在这时开始展现。

1907年,当时的中国还处在腐朽的清政府统治时期,武连德接受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邀请,回国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他平时梁启超、辜鸿铭、严复、胡适等人交往频繁,和这些人的交往,让他对中国古典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祖国历史和中医学深深吸引着他,为日后和王吉民合作撰写《中国医史》埋下了伏笔(该书于1932年出版,并再版多次,成为早期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的英文著作,深受国外医学家的重视。)


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国士无双”武连德

东北鼠疫

1910年12月,东北爆发了大规模鼠疫,疫情蔓延迅速,数日间,吉林、黑龙江两省死亡人数达三万人,一时间人心惶惶。当时清政府已经摇摇欲坠,无专设的防疫机构,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沙俄、日本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工作,趁机牟利,并派兵要挟。

在此情形下,武连德临危受命,成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与以往世界鼠疫发生的情况不同,这是一种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飞沫传播的新型鼠疫,就连德国医学家都对此束手无策。此时,武连德的进入宛如一个救世主降临。


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国士无双”武连德

鼠疫防疫会

1911年1月,武连德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并出任所长。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深入疫区调查研究,追踪流行经络,逐渐找到了这次鼠疫的特点。他将这一次的鼠疫命名为“肺鼠疫”,并针对疫情特点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铁路控制、交通隔离、火化鼠疫患者尸体、建立医院收容等等。值得一提的是,为阻断飞沫传播,他还发明了一种双层纱布的口罩,用两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药。他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便将这一次震惊中外的“肺鼠疫”疫情彻底消灭,武连德一时间被国内外誉为防疫科学的权威。他也因此次杰出成就,被提名为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被提名诺贝尔奖的人。

1911年4月,忧国忧民的武连德主持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与会国包括中国、日本、英国、美国、俄国等十一个国家。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在哈尔滨设立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武连德任处长。他奔走海关,游说当局筹集资金充实设备、招聘专家、锐意经营。使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成为当时颇具规模与实力的防疫机构。

到1918年,北洋政府在北京设中央防疫处,武连德任处长。一向被忽略的防御工作,被作为国家的一项事业而重视起来,形成了中国防疫事业的雏形。

然而,武连德与疾病战斗的脚步并没有因这些丰功伟绩而停歇。他于1915年组建成立了中华医学会。于1918年创建北京中央医院,今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分院担任首任院长。1922年,受奉天督军张作霖委托,他在沈阳创建东北陆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202医院,医院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大型社区医院。


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国士无双”武连德

哈尔滨医科大学

1926年,为培养更多的医学人才,补充东三省医疗人员缺口,他多方筹措组织创办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并任第一任校长。他不断的在为中国医学事业而奋斗着。他就是一座灯塔,指引着中国现代医学的前进步伐。

1931年918事变之后,拥有一腔爱国热血的武连德,坚决反对与日本合作,愤然出走,甚至被日军屋为间谍居留,在沈阳多方辗转才得以脱身去往上海。在上海期间,武连德也没有停止防疫检疫,报效祖国的工作。

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武连德才被迫离开上海,前去马来西亚。当地显贵多次劝说他出任政府职务。他都以年迈为由,谢绝了。

1960年1月21日,武连德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逝世,享年82岁。

武连德虽然在国外出生瘦小,但他有着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赤诚的爱国之心。从1907年到1937年的三十年间,他为中国现代医学的建设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是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组织才能,才使得我国的现代医学事业在那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下顽强发展。

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国士无双”武连德

梁启超

梁启超在回顾晚清到民国50年历史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伍连德字)博土一人而已”。而武连德自己也在自传中写道:““我曾将大半生奉献给古老的中国,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建立,直到国民党统治崩溃,往事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新中国政府的成立,使这个伟大的国家永远幸福繁荣……””


中国历史上走近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国士无双”武连德

加油,中国

如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无数的医护工作者们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亿万百姓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医学长城。正如武连德当年抗击鼠疫一样,一代的中国医学人薪火相传,将一腔爱国热情全部投入到阻击疫情的战斗中。相信,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雨过天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