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一柱:定国不定国(李定国)


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出身农民,为张献忠部将。张献忠死后,他率部继续抗清。顺治九年(1652)春,清军大举进攻贵州、川南。李定国率部突进广西,七月,定南王孔有德与李定国战于榕江,李定国用战象突阵,清军狼狈逃窜,尸横遍野,孔有德负伤弃甲,仅以身免,退守桂林。四日,李定国包围桂林,并以云梯攻城,迅速攻破武胜门。孔有德仓皇计穷,手刃其家室后自焚而死。桂林失陷,孔有德自焚的消息传到北京,清廷朝野震动。十五日,清廷为挽回败局,急派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率师往湖南、贵州征讨大西军。十一月二十三日,尼堪在进军途中,在衡阳遭李定国伏击,又被斩于阵前。李定国一部在一年之内连杀两名清兵统帅,取得了抗清斗争的惊人战绩。黄宗羲在评述这次战役时说: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战,“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自万历戊午(1618)以来所未有也。”

南明一柱:定国不定国(李定国)


李定国,十岁从军,四十二岁逝世,前后在军中凡三十二年之久,可谓长历戎行。他本人相貌英俊、身材奇伟,以宽厚温和著称,每次临阵必披坚执锐、勇不可当。十七岁的时候,已经成为张献忠手下第二号大将!统帅20000精兵追随张献忠进入四川湖北,一度射杀明军上将张令。二十一岁(崇祯十四年)的时候,奉命奇袭襄阳,擒获明朝亲藩襄王。崇祯十七年,张献忠称制,定国受封安西将军,位仅次于孙可望,是大西政权的第三号人物。时年不过二十四岁。

南明一柱:定国不定国(李定国)


定国少年英武,军中称之为“万人敌”和“小尉迟”,张献忠战死后,定国随孙可望转战滇、黔,建立了以昆明为中心的著名的“四将军”政权,定国称安西王。特别是定国忍辱负重、尊重孙可望的国主地位,为巩固云南基地立下汗马功劳,他率兵历时三个月擒获作乱滇省的沙定州,使得滇省大安。也因此有了资本可以和满清、南明进行周旋。

南明一柱:定国不定国(李定国)


定国最早提出联明抗清,并且主张进占巴蜀、饮马长江。然而,孙可望利欲熏心,只为个人 打算,他对于定国功高明显十分嫉妒,曾经借口他事责打定国,定国以大局为重 ,没有和他计较,此后,孙可望公开叫价要求南明方面封他为秦王,定国深不以为然。西元1649年,定国亲率部队,一鼓荡平贵州,使滇省、黔省联成一片。声威大震!

南明一柱:定国不定国(李定国)


明永历六年,清军南下,定国请缨抗战,率军出全州,约法五条:不杀人、不奸淫、不抢财货、不宰耕牛、不放火。五月,大败清军,仅用两夜下武冈、克宝庆,势如破竹。六月,夺取全州,七月初一,和清定南王孔有德决战,定国列象阵,孔有德力战不支,败退,七月初四,定国兵围桂林,四大汉 奸降王之首的定南王孔有德自杀身亡。孔有德自从航海归顺满清,从山海关一路杀到广西,其间多次大败明军,南明著名督师何腾蛟即死于他手,没想到,如今竟被年仅三十的后生李定国逼得无路可走,有德死前表示要儿子将来千万不要从军、从 政。

南明一柱:定国不定国(李定国)


九月,定国兵发湖南,取衡州、进 攻长沙,出兵七个月、拓地三千里,满清震动不已,特派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统兵近十万,来救湖南,十一月二十四日,双方决战衡州城北,定国佯装败退,尼堪中计,穷追不舍,最后,竟然被乱刀砍死!尼 堪是努 尔 哈 赤的孙子,广略贝 勒 褚英的儿子,是满 清的理政三王之一。

南明一柱:定国不定国(李定国)


李定国收复桂、湘。前后败敌数十万人,纵横数省。桂林、衡州两次大捷,使“清君臣闻警,上下震动,闻定国名,股栗战惧,有弃湘、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帝媾和之议”。 至此,定国已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使李定国将军真正成为了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这是自从明朝万历年间以来,明清作战清军的最大损失!黄宗羲称:此为全盛天下所不能有!顺治听说尼 堪阵亡,大惊失色!尼 堪尸体运回北京 ,和硕亲王以下均出城迎接。湖南军务只好委于洪承畴了,定国行军作战九个月,秋毫不犯,纪律肃然!以致于百姓不知有兵!连少 数 民 族的百姓都对定国约束军旅表示由衷的钦佩!定国其人素以忠义自许,读《三国》,尝以关张自居,平生最为仰慕文天祥、张世杰,立志于摧大敌、扶弱主、垂令名于万世!最为鄙薄曹操、司马懿之流的奸 邪,称他们是至愚之人!

南明一柱:定国不定国(李定国)


定国这样心性自然和野心勃勃的孙可望积不相能,再加上孙可望嫉恨定国威望,双方矛盾日趋尖锐。西元1653年六月,定国约同郑成功会师北进,然而,郑成功因为天气的原因爽约,就在这时,孙可望竟然不顾大局,派冯双礼偷袭定国,反被定国击败,冯双礼投降。早在阵斩尼堪的时节,定国意欲恢复湖南,就是因为孙可望的按兵不动,以致流产。此时,孙可望不顾大敌当前也不顾定国的再三忍耐,居然首先挑起内讧,其心可诛! \\\\u0005

南明一柱:定国不定国(李定国)


定国并没有因为孙可望的阻挠放弃和郑成功的会师北进计划,西元1654年,定国再度东征广东,获得空前胜利,可是,郑成功失期不至,以致于功败垂成。这时,永历被孙可望逼迫不已,无奈以血书召定国救驾,定国将兵6000人,救出永历,永历封定国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白文选为巩国公。刘文秀和定国、孙可望都是张献忠义子,他写信给孙可望以大义感召,但是,孙可望一意孤行,悍然于西元1657年八月调兵十四万进 攻定国,定国时兵不满三万 ,然而,孙可望的可耻行为已经受到全军将士的一致唾弃,所以,战役不到十天,孙可望大败,仅以身免!

南明一柱:定国不定国(李定国)


孙可望兵败以后,狗急跳墙,向洪承畴投降,!他把云贵的虚实都告诉了清军,满清这才决定大举进 攻云贵。明永历十三年,清军三路大军进逼云贵,这时,定国中了敌人的缓兵之计,不听从刘文秀、冯双礼的建议,消极防御,而且,惑于马吉翔等人的吹捧,于当年十一月连续兵败,清军直扑昆明。定国本来主张进取湖南,不料却被马吉翔、沐天波等人所阻,采取下策,退守滇西。

南明一柱:定国不定国(李定国)


定国在撤退之前,完成了他一生最后一次震动天下的战役--磨盘山战役,拟一举歼灭吴三桂主力。这是李定国最后的机会,是桂王政权最后的机会,也是明季对决中汉人最后的机会。

定国设伏三道,可谓天衣无缝,永昌境内的磨盘山“内箐深屈曲,仅容单马”,“定国筑栅数道,左右设伏,大营屯山后四十里橄榄坡,炊食饷伏,令毋见烟火”。他估计吴三桂必无戒备,便以窦民望为初伏,高文贵为二伏,王国玺为三伏,清军进入三伏,“首尾横击之,片甲不令其逃也”。果不出料,2月21日,吴军追来,其先锋已进入二伏,却节外生枝,南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潜出告密。吴贼大惊,急令后撤,并炮击左右伏兵。农民军出伏作战,“短兵相接,自卯至午,僵尸堵叠”。定国只好提前出动,此战役是云贵会战以来最大的恶战!清军虽然撤军在前,仍然死伤无数,固山额真沙里布当场阵亡。后来,清军底定云贵以后班师回京,主帅多尼、罗托不但不受到奖赏,反而因为追究磨盘山战役的失误,被罚银5000两。

南明一柱:定国不定国(李定国)


磨盘山战役有三分之二的战士战死,清军也“死伤甚众,却三十里”,十八名将官都统被击毙。南明遗民刘彬诗曰:“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磨盘战地人犹识,磷火常同日色鲜”。李定国卓越的指挥才能和顽强果敢的斗志,使清军再不敢骄横穷追。但李定国这最后的一次大战役,却不幸因叛徒告密而功败垂成。

南明一柱:定国不定国(李定国)


定国从磨盘山撤退以后,因为和永历失去联系,被迫进入缅甸,定国为了索回永历,和白文选一道大破缅甸军队,缅人在满 清乾隆期说到定国的名字,依然为之胆裂!然而,毕竟是强弩之末,不能久支,白文选等人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被迫投降吴三桂,定国染病不起,明永厉十七年(西元1662年)六月闻知永历死于昆明,定国仰天大哭不止,二十七日,一代名将李定国大星陨落!死前,说:“任死荒郊、勿降也!”

南明一柱:定国不定国(李定国)


定国一生出生入死、奋斗不息,为了抵抗凶残的敌人,浴血奋战,直至最后!其人与百姓息息相通,在镇守云贵之时,爱民如子,至今云南人仍然视定国为滇中的脊梁!(云南人最为崇拜的就是武侯和李定国--影秋老人语)定国的忠义节烈知道近现代依然被人们称赞不绝 ,晚清革 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仍以定国为榜样,章太炎说:“愿吾滇人,勿忘李定国!

南明一柱:定国不定国(李定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