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南明孤独的名将,也是生不逢时的名将。

清朝定都北京之后,又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战争来征服南明政权。


明朝是两京制的,除了北京有一个首都,还有南京陪都,里面还有完备的政治机构和体系。崇祯自杀殉国之后,由明朝宗亲组织了临时政府,坚持与清军作战长达20年。这其中涌现出了许多的英雄事迹和可歌可泣的人物,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非常特别的名将。他就是今天要说的主人公---李定国。


我们说能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时刻挺身而出,有立场、有见识、有勇气、有谋略、有担当的人,是为英雄。李定国就是这样的人。


李定国,南明孤独的名将,也是生不逢时的名将。

李定国影视形象


李定国的出身并不好,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中,对于其父母,史料没有任何记载,应该是在明末饥荒中死去了,他少年加入了农民起义军,义军首领张献忠将他收为义子,之后他随农民起义军转战各地。他凭借着勇敢和智谋,成为义军中最负盛名的将领。


清朝顺治三年,张献忠率部北上抗清,于前线阵亡。张献忠的突然亡故导致农民义军群龙无首顿时大乱。张献忠四位义子于危急时刻稳定了局势,保存了实力,其中就有李定国、孙可望。由于孙可望是张献忠义子里面排行老大,所以,他成了义军最高领导。这二位在以后的战争抗清斗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张献忠阵亡之后,关于大西义军的出路问题,其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孙可望主张自己发展,见事情不妙往海外逃。李定国却力争帮助南明恢复江山,最后李定国的想法成为了义军的方向。之后大西义军进驻云南联合沐王府,共抗击清兵。


李定国,南明孤独的名将,也是生不逢时的名将。

张献忠影视形象


以云南为基础,大西军逐渐收复云贵地区,并建立起了大西义军的根据地。在大西军的根据地里,李定国任然在秣马厉兵,日夜操练军士,以图收复河山。李定国还在他的根据地里面选拔人才的考试,鼓励大家读书,以便之后江山恢复大家好出去报效国家。可见李定国是有长远眼光和规划的。在他的规划里,有着训练精兵、选拔人才,以图后用。


李定国,南明孤独的名将,也是生不逢时的名将。

顺治影视形象


清朝顺治九年,义军根据地经过短暂的发展之后就迎来了清军的围剿。清廷方面派出平孔有德部、吴三桂部对义军根据地进行两路夹击。为了粉碎敌人围剿,李定国传信孙可望要求主动出击,迎击清军。后面李定国就率领八万大军和几十头战象对清军作战。临行前他还跟部队约定:不得滥杀无辜、不得奸淫掳掠、不得抢劫财货.... 这有力地保证了他的军纪和部队战斗力。


李定国,南明孤独的名将,也是生不逢时的名将。

孔有德影视形象


这年五月到十二月。李定国部一路转战各地,在桂林、衡阳两次会战中,李定国大获全胜,力毙清廷两大名王,歼敌数十万,取得了义军对清兵作战前所未有的巨大胜利。清军因此元气大伤,甚至都想暂时放弃对西南的围剿。


李定国,南明孤独的名将,也是生不逢时的名将。

吴三桂影视形象


通常在战局非常有利的时候,一般人都会想着扩大战果,但是这个时候我们都知道往往会出现一个嫉贤妒能的人来阻挠以后的发展。李定国也是一样,正在这时,南明王朝实际上的统治者孙可望开始使坏了,他罔顾国破家亡的事实,一心想着争权夺利,让李定国孤军奋战,李定国被迫收兵。孙可望为了不让李定国立功,甚至调他去大后方。他为了顾全大局,避免自相伤害,听从了调度。虽然这样,但是孙、李内讧的事情也被清廷知道了,于是再派官兵前来围剿,哪知孙可望部以为清朝官兵都是纸糊的,根本不当一回事,结果损失惨重。李定国之前取得的优势局面让孙可望葬送殆尽。


李定国,南明孤独的名将,也是生不逢时的名将。

尼堪影视形象


李定国有着卓越的战略眼光,经过休整之后,在广东地区发动新的攻势,并联多盘踞在福建的郑成功共同夹击清军,惨烈的攻坚战持续了半年之久,逼得清军杀人而食,然而郑成功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迟迟不发兵,最后清廷援军到达,李定国孤军难敌,全线溃败,至此,他收复广东、克复江南的计划也完全失败。再之后,清军以痛打落水狗的觉悟对李定国部进行的疯狂的围剿,他外无援兵,内无补给,所部损失惨重,只能退守南宁,从此,李定国企图恢复河山的事业终成泡影。

李定国,南明孤独的名将,也是生不逢时的名将。

郑成功影视形象


孙可望的能量是巨大的,由于他心术不正,一心想着自己的利益,枉顾国家危亡,在南明的小朝廷里,腐蚀了很多人,间接得的导致了南明朝廷的深度腐败和政局动荡。李定国和孙可望这两个价值观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最终也没有达成和解。最后孙可望挑起内乱,走投无路之下投靠了清廷,向清廷贡献了详细的供述了大西军的底细和西南地图。


李定国,南明孤独的名将,也是生不逢时的名将。

孙可望影视形象


这之后,南明再也不成气候,清军一路追击,而李定国一路疲于应对。一直到顺治16年2月,李定国为了摆脱清军的追击,在云南永昌的磨盘山策划了一场伏击战,击杀了清军的大部分追兵,致使清军不敢追击。


在这里李定国的故事也接近尾声了,这个是时候,由于南明皇帝被裹挟到缅甸,李定国不得不去救援,缅甸迫于压力将南明皇帝送给吴三桂,李定国无奈,还是率部与清军作战,意图抢回皇帝,但那个时候大西军已然士气低落,军中瘟疫蔓延。李定国后来也感染了瘟疫,不久死于军中。临终前任然嘱咐儿子:宁死荒外,勿降也!


李定国,南明孤独的名将,也是生不逢时的名将。

永历帝朱由榔影视形象


回顾李定国的一生,他出身贫苦,还是草寇背景,但他有见识、有担当、有谋略,够勇敢,面对不平,敢于反抗。同时他也有名族大义,在国家危难时刻,能摒弃前嫌,顾大局、识大体。他有勇有谋,指挥若定,数十万清军都败在了他的手上。他曾经光复过大片的河山,在战局不利时仍然不抛弃不放弃,坚持抵抗到底。为了避免分裂他也委曲求全 。为光复河山,他做了他所有能做的努力,一直到死,他仍然有气节,有灵魂。这样的人,一定值得铭记。但他生不逢时,也生不逢人,这注定是一个悲剧。我们对他的遭遇深感不幸,但我们更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价值观完全不相符的两个人是没有办法一起奋斗的,李定国的悲剧就源于这里。但这个悲剧英雄,依然感动了我,他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