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醫話:關於“脫髮”辨證治療的認識

愛美之心,人人皆有,尤其是人體之首上的秀髮,更是顯示人們美貌的重要部位。


幸福醫話:關於“脫髮”辨證治療的認識


一個女性,一頭烏黑髮亮,飄灑俊逸的頭髮,可以把她打扮的亮亮麗麗,走到街上足以吸引眾多眼球回眸一視。

然而世上卻是美中不足,總有個別人,尤其是青年女性不知什麼原因,造成了慢性脫髮,本來一頭秀美的青絲,卻逐漸脫落,露出頭皮,而致心情鬱悶,萬分焦急。

尋找西醫無有良法,轉投中醫,可惜很多中醫又不善治療此證。對此,我臨床多年,留心此病,且小有研究,治療了很多脫髮患者,也總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現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臨床脫髮一症,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為頭髮突然脫落,常在一宿之間,成片成塊掉落,脫髮處頭皮光亮如鏡,不留髮根,古稱油風,俗名鬼剃頭,現稱斑禿

一為頭髮逐漸稀落,尤以頭頂為甚,日久形成禿頂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長期的心理壓力、未治癒的感染或不正確的飲食結構,也可能是某些疾病或先天性疾病所致。

中醫多責之於肝腎兩虛、血虛風燥、溼熱內蘊、瘀阻經脈等病因。但發失濡養為其共同病機

在治療上,我主要分為虛實兩類。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是其大的原則。

虛的,一般為肝腎陰虛,精不上承;或氣血不足,血不榮發,用方藥主要是麻仁丸、二至丸、首烏延壽丹、七寶美髯丹、桃紅四物湯等,填補精血,疏通髮根,滋養頭髮,促進發生。

這個方法一般稍有經驗的臨床大夫都會用,我也有一個有效的專方叫“烏髮丸”。

處方:制何首烏150g 黑芝麻15g 霜桑葉30g 桑椹30g 墨旱蓮30g 女貞子5g 生地黃30g 金銀花30g 菟絲子30g 杜仲30g 金櫻子15g 豨薟草30g 側柏葉30g 黃精30g 懷牛膝15g 桃仁15g 紅花15g 西洋參30g 赭石30g

製成蜜丸,每丸9g,每日3次,每次1丸。3個月1個療程。

這方子我就不多談了,但要強調的是,很多醫生把這一補法作為治療脫髮的唯一方法,不分寒熱虛實,一概都用滋補;

結果是虛者蒙對了,實者卻越補越實,溼火越補越旺,脫髮未止住,反而掉得更多,犯了中醫上的實實之戒。

臨床上實際有相當多的患者並不是虛證而是實證,尤其是年輕人和脂溢性脫髮者

這類患者是不能用滋補的辦法,只能用清熱利溼,疏通經絡的辦法。此類患者並不缺乏營養,而是營養過剩,塞阻毛囊,造成脫髮。

觀此類患者大多頭皮油漬較多,一摸滿手指都是油,頭髮油黑鋥亮,舌紅苔膩,脈象滑實,能吃能喝,葷腥不忌,精力旺盛,看不出一點虛像。

治療此類脫髮患者千萬不能用補法補藥,只能用清熱利溼,疏通毛囊。方藥一般取龍膽瀉肝湯和三黃瀉心湯加減。下面舉兩例示之。

【病案1】摘自《劉渡舟運用三黃瀉心湯驗案》。

餘某,男,42歲,患脂溢性脫髮。每晨起則枕巾落髮成片,頭頂片片成禿。經人介紹,前來診治,餘問日:頭皮癢否?曰:甚癢。

問:頭皮溢出脂液為何味?曰:以指甲揩而嗅之,有臭味。

切其脈數,視其舌紅絳。乃命侍診學生書三黃瀉心湯予服。

(大黃黃連瀉心湯方:大黃二兩,黃連一兩。上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三黃瀉心湯,由大黃、黃連、黃芩三味藥所組成,為商朝伊尹所創。方子傳到東漢末年,又為張仲景編寫的《傷寒雜病論》所收。

但是仲景用的是大黃、黃連,而缺少黃芩,所以稱之為“大黃黃連瀉心湯”。宋林億等校醫書時,認為本方當有黃芩,系屬脫落之誤。)

學生不解餘意,問三黃瀉心湯如何能治脫髮?

餘日:發為血餘,而主於心。其人頭皮甚癢,為心有火之象。皮脂有臭味,亦為火臭寒腥之義。且脈數舌絳,非心火旺而何?心主血脈,今心火及血,則血熱而不榮於毛髮;發脆則脫,液多則癢,此乃頭癢發脫之所因。

餘用三黃瀉心湯瀉其心火,涼其血液,堅其毛髮,肅其脂液,服藥後其發必不脫矣。

患者果服藥3劑,大便作瀉,小便黃如柏汁,從此頭癢止,發不落而病癒。

【病案2】邢某,女,22歲,西安某大學研究生。

2008年9月初診。述說最近一段時間突然發現頭髮逐漸脫落,以頭頂部較顯著,梳頭、洗頭或搔頭皮時脫髮更甚,病損部位髮根較松,很易拔出。

平素愛吃葷食,尤其愛吃肯德基食品,口苦口乾,晨起口黏,小便短赤,有時伴熱感,舌質偏淡,舌苔黃厚膩,脈象滑實。

曾服益氣養血、滋補肝腎、養血祛風以及胱氨酸、維生素類等中西藥物,局部塗生薑等均未見明顯效果。

近日憂心忡忡,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增大,生怕頭髮掉光。外觀頭頂部毛髮已為稀疏,病損處皮膚光亮,髮根疏鬆,易將毛髮拔出,其餘頭髮烏黑油漬。

辨證為肝經溼熱,循經上擾巔頂,經絡氣血瘀滯,毛髮失養。治以清肝利溼洩熱。

處方:龍膽瀉肝湯加減。

龍膽草15g 生梔子12g 黃芩10g 生地黃12 車前草15g 澤瀉15g 木通10g 生甘草6g 當歸10g 柴胡24g 赤小豆15g 牡丹皮12 g 側柏葉30g 豨薟草30g 生首烏30g

10劑。水煎服,每日3次。

二診時,患者服上藥後舌苔黃膩已除,脈象滑實轉為細軟,食減,口已不苦不幹,小便已清,病損區已佈滿短嫩發,梳頭時已極少脫發,擬改用參苓白朮散善後。後追蹤隨訪,療效鞏固,未再出現脫髮。

上述兩案,一是已故名醫大家劉渡舟的經典醫案,一是本人治療眾多脫髮中一醫案,均從辨證入手,針對病機,斷為實證,不落俗套,清熱,利溼,活血,疏通於一體,故收速效。在此,再次強調治療脫髮一證時,一定要辨證,分清虛實寒熱,該清則清,該補則補,千萬不要一味蠻補,一根筋。中醫辨證是根本,切記,切記。


幸福醫話:關於“脫髮”辨證治療的認識

【本文由“幸福中醫文化”新媒體獨家出品,作者王幸福(網名古道瘦馬),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文中方藥及用量僅做參考,請在醫師指導下遣方用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