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們是否應該關注下地產股?

這段時間要是問全民都關心的話題那一定是疫情了,最新的消息顯示韓國總統文在寅當地時間18日邀請政界、財界、勞動界、金融界、小工商人士代表、市民代表等在總統府青瓦臺舉行圓桌會議,疫情現在是全球的大考,是各個國家的頭等大事。

就在大家關注點都放在國外疫情的時候,廣州低調的放寬了白雲區的限購政策,政策主要內容是說只要工作一年+大專學歷,就可以在白雲區的江高、人和、太和、鍾落潭四個鎮直接落戶購房。要知道,此前廣州的政策是,非戶籍居民要繳5年社保才能購買1套房。

此刻,我們是否應該關注下地產股?

這又是一起借用人才新政變相放寬限購政策的案例,因為從去年12月開始,南沙區、花都區、黃浦區都陸續出臺了類似的人才政策,每一次都是醉翁之意在於“房”。這次有點不一樣,主要是想賣地。

還有本週一萬科星城288套公寓開盤僅7分半鐘即售罄,銷售金額達2.99億元。萬科星城在線上選房結束後不久,便加推房源。難道房地產的春天要來了?

政策性利好

近期房地產利好的政策出的比較多,筆者整理了下主要是一些地方性政府出臺的政策,但有一個消息是重磅炸彈——3月13號的央行發佈的降準政策。

雖然樓市“房住不炒”的政策至今還沒有鬆動,這是很多人的共識,也是很多地方政府的底線,短期內也看不到會有大量資金進入樓市。但是對於全面性的流動性寬鬆,房企也是當中的受益者之一。

流動性氾濫必然會導致資金成本的下降,主流房企平均的槓桿率大概在80%左右,融資成本下降會提高房企的利潤率。2019年房企信託被叫停,地產公司融資渠道受限,短期的融資成本大幅上升。現在流動性寬鬆,而且後期央行大概率會加大寬鬆的力度,估計房地產商應該可以鬆口氣了。

房企資金成本下降的有多厲害呢?我們列舉一些數據來說明下,2019年融創和恆大部分海外債的融資利率分別是7.95%,10.50%,高的驚人。同期有國企背景的房企,融資成本差不多也有5%,某些企業最高的利率達到15.5%。

此刻,我們是否應該關注下地產股?

而現在房企的融資渠道也適當放寬了,證監會同意地產公司線下向合格投資者發行企業債,其中包括金科股份的23億元,萬科A的90億元,估計後續應該會有越來越大的房企發行企業債。

此刻,我們是否應該關注下地產股?

金科地產公司公告


同時融資利率下降也非常明顯,根據招商蛇口最新公佈的融資情況來看,融資利率都在2.65%,今年的利率和2018年相比降幅達到了30%。

此刻,我們是否應該關注下地產股?

地產股的另一個邏輯是今年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很大,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出口、基建和消費,目前在國內外疫情的影響下,三駕馬車都有一定程度的萎縮,尤其是出口和消費被明顯抑制。

在今年的2-3月份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來刺激新基建,但新基建目前佔總GDP的比重依然不高。從目前公佈的34億新基建數據來看,去年全國總GDP是99.1萬億元,新基建佔比接近34%,但這34億不是今年一年投進去的,是分批投的,分攤到今年會大大減少。所以

後期老基建依然有發力的空間和動能。 後期老基建依然有發力的空間和動能。

最後從美國123年的房地產走勢來看,美國過去123年中發生過3次十年累積漲幅超過100%的階段,分別是在1938-1954之間,1969-1986之間,和1995-2007之間,其它時間段漲幅都比較平緩。

總體來看有兩個規律,其一,美國房價的長期增長率為3.07%,略高於美國通脹率。其二,如果房價變動偏離這條軸線,例如漲幅遠高於通脹率,後面就會沒有增長,或下跌。其一,美國房價的長期增長率為3.07%,略高於美國通脹率。其二,如果房價變動偏離這條軸線,例如漲幅遠高於通脹率,後面就會沒有增長,或下跌。目前我國房價已經過了高速發展期,後期大概率只能跑贏通脹了,2018年的通貨膨脹率是6%,目前多數房企資金成本較低,如果後期要是拿地成本降低的話,有利於房企的盈利增長。

最近市場不太平,總是上躥下跳,震盪幅度特別誇張。而地產股估值不高,整體股價也不在高位,還有2019年多數公司超預期的業績做鋪墊,這也是當下市場中有較大確定性機會。這也是當下市場中有較大確定性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