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傑所長的“三字經”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蘇心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緊急需求的醫用物資,緊急檢測!加急!再加急!春節至今,北京市醫療器械檢驗所已經晝夜奮戰,連續開展應急檢驗2個月......


北京市醫療器械檢驗所是全國醫用防護產品和體外診斷標準的歸口單位,也是北京唯一一傢俱備醫用防護產品全項檢驗資質的檢驗機構。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市器檢所承擔了醫用口罩、防護服、手術衣、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額溫計等有源器械5大類產品的應急檢驗任務。


趙玉傑所長的“三字經”

市器檢所黨委書記、所長趙玉傑同志,從春節前接到應急指令起,帶領全所同志立即進入戰時狀態,24小時應急值守,任務即到即檢,全力開展應急檢驗工作,為一線醫護人員防護用品把好質量關。


突發疫情面前,趙玉傑深感責任重大、任務艱鉅。他每天奔波在工作一線,親自指揮部署應急檢驗及疫情防控工作,建隊伍、訂製度、購設備、重防控、督檢驗……大家都能感受到,他對工作的高標準、嚴要求,他強調並身體力行的“三字經”更是給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時時鼓舞、激勵著所裡的同志更加奮勇向前。


“把關人”

任務面前,他要求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人民用械安全的“把關人”。

趙玉傑所長的“三字經”

1500小時,30多次專題會議,505批次應急檢驗任務,涉及我國及美國、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共17個國家的產品(其中涉及國內企業61家)……市器檢所在2個月時間裡完成了以往2年的防護類產品業務量。每一次檢驗、每一條數據、每一張記錄、每一份報告都傾注了以趙玉傑為代表的藥監人對生命的敬畏和對健康的責任。


“技術員”

需求面前,他鼓勵大家,一定要充分發揮技術支持作用,高質量做好政府決策部門的“技術員”。


作為全國醫用生物防護產品領域標準化技術歸口單位負責人,他堅持,技術支撐工作要“用標準衡量、用數據說話”,他積極組織技術人員,為政府決策部門提供技術支持,應邀為國務院辦公廳、國家衛健委、市場總局等部委在緊急進口、產品標準、產品複用、物資調度、專家論證等方面提供了33人次技術服務,得到了各級單位的高度肯定。


“急先鋒”

非常時期,他多次強調,一定要從大局出發,全面提高政治站位,在應急檢驗工作中當好“急先鋒”。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要求全所幹部職工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大局意識和擔當精神,克服困難,統籌調配檢驗資金,推出“四項舉措”,最大程度減輕企業負擔,降低企業送檢安全風險,全力推進應急保障物資上市。這“四項舉措”是:應急任務免除檢驗費;免費進行技術支持;京津冀企業納入應急通道;非應急工作開通網上受理。


“助力者”

緊要關頭,他帶領大家,全力服務企業復產復工。他希望所裡每個人都是推動防護產品生產企業復產復工的“助力者”。


趙玉傑所長的“三字經”

疫情防控初期,防疫物資緊缺,“前線”告急,市民買不到口罩,北京僅有1家防護口罩生產企業。面對這種局面,他以高度的黨性覺悟和使命感提出要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的緊急需求提出了“靠前站、伸把手、精準幫”的幫扶口號。先後對北京68家企業在材料選取、設計優化、工藝改造等方面給予技術指導和摸底測試共374次,助力企業快速審批、快速生產,以滿足全市對醫用防護物資的緊急需求。


“領跑者”

非常時期,他帶領科技骨幹承擔了5項國家和北京市緊急科研課題研究工作,稱得上是醫用防護產品科研攻關工作的“領跑者”。


他把防控新冠肺炎科研攻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積極推進醫用防護服複用工作,聯合國家疾控中心(CDC)、中檢院、301醫院、火神山醫院等單位拿下了國家科技部“醫用防護服的重複使用研究開發”國家科研項目。截至目前,市器檢所緊急承擔了5項防護產品和病毒檢測試劑盒的國家和北京市緊急科研課題,為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續深入提供科技保障。


“衣帶漸寬終不悔”。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趙玉傑所長身先士卒、帶頭實幹、連續奮戰、無私奉獻。持續高強度緊張忙碌的工作對於趙玉傑這個56歲的人來說,精神壓力和身體機能也是不小的挑戰,人也迅速清減了很多。從1月21日至今,他經常處於“連軸轉”的工作狀態,結束工作時經常是子夜時分。他住得又遠,每天還要驅車100公里往返單位。為保障抗擊疫情所需醫用防護產品應急檢驗任務,他安排單位車輛把每一名一線檢驗人員送到家,但他自己卻從不佔用保障班車資源……


他在平凡而並不平常的工作中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踐行著藥監衛士的責任與擔當。人們有理由相信,趙玉傑所長的“三字經”還會繼續深入下去。


供稿 | 北京市器檢所

趙玉傑所長的“三字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