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杰所长的“三字经”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苏心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紧急需求的医用物资,紧急检测!加急!再加急!春节至今,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已经昼夜奋战,连续开展应急检验2个月......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是全国医用防护产品和体外诊断标准的归口单位,也是北京唯一一家具备医用防护产品全项检验资质的检验机构。在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市器检所承担了医用口罩、防护服、手术衣、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额温计等有源器械5大类产品的应急检验任务。


赵玉杰所长的“三字经”

市器检所党委书记、所长赵玉杰同志,从春节前接到应急指令起,带领全所同志立即进入战时状态,24小时应急值守,任务即到即检,全力开展应急检验工作,为一线医护人员防护用品把好质量关。


突发疫情面前,赵玉杰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他每天奔波在工作一线,亲自指挥部署应急检验及疫情防控工作,建队伍、订制度、购设备、重防控、督检验……大家都能感受到,他对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他强调并身体力行的“三字经”更是给很多人留下深刻印象,时时鼓舞、激励着所里的同志更加奋勇向前。


“把关人”

任务面前,他要求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人民用械安全的“把关人”。

赵玉杰所长的“三字经”

1500小时,30多次专题会议,505批次应急检验任务,涉及我国及美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共17个国家的产品(其中涉及国内企业61家)……市器检所在2个月时间里完成了以往2年的防护类产品业务量。每一次检验、每一条数据、每一张记录、每一份报告都倾注了以赵玉杰为代表的药监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责任。


“技术员”

需求面前,他鼓励大家,一定要充分发挥技术支持作用,高质量做好政府决策部门的“技术员”。


作为全国医用生物防护产品领域标准化技术归口单位负责人,他坚持,技术支撑工作要“用标准衡量、用数据说话”,他积极组织技术人员,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应邀为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卫健委、市场总局等部委在紧急进口、产品标准、产品复用、物资调度、专家论证等方面提供了33人次技术服务,得到了各级单位的高度肯定。


“急先锋”

非常时期,他多次强调,一定要从大局出发,全面提高政治站位,在应急检验工作中当好“急先锋”。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要求全所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克服困难,统筹调配检验资金,推出“四项举措”,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送检安全风险,全力推进应急保障物资上市。这“四项举措”是:应急任务免除检验费;免费进行技术支持;京津冀企业纳入应急通道;非应急工作开通网上受理。


“助力者”

紧要关头,他带领大家,全力服务企业复产复工。他希望所里每个人都是推动防护产品生产企业复产复工的“助力者”。


赵玉杰所长的“三字经”

疫情防控初期,防疫物资紧缺,“前线”告急,市民买不到口罩,北京仅有1家防护口罩生产企业。面对这种局面,他以高度的党性觉悟和使命感提出要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紧急需求提出了“靠前站、伸把手、精准帮”的帮扶口号。先后对北京68家企业在材料选取、设计优化、工艺改造等方面给予技术指导和摸底测试共374次,助力企业快速审批、快速生产,以满足全市对医用防护物资的紧急需求。


“领跑者”

非常时期,他带领科技骨干承担了5项国家和北京市紧急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称得上是医用防护产品科研攻关工作的“领跑者”。


他把防控新冠肺炎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积极推进医用防护服复用工作,联合国家疾控中心(CDC)、中检院、301医院、火神山医院等单位拿下了国家科技部“医用防护服的重复使用研究开发”国家科研项目。截至目前,市器检所紧急承担了5项防护产品和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国家和北京市紧急科研课题,为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续深入提供科技保障。


“衣带渐宽终不悔”。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赵玉杰所长身先士卒、带头实干、连续奋战、无私奉献。持续高强度紧张忙碌的工作对于赵玉杰这个56岁的人来说,精神压力和身体机能也是不小的挑战,人也迅速清减了很多。从1月21日至今,他经常处于“连轴转”的工作状态,结束工作时经常是子夜时分。他住得又远,每天还要驱车100公里往返单位。为保障抗击疫情所需医用防护产品应急检验任务,他安排单位车辆把每一名一线检验人员送到家,但他自己却从不占用保障班车资源……


他在平凡而并不平常的工作中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践行着药监卫士的责任与担当。人们有理由相信,赵玉杰所长的“三字经”还会继续深入下去。


供稿 | 北京市器检所

赵玉杰所长的“三字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