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立秋養生「三字經」

二十四節氣|立秋養生“三字經”

茲晨戒流火,

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

木葉動秋聲。

唐代劉言史的《立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節氣)以後,秋後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全國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瀋陽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醫師孫曄提醒大家,立秋節氣人們在養生方面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收”字訣

立秋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中醫認為,養生必須要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所以秋季養生的原則務必一切要以“收”為要。

心情“收”:所謂“傷春悲秋”,所以一定要注意收斂心情,主動排解鬱結,做到內心寧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同時還應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起居“收”:早臥早起,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

運動“收”:在秋天不宜做運動量較大的運動,尤其是老年人、小孩和體質虛弱者。 

二十四節氣|立秋養生“三字經”

“燥”字訣 

立秋時節既要防夏的“暑”和“溼”,又要防秋的“燥”。入秋後空氣逐漸乾燥,空氣溼度降至低於人們生活所需限度以下,因而“燥”是秋的主氣,其引起的疾病有溫燥(初秋)和涼燥(深秋)。所以秋季應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因為多數水果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 

“補”字訣

經過一個炎熱的夏天,消耗的大量體力極需補充營養。因此,很多人選擇在秋天使勁進補。

孫曄表示,秋季進補雖好,但最忌“大補特補”。這是因為經歷了漫長的高溫天氣,人們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因此,貿然進補會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導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亂,出現胸悶、腹脹、厭食、消化不良、腹瀉等症。所以,秋季進補之前要給脾胃一個調整適應時期,可先補食一些富有營養、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調理脾胃功能。

二十四節氣|立秋養生“三字經”

開出“吃喝方” 降伏“秋老虎” 

入秋之後,儘管晝夜溫差變大,但是白天有時仍然很熱,特別是秋後久晴無雨時,暑氣更加逼人。但只要注意一些飲食要點,“秋老虎”是完全可以降伏的。

要點一:清熱解暑。天氣炎熱時仍要進食一些清熱解暑類食品以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可以喝些綠豆湯,或者吃些蓮子粥、薄荷粥等。此外,多吃一些新鮮水果蔬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又可補充大量排汗而丟失的鉀。

要點二:忌寒涼。經過一個長夏後,人們的身體消耗都很大,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虛寒,因此,在選擇食物時,要注意不宜過於寒涼,例如:西瓜、梨、黃瓜等,其性味寒涼,多食可能傷及脾胃,不利於補虛。

要點三:合理補充營養。飲食營養很重要,不能為了追求清熱解暑,而使飲食過於清淡。有許多食品如鴨肉、泥鰍、魚、豬瘦肉、海產品、豆製品等,既有清暑熱又有補益的作用,可以適量食用。

要點四:多吃酸少辛辣。辛味歸肺,辛味過度則肺氣盛,可損傷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酸味歸肝,以增加肝臟的功能。所以少吃一些辛味的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可選擇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楊桃、柚子、檸檬、山楂等。

要點五:潤肺。秋燥之氣最容易傷肺,可吃些雪梨、鴨梨等水果,生食能清火,蒸熟吃可滋陰。也可服用秋梨膏、養陰清肺膏、龜苓膏等滋陰潤肺之品,並適當多飲些白開水、冰糖水、清茶等,以滋陰潤燥。

二十四節氣|立秋養生“三字經”

立秋後,這些病最易犯 

秋季一到,多種疾病易發作和復發,要特別注意預防。

感冒 經過炎熱的夏季後,人體內耗較大,導致免疫力下降。隨著氣溫降低,病毒乘虛而入,特別是初秋時節,溫差明顯,因此,此時節要預防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侵襲。少去公共場所,注意室內通風,多飲水,出汗時不要吹涼風,加強室外鍛鍊。

肺炎、氣管支氣管炎 秋天溼度降低,人很容易出現秋燥,秋在五行中與肺相應,而秋燥最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秋季還是慢性支氣管炎易復發期,特別是老年人對氣候的變化較敏感,且適應性差,極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發病,平時要注意隨時增減衣服,多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情緒,過敏性哮喘患者還要避免接觸過敏源。

心血管疾病 立秋後,早晚溫差明顯,身體的血管收縮和舒張變化較大,血壓容易波動,正是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風等疾病的高發期。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一定要注意控制血糖、血壓,不要讓自己受到“冷刺激”,如不喝冷飲料,不用冷水洗澡、洗腳等。

胃病復發 秋天氣候轉涼,人們的食慾旺盛,而且民間也有“貼秋膘”的說法,但過多地進食可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容易導致胃病的復發。秋天,胃病患者除了注意保暖之外,還應當進行體育鍛煉,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減少發病機會,並注意膳食合理,要少食多餐、定時定量、戒菸戒酒。

【本期專家】

孫曄,瀋陽市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醫師,全國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人。醫學碩士。從事臨床專業多年。遼寧省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會員,瀋陽市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委員。全國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肖瑞崇教授學術繼承人。主治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疾病及亞健康狀態、更年期綜合徵等。

二十四節氣|立秋養生“三字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