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開榜樣丨戰疫"隱形人"


在經開區疫情防控的各條戰線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無處不在,卻並不引人注目:他們,手拿照相機或攝像機,無論何時何地,奔波於社區、交通卡口、復工企業等抗疫一線;他們,不分晝夜地敲擊著鍵盤,及時全面地向市民群眾報道疫情防控一線消息,回應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澄清謠言普及科學防控知識,凝聚起了強大的社會正能量,堅定戰疫的信心和決心……他們,就是被稱作戰疫"隱形人"的經開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宣傳輿情組全體成員。

經開榜樣丨戰疫

書寫宣傳員擔當,若有戰、召必回

防控指揮部宣傳輿情組的成員基本上由經開區黨工委宣傳部分管領導和部門幹部員工組成。在組長兼任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多位部門幹部員工抽調抗疫一線、個別員工由於隔離政策無法到崗的情況下,宣傳輿情組的聯絡員司陽從大年初一開始一直堅守崗位,串聯起了宣傳工作的各個業務口,在有限條件下讓各個環節有效銜接。同時,她立足"一崗多責",不但24小時值守,及時落實市委宣傳部和網信辦各項工作,接收和反饋區疫情指揮部各項指令,還具體負責內、外宣傳和媒體溝通……

經開榜樣丨戰疫

宣傳工作從來不是單打獨鬥、各自為營。"疫情防控期間,我的工作更像是一個高速'中央處理器',整理需求,傳遞信息,整合資源,集中反饋。"司陽表示,在人手有限的情況下工作組可以高效運轉,是因為每一個人都勇於擔當,緊密團結,充分發揮了螺絲釘精神:組長和副組長全天候"超長待機",事無鉅細親力親為;正休婚假的"新郎官"取消假期舉起相機奔赴一線;封村隔離在家的編輯借來全村唯一一臺筆記本電腦"筆耕不輟"……

疫情就是命令,司陽和她的同事們在不同的地方,堅守了同樣的使命,全力投入到了全區的疫情防控宣傳工作當中。

任務艱鉅,不僅得"死磕",還需用"妙招"

及時準確的報道經開區一線工作動態,挖掘疫情防控先進事蹟,樹立榜樣力量,不僅能向群眾傳遞正能量,更能凝聚抗擊疫情的強大向心力。因此,在宣傳輿情組自主採編信息的基礎上,一套覆蓋面全、渠道暢通、環節明晰的信息傳遞系統在疫情防控期間格外重要。

經開榜樣丨戰疫

原本經開區已經形成了一套基於微信群和電子郵箱等平臺、相對流暢的信息傳遞系統,由各單位和部門的通訊員負責信息的採集、上報和審核。但司陽發現,這套系統在疫情防控期間卻出了點小問題。

"許多部門的通訊員臨時抽調去指揮部各個工作組,負責審核的領導也大多在一線防控,使得原本的信息傳遞系統在時效性上無法保證。"疫情剛開始的幾天,一線信息不及時讓司陽和她的同事非常苦惱。直到有一天,她在登錄經開區官網後臺進行日常維護工作時突然找到了突破口。

司陽當初參與了經開區官網政務公開信息採集系統的升級工作,並負責設計工作流程。疫情防控期間,她想到可以藉助官網原有的信息採集系統完成疫情期間的宣傳信息審核上報,只需對系統進行簡單升級,各單位、各部門就可以利用子賬戶,實現宣傳信息全程線上採集提交、編輯預覽、領導審核、保密核查。在經領導同意後,司陽與網站技術人員立即對官網的信息採集系統進行了升級並當日投入使用。在此係統支持下,平均一條信息從採集審核到發佈,用時不超過1小時,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充分保證了疫情期間網宣信息的實效性。

築牢立體化宣傳網絡,以宣傳工作凝聚力量

司陽和全組的幹部員工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以紮實的"戰疫"輿論宣傳凝聚起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

經開榜樣丨戰疫

從1月25日開始,"西安經開"7大政務新媒體平臺24小時響應,共發佈信息2600餘條,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央級媒體相繼報道經開區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情況,中國網、新華網、省市電視臺和報紙等30餘家媒體共刊發宣傳近4000條,製作宣傳短視頻15條,電子海報、微信長圖等新媒體產品若干。同時,設計製作防控宣傳橫幅600條、防疫知識海報5000張、工作流程制度牌780塊,在全區所有小區和社區擺放懸掛。編輯印發《公眾預防指南》《防控學習文件選編》等資料2萬餘冊,向全區重點企事業單位發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