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中的六個影響和“戰疫”後六個機會

今年春節,因為“戰疫”情而變得很特別!

“戰疫”狀態下的春節,對許多人來說是最省錢的一個春節了!

不出門<strong>成了貫穿春節前後的關鍵詞<strong>。蝸居<strong>成了新常態<strong>,春節期間常見的聚會、聚餐<strong>活動全部取消、各類娛樂活動全部叫停、各類公共場所全部關閉,家裡蹲<strong>成了新時尚<strong>。網上流傳了無數家庭娛樂<strong>攻略,如同網友笑談“終於理解為什麼要每天遛<strong>,終於明白<strong>也不好當”。

“戰疫”中的六個影響和“戰疫”後六個機會

對於我們這可能是過得最為特殊的春節,同時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思考機會。

每一次類似的事件,都會影響和改變人們的思維、生活方式,

同時也會帶來新的需求、影響和商機,這也是我們佈局和思考未來的最佳時機。

這樣的危機,在歷史上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沒有對比就沒有參考依據!

對比(2003年)的“非典”和當下的“新冠”,可以推演出當下疫情可能帶來的影響和機會以及需求。

“戰疫”中的六個影響和“戰疫”後六個機會

先看影響

參考北京大學黃益平教授的分析:

這次疫情與非典類似,對經濟最重要的影響是大家出門減少,很多地方已經實施“隔離”措施,不少疫情嚴重的城市甚至直接“封城”,甚至有報道稱,一些地方把公路給挖斷了,還有些農村直接拒絕外來人口進入(如下圖所示)。

“戰疫”中的六個影響和“戰疫”後六個機會

1、國內的影響。

主要中第三產業。大家都不出門,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消費,諸如服務類,包括旅遊、交通、娛樂、餐飲、零售等,加上適逢春節消費高峰期,對相關行業更是影響巨大!

2、國際的影響。

當前肺炎已經快速地蔓延到全國,海外不少國家也確認了病例。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尚未將此列為全球突發性公共衛生緊急事件,而對中國而言,毫無疑問,這已經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因為中國人出不了國,極大的影響很多國家的線下消費,特別是旅遊、交通、餐飲、零售、高科技等!因此,很多國家都會受到影響。從而影響到全球的GDP增速。

3、中小企業的影響。

一部分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本來就不太好,這次疫情更是雪上加霜,之中影響最大的當屬餐飲、交通、旅遊、零售、部分製造類中小企業,但疫情過後最得利的也是這類企業!你想啊,關了幾個籠子的老虎一旦出籠會去幹什麼?所以影響只是暫時的!

4、第二產業的影響。

新冠疫情對第二產業的影響也不容低估!第二產業主要包括工業和建築業。由於新冠疫情導致勞動力的流動受阻,同時物流也會受到一定影響,春節假期結束後,各地可能面臨“用工荒”的問題,尤其是疫情比較嚴重的湖北、廣東、浙江及上海等省市。用工荒或各地開工時間不一、生產配套、交通運輸問題等將影響部分企業的正常生產。

5、工作就業的影響。

由於人們隔離家中,消費就減少,從而影響經濟的發展,經濟的停滯,會對企業形成衝擊,進而影響到就業。2019年全國在服務業就業的人數約4億人,那怕隻影響到4%的就業人員,那也有將近1600萬人。當然情況恐怕會比這好!

6、金融業的影響。

對金融業直接影響的角度看似乎不大,但由於金融涉及外匯、期貨、股票等市場,疫情變化會改變市場參與者預期,從而加大了市場的波動,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例如,從新冠疫情蔓延以來,匯率貶值、股市下跌的幅度都比較大。離岸人民幣匯率從1月21日的6.86貶至1月28日的6.97,上證綜指則從一月份的最高點下跌了4.5%。

<strong>這些影響已經發生或者正在發生,但是這些可能都是暫時的,這次疫情只是我們偉大祖國前進道路上的一點小小的浪花,靜待春暖花開時,繁華依舊。

“戰疫”中的六個影響和“戰疫”後六個機會

再看機會

凡事無絕對,所謂物極必反就是這道理!

<strong>風會吹熄蠟燭,卻會助長大火。

<strong>悲觀者看到問題,樂觀者改變世界。

“戰疫”中的六個影響和“戰疫”後六個機會

1、資本市場的機會

先說說股市,A股基本等於大盤低開五個點以上。其實,每一次短期黑天鵝,都是我們佈局的最佳時機,密切跟蹤影響最大的消費、機場航運、影視板塊,一旦企穩,機會難得。

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說過一句話,股票市場短期來看是投票機,長期來看是稱重機。比如以機場航運為例,雖然短期內防控措施帶來的出行人員減少,但是疫情對機場和航空公司的內在價值並沒有任何影響,等待疫情過去,繁華依舊,老百姓該玩玩,該吃吃,出行需求會迎來報復性反彈。

“戰疫”中的六個影響和“戰疫”後六個機會

2、大數據應用的機會

“戰疫”中的六個影響和“戰疫”後六個機會

相比非典時期,目前大數據的應用已經可以精確到每一個人每天都幹了什麼?去了哪裡?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使政府利用海量數據進行公共決策、企業等社會主體充分挖掘大數據經濟社會價值進行經濟決策成為可能。中央政府層面近年頒佈《關於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關於組織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重大工程的通知》《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推動企業上雲實施指南(2018-2020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創造了我國大數據開放與共享、數據流通與交易、應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相關產業發展的基本政策格局。

這一次疫情防控中我們看到很多媒體在報道中都在引用地圖大數據,來呈現大家關心的人口流動問題。從人口數據遷移大數據,到一些謠言的甄別,到用戶出行的工具支持,再到發熱門診、熱力圖這樣的功能,地圖在這一次疫情防控中盡到了自己的綿薄之力,這是2003年SARS爆發時沒有的情況。

3、新經濟形態的機會

互聯網科技應用與2003年非典時期相比,一些從非典時興起的新經濟形態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據媒體報道,當前網購已經佔到社會零售總額的20%以上。

“戰疫”中的六個影響和“戰疫”後六個機會

老百姓足不出戶,可以叫外賣,可以在電商平臺如京東、淘寶購物,可以在在線教育平臺上遠程課,可以在家玩遊戲看電影看視頻娛樂(今年張一鳴還買斷院線電影版權,讓大家到網上看新電影《囧媽》),可以在手機上得到疫情最新信息和知識,有的員工因為疫情延遲上班甚至可以通過遠程辦公的形式上班。

這些新經濟形態都為化解疫情衝擊提供了緩衝空間,讓人們生活質量不會降低太多。而新經濟形態中,一些消費場景可能會得到機會,如網絡電影(囧媽)、在線教育、線下生鮮(每日優鮮、美團買菜、京東超市)。

4、線下消費和支付的機會

“戰疫”中的六個影響和“戰疫”後六個機會

據百度地圖提供的武漢出行數據顯示,2020春節期間,武漢市內駕車導航出行人次已經大幅降低。大年初一較2019年同期整體下降約76%。在武漢市民出行目的地方面,當前高頻區域主要集中在醫院、超市,取代了往年的旅遊景點、購物中心等。具體在購物類目的地中,生鮮超市、麥德龍等大型倉儲購物中心替代了宜家,奧萊等娛樂逛街類場所。這側面反應出武漢市民為應對疫情、減少出門,優先做足了生活必需品的儲備工作,正在用實際行為為抗擊疫情作出自己的貢獻。

從上述數據可以分析出,線下消費市場整體下滑將近7成,但是醫院、超市等成為大家當前消費的主力。從線下支付市場來看,去年如火如荼的刷臉支付在大家都戴上口罩之後涼涼了,支付寶也發了通知:為保障用戶和商戶的安全健康,協助控制當前肺炎疫情,微信支付推薦大家戴上口罩,使用“付款碼支付”。

5、醫療防護裝備的機會

醫療防護裝備成了本次疫情中的“緊缺物資”,口罩、護目鏡、防護服、酒精消毒等不論是“戰疫一線”,還是普通老百姓都有極大的採購需求。在此過程中,各種“N95、KN95、KF95、KP100/FFP1”等詞彙出現在專業領域的詞彙,如今被年輕人梳理的清清楚楚。

在此次疫情之後可以預期到三個領域的改變:

其一,將會促進民眾衛生習慣的養成,勤洗手或成為保留習慣,而流感季節在人群密集處帶口罩、聚餐使用公筷、家中常備衛生消毒用品等或許也會在部分人群中得以保留。

其二,本次醫療救治過程中仍有部分醫患糾紛、傷醫事件的發生,而醫患關係再次進入到公眾討論的領域中。根據行業調查,25%的醫生護士為患者墊付醫藥費,而有10%的人因為墊付醫藥費而被扣過工資。醫護人員及醫療行業從業者,一面是具有奉獻精神的白衣天使,而在另一些人的眼中、在另一些討論中,卻成了“黑醫”。醫療行業改革中的“經濟導向的現實主義”與“利他主義導向的奉獻精神”如何進一步融合,醫患關係如何處理或許會成為疫情之後可進一步關注的問題。

其三,相關醫藥研發、病毒研究等專業領域詞彙頻繁光爆,投資行業或會進一步提升對其關注度。而心理健康與心理安全將會步入新的發展格局,近些年諸如抑鬱症、焦慮症、神經衰弱等心理問題常見新聞報道,但其實際引起的重視度不高。此次疫情發生過程中,因感染傳播速度快,前期死亡的人數節節攀升的背景下,這種疾病給公眾帶來的心理衝擊力是巨大而且是持久的。受此影響,一些個體會出現所謂的“心理應激反應”症狀,許多城市開通了心理疏導熱線,而眾多醫院的“精神心理科”專家也給出了專業的解決思路。隨著大眾對心理問題的進一步認知與瞭解,心理諮詢及心理醫生將會迎來新的發展。

“戰疫”中的六個影響和“戰疫”後六個機會

6、“戰疫”後的繁華與機會

相信幾個月後,在大家群防群控的努力下,疫情被控制住,疫情中被壓抑的需求又會重新釋放,而疫情給我們帶來的教訓會銘刻在這一代人心中。

全國各級政府經過這次疫情群防群控,對於類似的公共衛生事件,一定會建立起更加健全的響應、管理和反饋機制和制度。

廣大老百姓對於衛生、醫療等認識會有進一步提升,在大健康領域,會有更多的需求產生出來。

農產品、海鮮等市場會恢復需求,政府會出臺政策加大力度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銷售。

民眾被“新冠”壓抑許久的娛樂、消費、出行需求,也會迎來報復性反彈,屆時如航空、消費、餐飲、娛樂等行業又會重新蓬勃發展。

如果說疫情是一場遭遇戰,那疫情結束之後的經濟復甦,則是一場“持久戰”。

戰疫”後的經濟發展仍需重點關注、聚焦疫情帶來的衝擊與影響。

所有的磨難都昭示著新的機遇,所有的磨礪都是為了一個更好的開始。疫情驅使各行各業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而我們也將迎來經濟發展的新起點、步入一個新界面、迎來了一個新契機。

待到繁華依舊,我們共同尋覓需求

《“戰疫”後的社會需求與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