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很小气,得了东西就珍藏秘敛吗?

润杨阆苑


贾母是贾府地位最尊的长辈,因为贾母对孩子们都很好,所以大家也都很喜欢贾母。贾母因为就很多的宝贝,所以大家有什么需要都会去找贾母。有一次王夫人需要配药差了一味人参,王夫人到贾府寻遍了都没有找到,于是她就来向贾母要一些人参。贾母的人参品质是很好的,只是因为存放的年代太久了药效已经完全没有了。

宝钗此时便笑着和王夫人说笑:“这东西虽然值钱,总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这话听来就是贾母太小气,但事实真的并非如此。贾母不知不小气,而且是宝钗她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一,贾母珍贵的东西很多并不需要刻意去收藏,只是有用的时候比较方便

对于人参这样的东西,在别人看来或许是很珍贵,但是在贾母的收藏品之内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不说贾母本身有很多的珍贵的物品,就算是没有,小小的人参贾母也不会放在心上。

人参是一味很重要的药材,很多时候配药或者作为礼品都是很好的,所以如果平日里不用的话也可以把它收藏,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着也方便。如果平日里没有收藏着像王夫人这样一时要用起来到处都找不到那也是很麻烦的。王夫人要不是宝钗能够突然找到人参,那么她此时就会处在麻烦之中了。

宝钗能够为王夫人找到人参是好事,但是她却对着王夫人嘲笑贾母,这就是一件很没有礼貌和教养的事情。宝钗一贯谨慎但是对着王夫人说这样话,实在是不明智的选择。这里不是看出贾母小气,而是看出宝钗不懂事。

第二,贾母是所有贾府的长辈之中最为大方的人,她的东西时常都给小辈

贾母在贾府的长辈之中是最为心疼小孩子们的人,她的珍贵的东西都时常送给小辈,何必会在乎几根小小的人参。贾母的财富从她身为儿媳妇的时候开始,她的嫁妆、而后随着作为贾母的女主人的累计,退居幕后大家的孝敬,以上全部的累积起来贾母已经拥有很多珍贵的藏品了。

贾母有外国进口的雀金裘给了宝玉,不可多得的野鸭子毛做的凫靥裘,给宝钗一件石头盆景儿一架纱桌屏和一个墨烟冻石鼎,给黛玉用十分名贵的“软烟罗”糊窗户,别人无法买到的“慧纹”摆件贾母手里就有一件,贾母屋里的宝贝很多这些都是九牛一毛,贾母的收藏不少,可是贾母从来都不小气,这些东西她都是给了她喜欢的孩子们。

贾府其他长辈,比如王夫人也不是不好,可是她们平常也不会给小辈们这些东西,所以贾母对孩子们是真的很好,她也从来都没有小气,她都是把这些宝贝都给最合适的孩子们。王夫人和宝钗说的那些话,是在是不合适。

第三,贾母是贾府年纪最长和眼界最为广阔的人,她根本就不看重这些

贾母不仅是贾府地位最尊的长辈,而且她也是年纪最长和眼界作为广阔的人,贾母这一生好的坏的全部都见过了,贾母连贾府的势力大权都不看重,哪里会在乎小小的几根人参,贾母根本就不看重这些。

王夫人向贾母讨要一些人参,贾母从来就没有拒绝过,而是直接就把人参给了王夫人,但是王夫人终究还是不够厚道,她明明知道了人参不好但是却不把这个事实告诉贾母。不管她是否是内心藏私,但是她拿了人参还在备受使坏,这件事是在不好。



小说红楼


宝钗这话说的过了,贾母可不是小气的人。

首先,这一段内容主要是预示着贾家的运势在走下坡路了。周瑞家的转达医生的话,说这东西比别的大不同,凭是怎样好的,只过一百年后,就自己成了灰了,如今这个虽未成灰,然已成了糟朽烂木,也没有力量了。贾家从宁国公荣国公到草字辈已经是第五辈了,也像这人参一样开始没有力量了。

其次,这段内容说到找贾母要人参,难说贾母都觉得奇怪,人参还用找她,拿人参出来毫无迟疑。贾母估计是不知道贾府已经走到这个地步了。反而看王夫人,自己找了,又找邢夫人,本身就是凤姐配药,又找到凤姐去了,后来又找贾母,最后没好的才说去买,当着宝钗的面,估计就是希望宝钗来帮忙。所以说,反而显得王夫人做事实在是能力相当有限,小气得很。

最后,再说宝钗,这么聪明个人,看见王夫人这样做事能力,为了巴结将来的婆婆,还违心的暗示贾母小气,顺杆往上爬,立马接下了这个活,其实是为了掩饰王夫人做事能力不足,这次做的就有点过了。这个心机也是没谁了。

这件事,贾母绝对不小气,反而是王夫人小气,宝钗拍马屁而已。





秋阳读线装经典


说“贾母小气”只是宝钗一人的看法,贾母这个人虽然自私,封建迂腐,但并非小气之人,她送给宝玉、黛玉、宝钗、宝琴的礼物都价格不菲。她尊贵一生,收藏的珍宝自然是很多,若不是王熙凤生病,王夫人来寻人参配药,区区二两人参恐怕她早已忘记了。只能说王夫人和宝钗的人品不算好,背地里讲长辈的坏话。



梅落肩香1


二两人参,暴露了贾府的经济力量的衰败,也暴露了王夫人的小家子气。

本来王熙凤管家时,人参是不缺的,王熙凤对秦可卿说过,咱们家不缺这个。贾珍也说就用刚买的一斤好的。

但王熙凤一病,由王夫人管家了,给王熙凤配药,找二两人参都沒有。需要找贾母去要人参。

贾母是家里的老封君,自己的小金库可以和贾府家产比美,她哪里有时间管这些不值钱的东西,有了也不过扔给鸳鸯罢了。

所以指头粗的人参都放的失效了,她是不会知道的,她能记住的只是那些特别的东西,象雀金泥,凫靥裘,软烟罗等。

不在意这些一般的药品恰好说明了贾母的尊贵。

而王夫人呢,缺药材,而且是给亲侄女儿配药,只不过几十两银子,(我是按宝玉要三百两银子给林黛玉配药估算出来的),而且是公中出,去老太太那里要了,不能用,派人去买就是。偏墨墨叽叽,又跟宝钗说,明摆着是跟人家要东西。宝钗答应了。显出王夫人的小家子气。

但是,宝钗说的话恰好证明了她的格局不大,因为一个人吹嘘的,往往是她认为最了不起的事,而宝钗认为送人参给人就很阔了,可以嘲笑贾母舍不得用了,孰不知,贾母根本就沒往眼里去。

如果说最大气,最贵族气派的是贾母。


旁观者岚


不是。

贾母的所有家当都是鸳鸯收着的,连王熙凤这个大管家想借着挪用都要和鸳鸯打招呼,甜言蜜语地一番折腾,才让鸳鸯松了口。

王熙凤代为管家,贾府的经济命脉,繁荣昌盛都掌握在这样一个女人手里,可见老太太是放心的。根本不是小气的人。放着心让能干的干。

再者说,薛宝琴一个外姓的丫头,能让老太太把珍贵的披风拿给她。可见并不是小气的人。

出去庙里,散了银子给小僧小道,也不生气,刘姥姥进大观园,家里上上下下都是依着老太太的心思给刘姥姥不少的家什,怜贫惜老。

所以很多细节上都表现出贾母并不是小气的人。

薛宝钗本就不是贾母心里喜欢的人选,她是木石之盟的守护者,薛宝钗自然有这是看不惯就会埋怨两句,说贾母小心眼是很正常的。






小林黛玉


不是的。在圈子里,贾家是显赫世家,别人进贡的多,自己求人的少。在家族里,贾母位高权重,一圈人都讨她的欢心。贾母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别人能为贾母花钱是福气,理所应当,贾母为别人花钱是恩赏,日后必回谢更多,何况进贡的多不是日常用品,所以贾母所得就自然而然地积存起来了。





吾愚尔乐


只是一种描写


薛红娟


其实贾母就是孝庄文皇后。辅佐顺治、康熙两代清帝!甚至还指定了胤礽作为第三代帝位的接班人。也就是说孝庄文皇后实际上染指了清王朝三代朝政,清史要重新改写。这是因为袭人其实是一件龙袍的化身。贾母将袭人(龙袍)送给了胤礽。但孝庄文皇后提前指定储君,最终还是没解开皇子们为了争夺帝位而互相相残的死结,最终爆发了“九子夺嫡”事件。余波还一直蔓延到乾隆朝,又爆发了“弘晳逆案”。也就是脂砚斋所说的“西堂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